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由心生(資料圖)


以佛法來講,一切人生理上的病,多半是由心理而來,所謂心不正,心不淨,人身就多病。什麼叫淨心呢?平常無妄想、無雜念,絕對清淨,才是淨心。有妄想,有雜念、有煩惱,是因喜怒哀樂、人我是非而來的。里面提到很多病,一條條都是關於我們心理行為的毛病。

“喜怒偏激是一病”,因大喜大怒或偏執自己的成見,偏見固執得厲害即是一病。尤其大喜大怒,肝就首先受影響,將來都是問題。

“亡義取利是一病”,做人做事不講仁義,對朋友不講義氣,光是圖謀利害,這是一大病。

“好色壞德是一病”,因為好色而不顧人倫的道德。這些病是講人的病根所在,心理行為,屬心理學範圍,心理學是現在新的科學。

我們曉得,今天世界上一切領導人,不論是政治上、工商業或社團的領導人,最重要的必須要研究心理行為,心理行為是今日領導人必修的課程。真正講心理領導的人,就要進一步研究佛學的唯識與這些佛所說的心理病態,而且這已經變成最新的科學了。其實世界上沒有一樣學問是新的,都是舊的,隻是創了一些新名詞,寫了一些新理論,至少我看了覺得好笑,隻不過換了一個名詞,就蒙蔽了現代人。假如拿佛法所講的這些病態來研究人的心理行為,尤其是研究領導心理學的必須要知道。至於講做人修行,這里每一條都是戒條,應該天天念的。現在你們在座的年輕人,五十歲以下的大都不清楚,講中國文化,過去我們小時候念書,最早背的是《昔時賢文》,我們七、八歲就念得相當順口了,一輩子做人都用得著。

其次,我們小時候念書,先背“朱子治家格言”,不但會背,像我所受的家庭教育,父母管得很嚴,再冷的天也要叫起來掃地、掃雪,手都凍得發腫,非做不可,所謂“黎明即起,灑掃庭除”硬是要做到。

另外有一本書也很重要,每個讀書人案頭都有一本《太上感應篇》。換句話說,我們以前念這些書,好比你們現在念的公民道德的課,都是必須讀的……

下面講治病的藥,“動靜有禮是一藥”,這一條太難了,動靜包括很多,做人做事,處處有禮,禮還包括了合理,這是一藥。“起居有度是一藥”,就是生活有規律。“推分引義是一藥”,推分就是說一個人要守本分,什麼叫本分?人有人的範圍,男人有男人的範圍,朋友相處,講話、作人、態度各有範圍,超過了範圍就是過分。過分了就容易出錯,不要做過分的事,不要說過分的話,不要做過分的行為。做人做事要曉得自己的本分,本分就是立場;講話、作人、做事都要有立場,不要任性亂講話,一句話講錯了,沒有辦法改變。

引義,引用義理,尤其讀書人要合理,就是講道德的義理。現在研究中國文化,中文底子不好,看過去似乎也懂,中國字嘛!怎麼不懂?但是一考你就完了。……這些地方要注意,在座都是受過高等教育,文字不好,中國文化非常危險,這樣搞下去,文化要斷了。

“雖憎猶愛是一藥”,雖然我討厭這個人,嗔恨極了,但是我總覺得他也是一個人,應該改變他,還是慈悲他、愛護他。這是治心病的一帖藥,如果做到,每個人都有道德、都得長壽。我看世界上男女之間感情久了,或成為夫婦的,都在這個病中,須吃這個藥。討厭到了極點,不過,好久不回來又擔心,走開了又舍不得,都是在雖憎猶愛中。如果擴充男女夫婦之間的心理,愛一切人,那就是大藥了。

“教化愚頑是一藥”,這里所講的“一藥”是一件功德的事,功德是行為,功德成就了,才能證道、悟道。你們平常喜歡講禪宗開悟,開悟那麼容易啊?功德不成就,做人都不行,悟了干什麼?況且你也不能悟,即使悟了干什麼?悟了以後再去“誤”人,那還得了!

所以,有此機緣將《大藏治病藥》這一篇影印發給大家,應該自己再抄寫一遍,作為做人品性的標準,這也是學佛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