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餓不餓?”        

“要不要給你下碗麵看TVB?”        

       

一年多來,表現始終“麻麻地”的TVB,因深陷“金牌編劇、演員出走北上”、“抄襲美日韓劇”、“製作粗糙低質”等負面評價,又受到韓劇、內地古裝劇的衝擊,主流觀眾不斷流失。        

       

但在被稱為“收視炮灰”的春節檔,由原“太監五虎”原班人馬中的“四虎”黎耀祥、陳國邦、曹永廉、蕭正楠飾演的《公公出宮》,自大年初二開始首播至今,收視口碑穩步上升,贏得觀眾青睞,單集最高收視一度衝上33點(多少年沒有見過收視率上3了!),打破了一年半前《使徒行者》創下的單集最高收視紀錄。        

       

噢,不是他。        

       

       

而是他們。        

大清滅亡後,一群被迫出宮的太監們在民間重新適應生活,既要隱藏身份又要求生計,後因誤打誤撞落腳“女兒國”金家村,和村里女漢子們由矛盾生情的爆笑日常。        

       

開年收視回溫,是否意味著一向被人唱衰的TVB可以擺脫以往的窠臼,製作出更精良的劇目?        

       

“港劇已死”、“劇情無聊”、“演技生硬”不知何時成為了TVB的標籤。        

2014年被稱為林峰“離巢之作”的《使徒行者》憑著“無間道”、“諜中諜”的連環劇情設計,狂攬收視,掀起全城熱話,甚至打破港劇網絡播放量最高紀錄,讓人看到了港劇復興的希望。        

       

沒想到只是曇花一現。        

自2011年後,港劇好像走進了一個死胡同,生產的劇集收視平平。        

即使是TVB最用心的台慶劇大製作,比如去年的《張保仔》、《梟雄》,雖然陣容強大,但後勁不足,編劇對前情鋪墊得不夠,結局又草草收尾,讓觀眾一頭霧水,台慶劇收視撲直。        

       

       

去年的《無雙譜》特效更是讓人惆悵,被外界笑言“五毛錢特效”。        

       

其實近兩年不少港劇本身確是好題材,值得深度挖掘,但劇本卻把故事寫壞。劇情遍地硬傷,編劇不理邏輯、合理鋪墊與交代的重要性,滿地平鋪直敘毫無驚喜的劇情。        

       

比如同是以醫護為題材,1998年“皇后娘娘”蔡少芬主演的《妙手仁心》無論在劇情編排、節奏、演員陣容及表演,都令人稱讚,顯示出編劇鄧特希較高的水準和眼力。        

       

而洪永城和岑麗香主演的《實習天使》劇情充滿爛梗,故事線混亂,想刻畫幾位主角的成長歷練,卻把主角寫成了會揍人的神經病和癲狂男女等形象,整部劇就像大鍋燴。劇情發展到一半,更橫生出男主角道德綁架女主角,讓她給素未謀面的“親媽”捐腎,劇情生硬讓人費解。        

       

       

好劇本能夠讓專業的演員發揮和展示出隱藏的天賦和潛力,劇本立意不夠明確,情節發展突兀,就算是好演員,張力也不能完全體現出來。        

TVB劇集《大時代》有一句經典台詞:“一個人要成功,就一定要找自己的世界,只有在自己的世界裡,才能把自己的潛能天分發揮到最高的境界。”        

TVB曾經找到過自己的世界,可是卻困在了這個世界之中,屬於TVB那個大時代真的停留在過去了嗎?難道TVB目前的話題熱搜只能停留在“你肚子餓不餓,我煮碗麵俾你食”、“萬年不變公雞碗”和《神鵰俠侶》中一塊塑料瀑布嗎?        

在思考這些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想清楚這些年港劇的變化。而這也許要從它的發展歷史說起。        

       

       

港劇,主要由香港本土兩家電視台無線和亞視(雖然後者已經“熄總掣”,但是《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真的好經典!)拍攝,後來一些香港電影公司及傳媒公司也開始加入拍攝大軍,形成新的電視劇潮流。像幾年前的英皇拓展電視劇製作,重金邀請劉松仁、米雪等人加盟。        

       

       

▶ 20世紀80年代 ◀        

內地引進的第一部香港電視劇《霍元甲》是亞洲電視台的作品。        

該劇開創了新派歷史人物與功夫結合的經典作品先河,給之後的電視劇製作提供了藍本示範。而83年的《射雕英雄傳》則被稱為華人電視史上的開山之作,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這也給內地觀眾種下了喜愛港劇的種子。        

       

▶ 20世紀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        

20世紀80年代後期,以警匪劇和倫理劇最受歡迎。出自這個時代而被內地觀眾視為經典的劇集有《流氓大亨》、《義不容情》、《我本善良》和《新紮師兄》等。        

       

但由於80年代的武俠古裝類電視劇在香港本地逐步消失,亞洲電視在與TVB的常年鬥爭中已經失勢,宣布電視劇減產;TVB的電視劇又多以本土劇為題材,題材多是換湯不換藥,故事雷同老套,TVB縮減開支,再加上大量花旦小生前往電影圈發展,內地觀眾對TVB已經出現了審美疲勞。        

       

97年回歸香港之際,金牌監製李添勝監製的一大批金庸武俠連續劇深受香港和內地觀眾的喜愛,如《神鵰俠侶》、《天龍八部》和《鹿鼎記》等,引發內地觀眾討論港劇的新潮流。        

       

進入九十年代,一些帶有中產階級感覺又不再煽情的作品受到歡迎,如在香港創造高收視率的《妙手仁心》、《一號皇庭》、《刑事偵緝檔案》和《陀槍師姐》系列。        

       

但另一方面,電視製作業本身面臨著人才匱乏的窘境,尤其缺少能挑大樑的明星人物。80、90年代的台柱,如“無線五虎”等人的離巢、古天樂等人往電影圈的發展,港劇製作出現了困境。但也帶動了另一批小生和花旦的崛起,如黎姿、蔡少芬、郭可盈、歐陽震華等人。        

       

▶ 後港劇時代        

千禧年來臨之際,《創世紀》的橫空出世,不僅掀起香港全稱熱談,而且在內地播出後也引起轟動,被譽為“TVB最成功的商戰劇”,成為內地的“後港劇時代”新的發展里程碑。        

       

為了更好贏得內地市場,以“背靠祖國,放眼全球”的策略,TVB回歸之後,除了將大量的電視劇外景到內地實景拍攝外,還與內地不少發行公司合作拍攝電視劇,如《血薦軒轅》、《大唐雙龍傳》等等,且內地電視台不斷引入收視率高的劇集,如《金枝欲孽》、《十月初五的月光》等,擴大港劇在內地的影響。        

       

       

2000年到2010年這十年間,港劇編劇、監製改變以往套路和模式,不斷嘗試用新的角度和手法來拍攝各類型的電視劇,比如色調、取景、轉換參照電影。TVB流水線製作在這個時期仍然發揮了作用,湧現瞭如《女人不易做》、《法證先鋒》《溏心風暴》、《巾幗梟雄》等系列優秀電視劇。        

       

       

進入2011年,內地電視劇的崛起,日韓美劇的衝擊和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港劇日益萎縮,市場日益低迷。且TVB掌門人的年事漸高,其運作及管理都受到很到影響,近年來TVB發展很不順利,其對香港文化的影響力也隨之減弱,管理規劃不到位,演員青黃不接,金牌編劇監製集體出走,製作費用削減,演員和編導工資一再壓縮,編劇的功力大不如前,再加上內地“限外令”越來越嚴,當年三色台引以為傲的產業鏈每個環節都在退化,劇集製作水平的整體進步恐怕還需要更大的努力。        

       

回到問題上,TVB開年之初推出的《鐵馬戰車》、《警犬巴打》、《刀下留人》以及《公公出宮》一度被熱議為今年TVB回暖的信號,為2016年開了一個好頭,大家也在思考港劇的光彩是否要重現了?        

小編仔細觀察了這幾部好評劇,認為一部劇集是否成功,不但取決於當時的市場反響,深度的挖掘,投資製作的用心,還有對小人物的展示鋪陳,以及能否給一些有實力的人機會展示自己。        

       

       

《鐵馬戰車》讓我們看到了TVB綠葉的崛起,隨著一大波一線甚至編劇監製出走,原來那些二三線為他人作配的綠葉也總算熬出了頭,如去年獲得最佳女主的胡定欣和最佳女配的姚子羚;        

       

《刀下留人》則體現了編劇在深度挖掘的功力,穩婆和劊子手之間的故事被賦予了佛學的含義,從而帶出了新思想;        

而《警犬巴打》和《公公出宮》則在投資製作和小人物的展示鋪陳上發揮得淋漓盡致。並且這些劇袁偉豪、馬蹄露、康華這些專業配角讓大眾更為熟知,充分展現了他們的演技實力。        

       

TVB劇集實實在在進入了一個低迷的階段,巔峰已不在。        

一向被人唱衰的TVB劇集能否光彩重現,殺出血路?台前幕後所有工作人員的努力固然重要,但一部劇的好壞,最關鍵的還是劇本。一個故事如果能帶出新的思想,而不是在重複中進步,即使不是大製作大卡司,也能讓觀眾回歸,也自然能流傳下去。        

結合當下影視作品面臨的新環境,只想說        

       

還記得當年深夜時分的《歡樂今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