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慾不好的孩子,厭倦進食, 視進食為負擔,即使色香味均好的美食,也沒有興趣,這種飲食狀態,就叫厭食。

 

平時親友聚會時,常會聽到他們訴苦:我家寶寶總是不想吃飯,甚至看到食物或奶粉就搖頭噘嘴,不肯吃,如果強餵就又哭又吵犯噁心,嚴重時還會嘔吐。眼看寶寶日漸消瘦,真心疼啊!進餐時間一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加上爸爸媽媽,全家總動員,又哄又餵,忙得不亦樂乎!可寶寶就是不領情。怎麼辦啊? 

           

 

寶寶不想吃飯,原因多種多樣:            

 

一、全身性疾病影響

各種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尤其是消化道疾病都會使寶寶食慾下降而厭食。

 

二、藥物影響

如抗菌素、磺胺類,及維生素A或D過量均會影響胃口,導致厭食。

 

三、微量元素鋅的缺乏,及某些內分泌素不足也會出現厭食。

 

四、氣候變化影響

如夏天氣溫高、濕度大,使人體消化液及胃酸分泌減少,消化酶活性降低,食慾也隨之下降。

 

五、心理性厭食

1、較多見的是寶寶離開親人、家庭環境變化,或進托兒所幼兒園時,對新環境不適應,情緒低落,沒有食慾,不肯進食。

2、家長過分關注寶寶的進食,寶寶不想吃飯時就訓斥恐嚇, 強迫餵食, 引起寶寶反感, 哭鬧, 更抗拒進食;也有些爸媽望子成龍,寶寶整天忙於學習,沒有玩耍的時間和自由,寶寶厭學, 情緒低落,食慾減退。

3、頑固性厭食。嬰幼兒期較少見, 通常發生在個別年長女孩身上, 常因刻意減肥, 或情志抑壓,鬱鬱寡歡, 而致長期厭食。

六、餵養不當, 飲食失節一一這是現代社會小兒厭食最突出最多見的病因。

 

嬰兒期(0-1歲):            

1、人工餵養不定時、不定量,或餵得過頻過多;不按比例配製奶液,奶液衝配得過濃;不根據寶寶的實際,一味按照說明書的配方奶量強餵,甚至趁寶寶睡著時迷迷糊糊中灌餵下去。

小寶寶消化吸收的功能尚弱,餵奶過多導致乳食積滯於胃腸道,出現口臭、肚膨氣脹、哭吵、汗多或大便不調(大便黏稠臭穢、或乾結不暢、或便秘)等症狀。爸媽卻不明原由,仍按時強餵,寶寶肚脹更嚴重,只是不斷哭吵,最後拒飲奶粉,甚至吐奶。

 

2、很多家長認為奶粉配方佳、營養高,當寶寶到6月齡時,未及時添加米麵、菜泥、魚肉等輔食,也不減少奶量,這些寶寶往往到1周歲時仍拒吃米麵、菜肉類食物。

寶寶偏食挑食,導致營養不均衡。日久後體重不增,消瘦,導致貧血、佝僂病。

 

幼兒期(1-3歲):            

1、因之前的餵養不當,有些寶寶雖已長出牙齒,卻不肯咀嚼,嗜飲奶粉、酸奶,並喜喝各種飲料、冷飲、雞鴿濃湯、糖果、零食及油炸食品。

 

2、家長過分精細餵養,一味挑選價高質優、營養成分高的奶製品, 還不定時地餵一些高蛋白高糖食品, 如巧克力、奶酪等,

高糖、高脂肪、高能量的食物超量供給,寶寶難以消化、分解、合成、吸收,導致飲食內積,日久化熱,出現口臭腹脹,心情煩躁不寧,變得對正常飯菜沒有胃口,不想吃。正常兒童每隔3~4小時胃內容物要排空,血糖下降,就會產生食慾。如果進食不定時,飯前吃零食、冷飲或水果,胃內充滿食物,血糖就不下降,也就不會有飢餓感,會不想進食。

 

 

寶寶長期厭食,後果堪憂            

厭食日久,寶寶攝食量少,體重身高增長緩慢,形體日見消瘦,臉上的皮膚沒有光澤,繼發貧血、營養不良及佝僂病(雞胸、肋骨外翻丶夜煩哭吵、盜汗淋多)等。同時因氣血不足,抗病力降低,寶寶很容易感冒發熱,引發咳嗽、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體檢發現:長期厭食寶寶中體重身高低於同齡健康寶寶1個標淮差以上的竟佔80﹪左右, 兼有貧血的患兒佔36.2﹪, 頭髮微量元素檢測﹙包括宏量元素鈣﹚, 缺鋅佔48﹪, 缺鈣佔72﹪, 缺錳佔32﹪。

 

 

診斷小兒厭食症4標準:            

1、食慾減退,不思進食,或厭惡進食;

2、食量明顯少於同齡正常兒童的1/3左右;

3、厭食病程超過2個月;

4、體檢沒有發現消化道及其他全身性疾病。

 

 

給厭食寶寶的食療方            

1、紅棗9只去核,橘皮5克,粳米50克,共置鍋內,加水適量煮成稀粥。早晨空腹進食,連服1週。有健脾養血,消食行氣功效。適用於病後不思飲食、面黃少華、神疲無力的寶寶。

2、焦黃鍋巴50克,穀芽30克,麥芽30克,加清水適量煮30分鐘,取汁加少量食鹽或蜂蜜調味飲用。具有健脾消食化積的功效。適用於傷食積滯、舌苔薄膩、納呆厭食的寶寶。

3、金橘500克,切片,與500克白糖混勻,裝瓶蜜蜂2週(現售的糖金橘亦可)。每次取25克,開水泡飲,連用1週。具有健脾消食、生津理氣功效。適用於脾虛、胃痛、噯氣胸悶、口渴不思進食的厭食寶寶。

4、胡蘿蔔250克,洗淨水煎,加入適量紅糖,取汁代茶飲壅。具有健脾消食、行氣生津功效。適用食積於內、口臭胸悶、形瘦乏力的厭食寶寶。

5、鮮酸梅150克洗淨,溫開水泡軟去核,加白糖50克,同搗成漿,衝入雪梨汁100毫升,加涼開水500毫升。每次飲15~30毫升,每日4次。具有生津解渴安蛔,促進消化作用。適合胃酸不足、舌紅少苔、口渴、面有蟲斑的厭食寶寶。

 

 

捏捏脊,胃口開            

“捏脊”是古代中醫發現的養生保健方法,用於小兒厭食更是效果顯著。爸爸媽媽不妨學學

1、先在寶寶背部輕輕揉幾遍,使寶寶的肌肉放鬆。

2、用右手拇指沿督脈自大椎穴滑向長強穴,2~3遍。

3、自下而上,用拇指橈側緣頂住皮膚,食、中指前按,三指同時用力提拿皮膚,雙手交替捻動向前,要做到隨捏、隨提、隨放、隨向前推進。一般捏3~5遍,即結束。

注:隔天1次,5次為1療程。大椎穴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長強穴位魚尾骨尖下0.5寸,尾骨尖端與肛門的中點。

 

 

特別叮囑:            

1、6個月以內的嬰兒最好採用純母乳餵養,純母乳喂養的寶寶很少發生厭食。

2、有消化道及全身性疾病的厭食寶寶, 要積極治療原發病, 原發病治癒, 病因去除了, 食慾自然會逐日增加。

3、因藥物引起的厭食, 停用引起胃腸反應的抗菌素及其他藥物, 寶寶的食慾就能恢復。

4、缺鋅的厭食寶寶需要補充葡萄糖酸鋅口服液。

5、除適當通風降低室溫外, 飲食宜清淡、易消化, 也可選擇進食米仁、扁豆、冬瓜、山藥等化濕健脾幫助消化的食品。

6、掌握科學餵養方法,適時添加輔食,培養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按頓進食,同時給寶寶營造輕鬆愉快的家庭氛圍。

 

總結:            

家長要保持合理的膳食,建立良好的進食習慣,動物食品含鋅較多,須在膳食中保持一定的比例。食慾可以增加。如有慢性疾病和營養不良,須及早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