有個故事值得回味:某公司流水線上,兩個員工用同樣方式在打包。老板經過時說“這看上去不結實”,A默默地加一條繩子,B則辯解“但是,這樣已經很結實了啊”,然後長篇大論地向老板證明,這樣包裝有多科學,多為公司節約成本。B覺得自己才是真正為公司著想。可後來,A升職了,B還在流水線上……

故事或許是虛構的,但道理是深刻的。老板看重的其實不是一條繩子,而是對尊重的渴求。如果你非要用“但是”去剝奪這份尊重,那最終被剝奪的隻會是你的前途。

1

聽一位企業家說起自己的一項有趣觀察:一個人的溝通能力、協作能力,甚至朋友的數量,都和他說“但是”的頻率成反比。你越愛說“但是”,別人越不喜歡與你溝通,越不喜歡和你合作,也就越不喜歡和你深交。

我意識到“但是”這個詞的可怕,緣於有次寫了篇重要的文,請一個朋友提意見。我相信那天自己的態度是謙虛的,他每指出一點,我都 “你說得太對了” “你這想法太棒了”地恭維著。可畢竟我對這篇文深思熟慮,所以緊跟著一個“但是”,就開始大談自己為何這麼寫。結果朋友拂袖而去,甩下一句話:“你有那麼多‘但是’,其實一處都不想改,還來問我干嘛?!”

2

留心自己口中和耳中的“但是”,大抵三種類型:

1)“吐血數升,但是出師未捷”的苦逼。比如,你對主管說“加班到半夜,但是做不完啊”,然後主管對老板說“我已經催了他好幾次了,但是他不做啊”……

2)“你很牛X,但是美玉微瑕”的苦心。比如你媽對你說“你很聰明,但是太懶了”;主管對你說“你做的不錯,但是還有些地方要改進”;閨蜜對你說 “你穿衣服越來越好看了,但是,如果再瘦一點就更好了”……

3)“你說的對,但是我的更對”的苦衷。前文我的所為,就是典型的例子。

總而言之,“但是”句型最大的特點,就是前面說的都是屁話,“但是”之後的才是真話。隻是因為那些真話多半讓人不受用,所以我們裝飾了各種柔情萬種的前綴,就像手術前的麻醉——其實不過是加了美圖效果的推諉、指責和自以為是。

問題在於,你我都是曆經千萬個“但是”洗禮的老鳥,潛意識里不僅有了抗藥性,還有了過敏反應,等著對方的“但是”就像等著“一大波僵屍即將來襲”的警報。因此“但是”不僅沒有了你自以為的緩衝功能,還讓前面你處心積慮的鋪墊變得虛偽,讓後面你直抒胸臆的表達變得尖酸。

3

我學到的一種辦法,是將真話出場的順序前置。因為“但是”句型之所以刺耳,在於往往把醜話說在“後頭”,而根據峰終定律,一席話的結尾會決定別人對你這番言論的整體印象。

你評價某人“工作效率高,但是個性隨便”,給人感覺更像是批評;而改為“個性隨便,但是工作效率高”,則像是一種賞識。又比如 “一個女大學生晚上去夜總會陪酒”,那是東京熱的劇情走向;但如果改為“一個夜總會小姐白天堅持去大學聽課”,那就分分鍾變中國好聲音學員。

同理,前文的例子中,“加班到半夜,但是做不完啊”改為“還沒做完,但是我昨晚已經連夜加班了”,“你做的不錯,但是還有些地方要改進”改為“還有些地方要改進,但你已經做的不錯了”,是不是就有了負轉正的效果?

就我的例子而言,如果我先巴拉巴拉說自己為何這麼寫,最後說一句“但是你的想法更棒”,這樣既充分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對方又能感到被真正認可,何樂不為?——至於要不要照著去改,我隻能告訴你,別人的意見永遠隻是參考。

另外一個辦法,是成功學大師卡內基的建議:用“而且”取代“但是”。

例如把“你穿衣服越來越好看了,但是,如果再瘦一點就好了”改成“你穿衣服越來越好看了!而且隻要再瘦一點,簡直就完美了”。

“但是”是轉折,“而且”是遞進,一詞之差,就讓你的語氣從尖酸變得熱情。

4

語言技巧,說到底隻能緩解“但是”散發的負能量。當你月薪三千的時候,更有必要學會的,是在職場上把“但是”老老實實地藏在心里。因為你“但是”後面的想法,往往沒有你預估的那麼高價值,卻可能給人留下慘不忍睹的印象,諸如“不知天高地厚”“情商低”“鼻孔朝天”“腦後有反骨”等等等等。

有個故事值得回味:某公司流水線上,兩個員工用同樣方式在打包。老板經過時說“這看上去不結實”,A默默地加一條繩子,B則辯解“但是,這樣已經很結實了啊”,然後長篇大論地向老板證明,這樣包裝有多科學,多為公司節約成本。B覺得自己才是真正為公司著想。可後來,A升職了,B還在流水線上……

故事或許是虛構的,但道理是深刻的。老板看重的其實不是一條繩子,而是對尊重的渴求。如果你非要用“但是”去剝奪這份尊重,那最終被剝奪的隻會是你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