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們,你的孩子多久沒有笑容了?

現在的社會,父母只能無止盡的加班,所以與孩子的陪伴也少了,將加班的時間把孩子送去補習班,以為孩子以後不會再重蹈父母們的覆轍。


現在的孩子,比上班族還辛苦,補習往往七點多到家,課業更優秀的可能九點多近十點,或許真的有上班族早上八點做到十點,不過,笑容呢?


太多人,搞錯重點了,為了錢,孩子國小有所謂的才藝班,國中有所謂的補習班,就連出社會也是一窩蜂地拚考普考、高考這類公務員的考試,臺灣=考試?


不要講得信誓旦旦,是為了孩子們有所成就,有所成就並不是父母認定的,世界很無情,真的有天才與笨蛋之分,而笨蛋佔大多數,即使是笨蛋,也能活得很快樂。


薪水多=有所成就,臺灣人的觀念其實很弔詭,也無怪乎許多大學生會被直銷給利用,朝著所謂「夢想」的道路前進,從小灌輸孩子們讀好書,考高分,就可以擁有好工作,生活會過得比較好。

嗯,是真的嗎?

我有位朋友國立大學資工系畢業,在科學園區擔任設備維修RD,三十歲,開的車是Audi,年薪百萬,生活非常的好,但是他每天就是將近九點才能回家,週休二日也是禮拜六當天都要加班,他那讓人羨慕的進口車過了三、四年,里程數只有一萬公里,更別說與好友聚聚會、唱唱歌了,因為很少有自己的休閒時間,三十歲的他自大學畢業後就沒再交過女朋友了。


又有一位,高職畢業,現在就讀私立大學夜間部,與他同年,他並沒有什麼專長能力,也只是在傳統工廠勝任堆高機駕駛的工作,車子也只是一般的國產車,年薪也比約略僅有三十多萬,但是他週休二日,就與他女友出門遊玩,或是去鄰近的收容所擔任志工(他很喜歡貓狗這些動物),老友聚會的時候沒有一次缺席,他每天就是笑容滿面的過生活。


生活的宗旨不就是快樂嗎?為什麼為人父母的你們,要剝奪孩子們的快樂?

在臺灣,有所成就定義只能用「薪水」高低來定義了嗎?


我並不是贊同讓孩子們完全放棄書本,無止盡的遊玩,我只是天真的認為,在大家上班的時間,孩子們上學讀書,晚上五點多到家,做完作業後,與父母共盡晚餐,或是讓孩子們與朋友出去玩,培養人脈。


人脈,是最可貴的資產,錢會因為匯率而貶值升值,但是人會因為生活而變得更好,或是變得更壞,這比無法掌控的金流相比之下,人脈才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而父母的責任,就是把孩子們導正到人生正確的道路,並且放手讓他們走,跌倒了,再爬起來,衰重了,父母會扶你起來。


我很喜歡打籃球,在幾年前,運動場往往充斥著學生在運動著,近幾年,越來越少了,不光光是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化,讓孩子們的遊玩選擇變多了,更多的是孩子往往被課本、被無止盡的補習給壓得喘不過氣,哪有餘力可以與朋友們在籃球場上較勁,說些沒營養的話呢?


在籃球場打球的人,相信都有遇過很厲害的,跟不太會打球的人,很厲害的人說的都會認真傾聽,不太會的說的話,就是左耳進右耳出,這道理很簡單,你自己都做不到,你憑什麼教育別人?


那麼給諸位父母,你都不是臺大畢業,你還要求孩子們拚什麼好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