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人,不是等來的        


       

古代的偉人,那些能夠呼風喚雨的人        

他們身上往往有一些特質        

使的身邊的人        

情願為他們付出財力,人力,甚至性命        

為什麼那些人身邊會有這麼多貴人?        

想當然爾,絕對不會是自私自利,不顧他人的人        

想要有貴人出現,你得懂的「做人」         


       

接下來跟大家分享3個歷史小故事,        

從古借鏡,也有一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1. 秦穆公失馬                


       

穆公非常喜歡馬,曾不惜重金,        

搜羅了幾匹名馬養在宮中。        

有一天,一名負責養馬的侍從
       

神情慌張地跑來報告說,        

一匹白色的駿馬不見了。        

秦穆公聽了,立刻跟着跑到馬廄去查看,        

只見半根韁繩還拴在馬槽上,        

一定是這匹剛烈的馬掙脫了韁繩跑掉的。        


       

秦穆公急得不得了,親自帶人去尋找,        

沿着路上若隱若現的蹤跡,        

一直追蹤到了一座山谷裡。        


       

山民煮了秦穆公的駿馬        

他非但不生氣,還送好酒給山民        


       

不久他們便聽到了熱鬧的人聲,        

原來一群山民正圍在一堆篝火旁,        

從火上燒烤着馬肉。        


       

秦穆公一眼就看見了草叢裡白色的馬皮,        

那正是他丟失的駿馬。        


       

“這是我的馬啊!”他驚呼道。        


       

那些正吃着馬肉的山民都站了起來,        

驚恐地看着秦穆公和他身後的武士,        

不知道眼前面臨的將是怎樣的處罰。        


       

可是轉眼間,秦穆公的臉上便恢復了平靜,        

他笑着說:        

“吃了駿馬的肉而不立刻喝酒,會傷害你們的身體。”        

於是,他吩咐侍從們去到皇宮中取來幾壇好酒,        

讓那些山民們喝下,這才轉身走了。        

他的背影後面,留下一片疑惑的目光。        


       

一年以後,秦國和晉國爆發了韓原之戰。        

千鈞一髮之際,出現救難兵解救,        

這群自願兵竟是...        


       

戰鬥進行得異常慘烈,秦軍陷入了晉兵的包圍,        

秦穆公乘坐的戰車也深陷其中,        

敵軍的長槍都擊中了他的鎧甲。        

危在旦夕之時,突然一支隊伍吶喊着殺入重圍,        

他們拚死戰鬥,殺得晉兵暈頭轉向,一時有些不知所措。        

秦軍趁機反攻,一舉擊潰晉軍,並且俘獲了晉惠公。        


       

事後,秦穆公召見那支趕來救援的奇兵,        

詢問他們說:        

“我不記得曾經有恩於你們,        

為什麼要冒死相救呢?”        

那些人笑着說:        

“我們就是那些殺了您的駿馬,        

卻還得到您賜的美酒的人啊!”        


       

只因為當初沒有看重自己的一己之利,        

而是理解並寬容別人的過失,        

讓秦穆公收穫了意外的驚喜。        


       

在歷史上,一個人的雄才大略,        

從來不是因為他自己有戰無不勝的神力,        

而是有包容天下的心胸。        


       

秦穆公正是憑此而稱霸春秋。        

所以也正印證了那句        

“胸懷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這句話。        

                  


       

2.孫權的“窺視牆”        


       

三國時期,呂蒙是孫權一手培養起來的將領,        

兩人常以兄弟相稱。        

在關羽進攻樊城的時候,        

呂蒙一手策劃並實施了“白衣渡江”行動,        

幫助孫權佔領了荊州,        

扭轉了東吳在三足鼎立中的弱勢地位。        

然而,呂蒙雖然作戰驍勇,卻經常患病。        

荊州之戰剛結束,呂蒙就一病不起。        

為了給呂蒙治病,        

孫權親自把呂蒙接到自己的大殿住下,        

並向全國征尋名醫。        

當時,呂蒙已經病入膏肓,        

除了需要服用中藥外,還需要每天針灸。        

由於呂蒙骨瘦如柴,針灸使他非常痛苦。        

孫權擔心呂蒙,每天都要親自探望好幾次。        

每次,呂蒙都要強行坐起來,行君臣之禮。        

這樣一來,反而影響呂蒙的休息,身體很難恢復。        

不去看望呂蒙,孫權不放心;        

去看望呂蒙,又增加呂蒙的負擔。        

這讓孫權很為難。         


       

孫權對待他人,如同待己        


       

後來,孫權趁呂蒙睡着,        

找人悄悄在呂蒙房間的牆壁上挖了一個小洞。        

每天,孫權都不再親自去看望呂蒙,        

而是通過這個小洞偷看。        

如果呂蒙表情放鬆,        

能吃點東西,孫權也眉開眼笑;        

如果呂蒙表情痛苦,        

或者吃不下飯,孫權也夜不能寐。
       


       

窺探牆,孫權的默默關心        


       

從挖這個小洞到呂蒙病逝,足有三個多月,        

孫權也通過這個小洞“偷窺”了三個多月。
       

呂蒙病逝後,每當有東吳的大將生病或者負傷,
       

包括陸遜、周泰、丁奉等人,        

孫權都會接到這裡診治,        

自己也通過這個小洞觀察病情。        

後人就把這面牆叫做“窺視牆”。        


       

有人不知道孫權挖這個洞的緣由,        

就問孫權:“既然主公那麼關心他們,        

為何不親自去看望?        

至少也讓他們知道主公在牽掛他們,        

這樣他們才會更加為主公賣命。”        

孫權回答:“我關心他們並不是為了讓他們知道。        

如果因關心而增加了他們的負擔,那反而不好了。”        


       

不能因關心而增加他們的負擔,        

這份心意是多麼感人。        


       

也正是因為孫權的這份關心,        

東吳集團的文武官員才團結一心,        

在江東這個偏僻的地方完成了帝業。        

         


       

3.唐太宗和大理寺少卿                


       

唐貞觀年間,在太宗李世民的倡導之下,        

朝廷開展了大規模的人才選拔推薦活動。        

由於這個活動規模聲勢宏大,就有人打算渾水摸魚。
       

太宗聽說有人謊報官階和資歷,
       

就命謊報的人自首並警告說,
       

如果不自首,一經查出,便處以死刑。
       


       

                


       

唐太宗和天理寺少卿過了不久,        

有一個謊報資歷且不自首的人被抓了。        

唐太宗將他交給大理寺處理,        

大理寺根據國家的法律,        

將這個人判處了流放。         


       

太宗十分生氣,認為大理寺的判決        

讓自己失信於天下人        


       

太宗聽說這件事以後,        

就把大理寺少卿戴胄找了過來,        

問他:“你應該知道我當初下的詔書上說,        

不自首的人處死刑。        


       

現在,你判處他為流放,        

這不是向天下人表示我說話不算數嗎?”
       


       


       

寬容納建,懂得傾聽他人        

才有機會知道自己的錯誤        


       

戴胄                


       

要是陛下當時就殺了他,那是陛下的事。        

但是,現在你既然已經把他交給大理寺處理了,        

我就不能違背法律。”        


       

太宗         
       


       

那麼,你自己遵守了國家法律,        

卻讓我失信於天下人嗎?        


       

戴胄                


       

法律,是國家用來取信於天下的保證,        

國家的信用才是最大的信用。        

您所說的話,只是當時憑着一時的喜怒講出來的。        

陛下一時發怒,想要殺死他。        

後來知道不能這樣,        

才將他送給大理寺按照法律處置。        

這正是您忍耐小的憤怒        

而保持大的信用的結果。        

我覺得陛下的做法非常可貴,        

因此很值得珍惜。”        


       

太宗說                


       

在我認識有誤的地方,你能夠糾正我,        

我非常感謝你。        

”於是,唐太宗李世民改變初衷,        

同意了大理寺的判決。        


       


       

這三個小故事告訴我們:        


       

做為一個偉人、成功的人        

不可少的特質:心存善念,胸懷天下!        

一個自私自利的人,        

絕對得不到別人的支持和幫助,        

懂得付出、關懷他人,        

「貴人」自會在你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