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全世界的“壽司第一人”,你一定知道他——“壽司之神”小野二郎。            

他今年已經89歲高齡,是世界上年齡最大的現役米其林三星廚師。

小野二郎的壽司店,開在東京地鐵邊上的一間狹窄地下室裡,這裡沒有菜單,沒有獨立洗手間,只有10個座位,卻兩次獲得了米其林三顆星的最高榮譽,被譽為“值得一生等待的壽司”。


           

他說:“一旦決定要做某一項工作了,就要沉浸其中,沒有時間去抱怨,要把自己的整個生命都用來磨練技能,這樣才能成功。”            

專注,然後將一件事情做到極致。

對於各方面資源不夠豐富的人來說,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本就不多的資源(時間、精力、金錢乃至勇氣)聚攏起來,投注到做一件事情上,認真、踏實地去做,爭取做到最好,做到極致。而三心二意、畏葸不前、瞻前顧後、貪多求快、跟風冒進都是大忌。

很多人曾告訴我,他們有很多愛好,什麼都會嘗試一下,但都不精通,到了最後不知道選擇哪個作為他們的職業道路,甚至最後找工作也成了麻煩。

其實道理很簡單,每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你不專注,就很可能永遠在「緩慢起步期」徘徊,從 A 領域的緩慢起步期跳到 B 領域的緩慢起步期,再到 C、D……但就是到不了快速提升期,更到不了高原期。

所以,最後的結果是,在成才的道路上,大多數人都在緩慢起步期「死」掉了。小部分人爬到了快速提升期。而只有極少數人到了高原期,笑傲江湖。


           

那麼停留在緩慢起步期的後果是什麼呢?後果就是,你要和大量的同樣處在緩慢起步期的人競爭比較初級的工作崗位,然後進一步把薪酬水平拉低,即便就業成功也只能得到較低收入和較低前景的工作。

這個世界的財富分配是極端極端極端不均衡的。站在塔頂的人佔有著這個世界的大多數財富。在靠本事吃飯的領域,這種不均衡也非常明顯。下圖是2014-15賽季NBA球員的薪酬分佈(橫軸表示球員的薪酬排名,越往右則排名越高,縱軸就是年薪的金額):


           

我們看到,縱然能在NBA打球的球員都已然是非常優秀了,但他們的收入差異仍舊非常懸殊。可以想像,那些在更低級別聯賽打球的球員,他們的收入又會降到怎樣一個區間。

又豈止在職業體育,在大多數的市場化領域,這種模式的收入分佈普遍存在,雖然具體形狀並不完全一樣,但走向趨勢大同小異。

所以我們如果把上面兩張圖合併起來,就可以看到這樣一個殘酷的結果:


           

於是一個清晰的事實出現了,淺嘗輒止的人很可能將一無所獲,而專注投入走到最後的人將獲得超額收益。

——采銅《如果你的資源貧乏,那麼專注做好一件事將是你的唯一出路》

然而,我們每個人每天的注意力都極其有限,重視這堆事情,就必定會忽略另一堆事情。我們90%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沒用的雞毛蒜皮”上。

人的注意力就那麼點,怎麼才能把注意力用在刀刃上呢?

1專注當下從做計劃開始            

明星之所以無需擔心自己忘這忘那,是因為他們不缺助理——助理會幫他們打理一切,做好全部的時間規劃。

助理的作用,是幫明星給大腦減負 - 他們不再需要時刻擔心自己忘記什麼重要事情。這個負擔卸掉後,他們的注意力便能放在最最重要的事情上——也就是當下。

我們雇不起助理,但我們可以做自己的助理。 跟客戶約了見面時間、突然想起自己晚上要訂機票、買了下個月音樂會的票,這些都能隨手記下來。

而且:

所有事項都要記在一個地方            

養成列To do list的習慣後,就把所有要做的東西都記下來

每天記得定時查看,不然一樣會忘事

做計劃可以給自己帶來安心感,人們總是害怕未知、不確定的事物,害怕自己的金錢、精力投入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必須要時時看著進展才能讓自己覺得安心,就像打遊戲時的進度條一樣。

制定計劃時不要盲目模仿別人的計劃。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按照你自己的時間、精力、喜好來定制,才能達到最好的成果。

2真正有智慧的人從不讓手機束縛自己            

每天信息量太大,注意力不夠用?怪信息咯?不,怪你自己太實在。

如果每來一封郵件,你就立馬停下手中的活,大腦開始快速思考郵件內容的緊急程度,那你估計每天80%以上的精力都耗在這上邊了。

不妨一天中給自己找一段時間,切斷與外界的聯繫,專注於自己要完成的任務。

之所以不少人覺得自己的生活時時處於信息負載的狀態,是因為他們對於科技的認識不對。

手機的出現不是讓別人隨時找到你,而是讓別人在“你想讓他們找到你的時候”找到你。

習慣手機不離身的人一定會說做不到。但其實,你在這方面的潛力絕對比自己想像的要大。

3想把一件事做精就必定要學會取捨            

如果你既完美主義,又事事都得親力親為,那神經這根弦最後會斷。

快樂的人不是那些擁有的多的人,而且那些知道該把勁兒往哪兒使的人。

大部分人不認為有一百萬美元存款的人是富人,他們認為花費一百萬美元的人才是富人。很多時候,人們無法區分炫富與財富。

巴菲特1958年以31500美元購買了一棟別墅。之後50多年,他大部分時間都住在這同一幢房子裡。在他看來,購房是為了生活而非投機,舒服是第一要義,多了反而是負擔。但在自己的投資策略這件事上,他絕不會抱著“差不多”就好的態度,而是會追求極致。

4劃出一塊“工作區域”只在這裡工作            

不要再迷信“桌子亂的人平均智商更高”了。真正的聰明人,從不把自己桌子搞得亂七八糟——亂糟糟的桌子只會讓你注意力渙散。

東西實在多到不把書桌鋪滿就只能堆到地上?那也OK,總之要能找到一塊乾淨到什麼都沒有的地方,專門工作用。

神經學家Oliver Sacks建議,如果你要在同一個桌子上完成2個完全不同的項目,那就把桌子劃成2個區域,在不同的區域做不同的工作。進入一個新的空間可以讓大腦重啟,從而保證創造力不受限。

傳說中治療輕度失眠的方法之一 - 在沒有困意時不要臥床,不要在床上看電視或看書 - 也是類似的道理。

5只關注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            

很多時候,我們會慢慢變成我們專注的那個人或事。

你是否注意到,結婚多年的夫妻會變得越來越像對方,而在性格上,很多人會逐漸和他們工作的上司、同事甚至是和他朝夕相處的寵物越來越像。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你一下操心太多事情,就堅持2-3件你已經開始操心的事情,然後放棄剩下的那些。

這些放棄不僅包括一些工作和生活上的目標,甚至會包括你長久以來的生活習慣甚至是你的一些人脈關係,但是請你記住,你是在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