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無法無天!在外卻是膽小鬼怎麼辦?有些寶寶在家時很活躍,愛說愛笑,有時還有點蠻橫;但一出門就變成了"膽小鬼",不愛表達,也沒有主見,總跟在別的小朋友屁股後面玩,那麼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呢?

       

♥ 第一招:在家別太寵溺 ♥

有的孩子在熟悉的環境中能夠自信地表達自我,敢說敢做,即使犯了錯誤也不唯唯諾諾。但是,一旦他們置身於相對陌生的環境或面對生人,便會完全“失去”聰明與靈巧,缺乏信心,不敢表達,尤其害怕失敗。

這樣的孩子我們稱之為“膽怯型”,與其相對的是“表現型”,“表現型”的孩子特別不怕生,人越多、場面越大,他們的一言一行就越精彩。

研究表明,膽量的差異既受天生的性格因素影響,也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有關。膽怯表現比較嚴重的孩子,往往在家中受到過多的寵愛與縱容,與社會的接觸欠缺,這不免使其對公共場合、集體活動產生了未知的恐懼。

建議:在家時,家長可別讓孩子太由著性子,想要什麼就給孩子買什麼或凡事替孩子包辦,而應適時放手,也讓孩子適當碰壁,挫折中學會與人交流。

♥ 第二招:鼓勵使人大膽 ♥

一些孩子不太善於與別人打交道,遇到父母的熟人總不願意主動問好,要麼低著頭、要麼把臉扭向一邊、要麼漲紅了臉沒有一句話、要麼干脆躲到爸爸媽媽身後。一些家長便向別人“解釋”:“這孩子就是害羞,不太愛說話,見到客人總是別別扭扭的”。

父母千萬不要給孩子扣上“沒用”、“膽小鬼”的帽子,一味指責隻會更加打擊本就自卑的他(她)。

當孩子表現不如人意時,父母應當耐心地予以安慰和鼓勵:“第一次見面誰都會緊張,以後和阿姨熟悉了,你一定會說得更好。”“這次沒完成沒關系!下次我們繼續努力,媽媽相信你能行!”在尷尬的節骨眼上給孩子一個溫暖堅定的眼神,他(她)的信心才會慢慢增長,直到把過度的羞怯拋到腦後。

♥ 第三招:冷靜應對,不要操之過急 ♥

對待膽怯型的孩子,創設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讓膽小的孩子“勇往直前”,家長與老師都不能操之過急。

當孩子不願意與其他更多的孩子相處時,家長不能硬逼著孩子去和小朋友一塊玩,因為害羞的孩子比較喜歡一對一的交往;當孩子不願意稱呼別的長輩時,家長不要勉為其難,因為這可能會增加孩子的恐懼感;當孩子不願意在客人面前表現時,家長也不要脅迫他,因為這樣做會加劇孩子的緊張,將來會以更多的沉默和拒絕來應對,使害羞升級。

與此同時,父母也可與老師一起輕輕“推一把”,引導孩子多多參與社會活動、參與同齡人集體行動,以培養其交往能力和溝通技巧。鼓勵為主、推動為輔,讓孩子由“兩面派”蛻變為“表里如一”的“自信派”。

有了這三招的引導,相信各位媽媽就能更加方便地應對家里的小霸王了,讓小霸王能夠在家里家外都不再膽怯。當然,這種變身並不是要孩子變得霸道。但是通過這三種方法,相信孩子出門能夠不再膽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