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甘肅的陳女士,還是一位年僅27歲的年輕女子。和主任一起翻看病例時,我的心里卻“咯噔”了一下:共三次懷孕,兩次胎死腹中,一次產後死亡。這次她在醫院做的血常規和B超,都確診是懷孕無疑。“宮內懷孕8周左右,活胎”一般婚後適齡懷孕的女性聽到這話後的表情不是驚喜就是猶豫(考慮是否要流產),可她的表情卻是失望中透露著一種對現實的嘲諷。“又懷了,嗬。這孩子估計也待不長。”語氣中的悵然若失叫人心疼。

陳女士第一次懷孕是新婚後不久,當時她和老公都非常興奮。這種高興勁一直持續到孕35周,因陳女士前置胎盤出血不止,於是提前作了剖腹產手術。可是剛出生的寶寶因為早產及羊水、血液吸入肺中導致三天後夭折。當時陳女士和丈夫都覺得他們還年輕,以後還會有孩子。可沒想到之後的打擊,讓陳女士徹底磨滅了擁有孩子的念想。

                   

後一年,陳女士懷上了第二個孩子。5個月後,醫生又告訴她胎兒情況不是很好,聽不到心跳了。結果,經過當地醫院兩位醫生的診斷,確診是胎死腹中。陳女士欲哭無淚,醫生建議馬上對其流產手術,以免胎兒死亡後會對子宮造成汙染。因為結婚兩年後還沒有產下一個孩子,在他們當地視作“不孝”,於是陳女士安心靜養了幾個月後,小夫妻又開始了備孕計劃。

俗話說的好,事不過三。這回陳女士下定決定都要生出一個健健康康的寶寶。可是,好不容易撐到了六個月,陳女士忽然意識到肚里的寶寶安靜了好幾天,不再時不時踢媽媽的肚皮。便馬上去醫院檢查,醫生再次宣告第三個孩子胎死腹中,原因不明。此話一出,身懷六甲的陳女士再也無法克製自己的情緒,在醫院走廊失聲痛哭。接連失去三個孩子的打擊,讓陳女士覺得這是宿命,她注定這輩子不會有孩子。

                   

“大夫,即便這個孩子保不住,我也不會怪你們的。我在老家已經失去了三個孩子了,這個多半也保不住。”說到這里時,一旁的導師金主任拿過病例再次查看陳女士之前的病史記錄。主任沒有多說一句而是讓陳女士等到16周後來醫院做個ABO溶血檢查。“切記,一定要來做檢查。既然來醫院了,這個孩子我們就不能放棄!”

16周後,陳女士如期來醫院做了檢查。檢查結果表明:陳女士是O型血,LG是B型血;RH陽性,值是1:256。金主任拿到報告時,安慰陳女士“之前孩子沒保住是因為母子血型不合,產生了溶血症。現在這個結果有點高,但不用擔心。我會開中藥給你調理,定期複查。”陳女士突然大吃一驚“為什麼之前老家那幾個醫生都沒告訴我有溶血症?如果下次過來結果還是不好,怎麼辦?”主任告訴她,醫院的設施和技術比較完備,對付這情況有經驗。就算ABO溶血結果數值仍舊不低,到時也會采取剖宮術或者給新生兒寶寶進行藍光治療。

                   

“你現在首要就是好好養胎,放寬心,定期過來檢查。”金主任一邊寫醫囑,一邊寬慰陳女士。陳女士之後遵循醫囑按時喝中藥,檢測值也降低到1;128。轉眼年底時,陳女士的檢查值幾乎達到了正常區間。而且每次見金主任時,精神狀態也越發積極樂觀。讓我們開心的是,孕38周後陳女士自然分娩出了一個7斤重的男寶寶,母子平安。                    

陳女士下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來到主任辦公室,滿含喜悅和淚水直呼金主任為貴人。“老天開眼,終於讓我遇到貴人。要不是金主任您,我這輩子都和孩子無緣了!”之後,陳女士一家還給寶寶取名“林恩金”為了感恩和留念金主任為她和孩子做的這些。

                   

溶血病的原因主要分為兩種:ABO血型系統不合,Rh血型系統不合。在我國,最常見的是ABO血型系統不合,尤其是母親血型為O型、父親是AB型的時候,因為這樣血型的父母生出的孩子,血型不是A型就是B型,很容易發生溶血病。

雖然胎兒在母親體內依靠母親供應營養,但是母親和胎兒之間有一道“胎盤屏障”,這道屏障可以保護母嬰血液不會“相互來往”。但是仍有少量的嬰兒紅細胞會滲入母體循環,由此導致了抗體產生,母親的血液也會有少部分血液進入胎兒體內。母親一般不會受到溶血的影響,而這兩種不同的血液在孩子身體里則可能“打架”,從而引起溶血病。當然,也不是所有母嬰血型不合的孩子體內都會出現“打架”現象,因為等到孩子出生之後,嬰兒體內的來自母親的帶有抗體的血液就會在一定時間內代謝耗盡,孩子很快會恢複正常。

O型血的準媽媽照樣能夠懷孕生孩子。不過,一些較為嚴重的溶血病可能會導致流產或者死胎。另外一種溶血病發生在母嬰Rh血型不合,漢族人群中發生該病的幾率比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