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們發現自己的生活中所有的舉動,哪怕是一個簡單的抬手動作都需要我們脊椎的配合。脊椎是我們人體的第一大骨,甚至決定了我們的壽命。那麼脊椎有哪些重要性呢?造成脊椎病的原因有哪些呢?怎樣保護脊椎呢?一起來看看吧。

  近年來,脊柱相關疾病呈逐年上升趨勢,而發病年齡則呈下降態勢。國內外一些從事人體脊柱與健康研究的專家學者最近指出:人體衰老與疾病的根源,主要源於脊柱本身的病變與衰老。因而呼籲人類要重視脊柱、保護脊柱,延緩退變,防其衰老,這樣才能防控脊柱病變及相關疾病的發生。

  姿勢不當誘發脊柱病變        

       

  據中國專家介紹,脊柱相關疾病歸屬於傳統醫學中的“痺症”、“項強”範疇。

  其是指頸、胸、腰椎的骨、關節、椎間盤及椎週軟組織遭受損傷或退行性改變,在一定誘因條件下,發生脊椎關節錯位、椎間盤突出、韌帶鈣化或骨質增生、椎旁軟組織腫脹、痙攣或粘連等,直接或間接對神經根、椎管內外血管、脊髓或交感神經等產生刺激或壓迫,導致脊椎損傷疾患以外的多系統症狀和體徵的疾病。

  其範圍不僅涉及頸、肩、腰、腿等軟組織病變,還涉及循環、呼吸、消化、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等多種疾病。這些病症統稱為脊柱相關疾病。

  脊柱有問題會出現一定的徵兆,如鞋後跟磨損不平、身體向一邊傾斜、一條腿總想搭到另一條腿上、頭或髖部不能向兩側輕鬆地扭動或旋轉相同的角度、行走時外八字,以及周身疼痛、精神不集中、咀嚼困難等。

  那麼造成脊椎相關疾病的原因有哪些呢?        

  專家說,常見的原因有:撇腿偏身坐(會使脊柱、骨盆歪斜),側身躺著並用手肘撐頭看電視(頸骨容易歪斜),駝著背趴在桌上(腰骨容易歪斜),長期使用一側肩部挎包(使兩側肩膀不一樣高),蹺二郎腿(左右腿的肌肉會發展不平衡,造成兩條腿不一樣長及腰痛),站立時重心落在一條腿上(容易造成兩腿肌肉發展不平衡)。此外還有外部壓迫(受傷、事故)、藥物副作用、衰老、營養不均衡、精神刺激等。

  無創治療,手法復位        

  關於脊柱相關疾病的治療,專家說,《黃帝內經》上有關於“脊椎法”的記載。認為“督脈生病治督脈,治在骨上”。明確指出可通過調整脊椎骨關節治療督脈病變。同時還可實施“刺之從項始,數脊椎挾脊,疾按之應手如痛”(《素問·繆刺論篇》),即針刺後加以手法按壓脊旁穴位,可很好地治療脊柱相關疾病。

  《黃帝內經》對督脈、太陽經背俞穴相關疾病,更常用的治療方法是針灸治療。如《素問·空骨論篇》:“大風頸項痛,刺風府,風府在上椎。”後來醫家在此基礎上沿用並充實發展,積累了以針灸為主治療脊源性疾病的經驗。除針灸外,一些手法治療也常運用於此類疾病。

  旋提手法        

  如果患者有頸性眩暈、頸性視力障礙、耳鳴、咽部異物感等疾病,可選用“旋提手法”治療。旋提手法是治療該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指運用手法作用力調整“骨錯縫,筋出槽”,從而解除椎間關節與周圍結構對椎動脈及椎動脈神經叢的壓迫和刺激,由頸椎錯位而引起的臨床症狀及體徵也會隨之改善。

  三扳法        

  如果患者出現腰腿疼痛、麻木等症狀,可選擇使用三扳法及坐位腰椎旋轉手法。

  三扳法一般要求患者取俯臥位,自然放鬆。醫者站在患者身側,左手扳起患者肩部,右手在其腰背部輕推、輕拉3次,如拉弓狀。而後醫者右手扳起患者大腿,左手在其腰部患處輕推、輕拉3次。隨後患者側臥,上側腿屈膝屈髖,自然放鬆,下側腿伸直。醫者一手扳肩向後,另一手推臀向前。推扳數次後,令患者放鬆,醫者在逐漸加大角度,待有固定感時,突然發力,此時腰部常可發出彈響聲。

  此法由扳肩推背、扳腿推腰、扳肩推臀等法組成。坐位腰椎旋轉復位法要求患者坐於座椅上,醫生坐於患者後側的另一座椅上,並由助手固定患者下肢,醫生和助手協同完成此手法的操作。

  運動+營養還脊柱健康        

  適當的運動可以很好地預防脊柱相關疾病的發生。據專家介紹,主要的運動方法有。

1.任何標準的姿勢,如果沒有適當的休息和運動,都會造成肌肉的壓力進而產生酸痛感。建議每工作30~50分鐘便要起身活動,簡單的伸展運動可以舒緩肌肉壓力,減輕頭痛與肌肉酸痛症狀。

  2.瑜伽會對身體各個不同系統產生良好的影響,如消化系統、神經系統、肌肉系統等;柔軟的脊柱可以讓人保持精神飽滿。

  3. 遊泳鍛煉會大大減輕脊柱的負擔。遊泳時人的脊柱由原來的直立狀態改為水平,降低了椎間盤承受的壓力。

  其次,遊泳時需全身肌肉協調運動,頸腰背部肌肉鬆弛交替、有規律的進行,全身肌肉力量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第三,遊泳時人體由水的浮力托起,全身關節幾乎處於不負重狀態,而遊泳時產生的波浪對頸腰背部肌肉也有一定的按摩作用。水溫的刺激也會增加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於改善頸腰椎部血氧供應。

  除運動外,還可通過營養食譜預防疾病。中醫認為,腎主骨,脊柱的健康離不開腎,黑色食品可謂是補腎精的黃金食品。如果想服用中藥,還可以用金櫻子泡茶喝,有固腎氣的作用。

  另外,不妨按摩一下肚臍下方的任脈,包括氣海、關元、陰交等穴位,都能夠溫暖腎臟、補益精元、調理衝任。

  保護脊椎24小時攻略        

  脊椎是否柔韌堅強,與人的生活質量高低及健康長壽密切相關。要預防脊椎病,在日常生活中註重保養很重要。

  6:00—7:00洗臉時        

  先彎曲膝蓋,再輕輕彎身向前。刷牙時,可一手撐著洗臉台,雙腳一前一後,減少脊椎的曲度,降低脊椎受力。要出門時,最好不要背太重的單肩包,而且要每10-20分鐘就換邊,或背雙肩包。走路時要不時收縮腹部,以減少腰部前曲弧度,造成脊椎壓力。

  7:00—9:00上了公車或地鐵        

  發現沒位置坐,如果有稍微突起的踏板,可輪流將一隻腳踩在踏板上,以屈曲臀部,避免腰椎過度前曲。

  9:00—17:00選擇高椅背、能支撐腰部的椅子        

  避免脊椎、背部肌肉的過度使用。坐的時候,膝蓋應略高於臀部,背部才會自然挺直。可加個靠墊支撐背部,也可拿一條毛巾,捲起來墊在腰間。

  每30-40分鐘起身活動一下。即使坐姿正確,也不能一直維持,最好做些與持續姿勢反向的動作以取得平衡。

17:00—22:00下班後        

  最好培養一種運動習慣,遊泳、走路都很好,尤其要鍛煉到腹、背部的肌肉群,它們負責保護脊椎穩定,為脊椎提供足夠的支撐力。

  22:00—次日6:00對脊椎比較好的睡姿是仰臥位        

  其次是右臥位。此外,床鋪不能太軟,以仰臥時手掌能勉強伸入腰下的軟硬程度最為合適。

  保護脊柱從糾正坐姿開始        

  據某媒體刊載,學者早期通過實際測量,得出人體在不同姿勢下第三腰椎椎間盤內所受壓力不同。對此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請他為我們解答,脊柱喜歡哪些姿勢。

  臥        

  人在躺著時,脊柱承載約相當於體重25%的壓力。相對來說,此時脊柱最舒服,但如果歪扭身體、趴著睡覺,卻不利於脊柱健康。應仰臥或側臥,仰臥時,腿伸直,在腿彎處墊個枕頭,保持一定的曲度;側臥時,最好使腿部略微彎曲,並在兩腿間夾個小枕頭,以保證脊柱和頭保持在一條直線上。

  站        

  站立時,脊柱承載100%的壓力,但彎腰時,脊柱承載200%的壓力。很多人覺得站著比坐著累,而實際上,站立姿勢比坐著時,脊柱所受的壓力小。但需要提醒的是,歪身站立會加重某側肌肉的緊張度,時間久了,不僅會使肌肉僵硬酸痛,還會造成腰椎兩側受力不均,導致腰背疼痛,同時壓迫脊柱和周圍神經,影響心肺功能。良好的站姿,應該下巴稍回縮,腹部微微收緊,骨盆稍微向前。如需長時間站立勞作,一隻腳最好踏在10—15厘米高的踏板上,每隔一會兒雙腳交替,以減少腰椎的負荷。搬重物時,不要直接彎腰,應先蹲下,保持上身直立,再用腿部肌肉力量站立起來。

  坐        

  坐著時,脊柱承載150%的壓力,坐著身體前傾(如使用電腦)時,脊柱承載250%的壓力。坐著時,挺胸收腹使椎間盤受到的壓力最小,而處於手臂支撐坐姿、雙腳懸空坐姿、放鬆坐姿、後傾坐姿、前傾坐姿時,椎間盤壓力依次增大。一個良好的坐姿首先需要一把舒適的椅子。椅子不宜“太深”,坐下時臀部能把椅子坐滿,讓腰背部完全緊貼著椅背;兩腳要能平放地面,使膝蓋同高或稍高於臀部;其次,找一個舒適的靠墊,最好能和腰椎完全貼合,材質稍微硬一點,有一定的支撐強度。腰部緊貼靠墊,不能“隻墊不靠”;最後,如果有時不得不“彎腰駝背”,不妨把椅子拉近桌子一步,或者將桌上的電腦顯示器挪近一點。

  結語:通過上面的介紹,想必大家都了解到了脊椎是我們生命的關鍵了吧。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各個舉動都離不開脊椎,這也足以證明了脊椎的重要性。所以我們要注意保護脊椎,希望小編的介紹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