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機會,28歲的雨寧無意中發現了丈夫鎖在櫃子裏的隨身碟,當隨身碟插入電腦的瞬間,雨寧的腦子“嗡”的炸開了。同志恩愛的錄影、一張張裸男的照片,看到充斥在螢幕裏不堪入目的畫面,雨寧點擊滑鼠的手不禁顫抖起來。她終於明白一直對她極其冷淡的丈夫背後藏了什麼秘密。通過網路,雨寧第一次知道像她這樣的人被稱為“同妻”(同性戀妻子)。而對於自己的遭遇,雨寧選擇了勇敢發出自己的聲音,“我是一個同妻,我選擇面對!”雨寧用柔弱的聲音堅定地説。

交往三月“奉子成婚”        

新婚生活“淡如水”        

來自蕉城的雨寧告訴記者,兩年前,其和丈夫通過相親認識,小夥子雖然稍顯瘦弱,但文質彬彬的模樣還是給她留下了好感。隨後,兩人開始交往,並很快確定了戀人關係。3個月後,雨寧意外發現自己懷孕了,於是,在雙方家長的安排下,兩人“奉子成婚”。
       

Advertisement        
“結婚後,他從不和我親密,每次等我睡著了他才上床睡覺,從不讓我碰他。”雨寧告訴記者,對於丈夫的冷淡,一開始其還認為丈夫是為了保護孩子,但漸漸地雨寧發現丈夫對自己除了冷淡,還有防備。“他的手機、電腦、隨身碟從不讓我碰,連靠近都不行。”雨寧説,婚後丈夫從未給過她夫妻間的親密感,即便丈夫在家,家裏卻安靜得連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        

神秘隨身碟揭開丈夫“秘密”        

勇敢發聲呼籲關注“同妻”        

而孩子的到來也並未挽救雨寧和丈夫的關係,一次爭吵後,丈夫乾脆搬進了書房,和她分房睡。直到前不久,一次偶然機會,雨寧無意間發現了丈夫的隨身碟,當她把隨身碟插入電腦,眼前的一切讓她目瞪口呆。“全是同性性愛錄影。”雨寧説,發現了隨身碟裏的秘密後,其開始上網搜索資料,併發現丈夫婚後的冷淡、從不逾越雷池等行為均與同性戀傾向吻合。此後,雨寧開始試探丈夫對“同志”問題的反應,雖然丈夫每每閃爍其詞,但雨寧還是發現了丈夫與同性發生親密關係的證據。

“當時腦子都懵了,結婚兩年,無愛無性,就像兩個陌生人住在同一個屋檐下,想起來都覺得荒唐。”雨寧告訴記者,通過網路,其第一次知道“同妻”,也深知作為“同妻”的痛苦。“性取向是沒辦法改變的,與其在這段荒唐的關係中隱忍,不如給個機會讓自己重新開始。”雨寧告訴記者,目前其已與丈夫分居,並準備離婚。雨寧坦言,現在不少“同妻”礙于情面或孩子等原因選擇隱忍,其希望通過自己的遭遇,呼籲社會關注“同妻”問題,“如果是‘同志’,請不要走進異性婚姻;如果是‘同妻’,直面他,走出來。”

律師        

“同妻”現象存法律空白 索取賠償或得不到支援        

據雨寧透露,其懷疑丈夫是迫於家庭無奈與自己結婚生子,而自己便成為這段婚姻關係的“犧牲品”,她認為這段婚姻就像一個“陰謀”給自己造成很大的傷害,其希望在離婚的同時得到經濟補償。

就此,記者諮詢了福建環三律師事務所黃宇健律師,其告訴記者,根據我國《婚姻法》的規定,法院判決是否離婚的標準是夫妻感情是否確已徹底破裂,如果同性戀嚴重影響夫妻感情,致感情破裂,夫妻雙方均有權主張離婚。但對於同性戀配偶索要賠償的問題,黃律師坦言,目前法律在這方面存在一定空白,雖然在《婚姻法》中有這樣的規定:有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行為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但性取向並未作為離婚過錯之一,而且涉及個人私生活中的“冷暴力”、“同志情結”等私隱性問題也很難取證,或得不到支援。

心理專家        

正視性取向問題 選擇健康生活        

對於雨寧的遭遇,記者也諮詢了寧德心橋心理諮詢中心主任陳文。其表示,在同性戀與異性戀組成的家庭中,社會大眾不可一味地去指責其中任何一方,因為“同性戀”問題目前仍未被社會普遍價值觀所認同,同性戀者無疑承受了巨大的社會與精神壓力,而“同妻”更作為社會邊緣群體,在婚姻家庭中是弱者,對於婚姻的維持及解體都經受著與常人不同的艱辛和困擾。

“婚姻關係出現問題,不論是什麼原因,雙方都要正視問題的存在,積極溝通。”陳文表示,若夫妻雙方在性取向問題上産生分歧,一定要通過積極溝通確定問題的存在,切不可隨意猜測、臆斷,避免産生不必要的誤會。對於絕大部分“同妻”礙于經濟能力、孩子成長等方面選擇維持婚姻這一情況,陳文表示,“同妻”是否選擇離婚主要是看對這個家庭的需要程度,外人難以評論對錯,只是陳文認為不論離或不離,“同妻”都要做好心理調適,讓自己更健康地生活。“性取向不存在對錯,不論同、異性戀都能選擇更健康的生活。”陳文表示,正視性取向問題,是走出健康生活的第一步,其也希望傳統道德給同性戀者“鬆綁”,社會文化對於同性戀者的理解和接納,也是避免同性戀者走進異性婚姻的有效途經。
本篇文章摘取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