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2年,還在考公務員...」—年輕人注意!超過1年沒工作,短期失業恐變終生失業    


                           圖片來源:Dreamstime

「畢業就是失業」不是一句玩笑話,甚至還要小心變成長期失業。失業問題早已經走向年輕化、長期化,但是年輕人渾然不知也未覺,日子一天一天過去,直到有一天才驚覺到自己已經深陷在長期失業的大黑洞裡。


驪歌初唱,揮別師長,走出校園,踏著輕鬆的腳步進入社會,一路上吹著口哨還東張西望,這也好奇,那也新鮮,不時停下腳步看看有沒有其他機會,有時還會折回校園念念書,碰到挫折時則躲回家裡蹲一陣子…職涯路線就像手上把玩的溜溜球,拋出去彈回來,常常會漏接回不到手掌心。


人生才起步,手裡握著大把青春,一點也不在意時光從手指縫隙中溜走,自己和同學都是這麼想:


「還早,先玩一玩再找工作,否則以後就沒得玩。」


「先想一想要做什麼吧,不要急著固定下來,免得選了不想做的工作。」


「慢慢找,一定會找到有滿意薪水的工作,絕對不能被剝削。」


—年輕人,也會長期失業    


年輕沒有受過挫折,不會想到「失業」這兩個字會掉到自己頭上;沒經驗過失業,不會想到「失業」和年輕人會畫上等號;沒有失業的朋友,不會想到「失業」不是一時際遇,可能會長達一年以上,成為長期失業,甚至終身在就業市場浮浮沈沈。


台灣的失業近年都在4%上下,青年失業率13%,好像都不高,但是請注意,台灣年輕人的失業率是全體失業率的三倍多,這樣的高倍數在全世界只有義大利堪與比擬,台灣青年的失業率「相對嚴重」是全球數一數二。


第二個危險的數字,是失業人口愈來愈多。金融危機以前,OECD(經濟暨發展組織)34個國家的失業人數是870萬人,六年來各國為了搶救經濟猛下重藥,結果失業人口不減反升85%,直逼1,609萬人大關。


第三個驚心的數字,是失業長期化。在歐盟,失業一年以上的人口數,占全體失業人口高達半數,說明重返就業市場不易的困境。


—家裡的「隱藏人口」    


這些數字,離我們很遠嗎?


一點都不遠,而且近在眼前,天天上演!


打開電視,新聞台不斷播報各種兇殺新聞,不論是要不到錢而砍祖母、成天窩在家裡對父母家暴,或是路上隨機殺人等,不妨注意走馬燈的標題,就會發現犯罪的年輕人有一個共同背景,那就是「失業」!


失業,已經成為犯罪的關鍵字,足見它對一個人在經濟上、生活上、行為上的影響巨大深遠。遺憾的是,還未碰到失業困境的年輕人,都以為那是中年人的事,自己不至於這般慘,其實只要一旦長期失業,就有可能從行為偏差掉入犯罪深淵。


面對現實吧!很多家庭早就有一些「隱形人口」,年輕人吃住在家裡,不去上班,親戚朋友來拜訪時,永遠看不到他們的身影,不會出來打招呼,也不會和大家一起用餐,過年或家族聚會也不現身,父母不會主動提到他們的名字,好像在這個地球上消失了似的。他們是誰?就是長期失業人口,亦即所謂的啃老族、尼特族。


—追求自我,小心變成Yo-Yo族    


可是,年輕人對自己的處境不會這麼自我認知,堅持有追求自我的權利,排斥生命中只有工作的觀念,對於不工作有各式各樣的理由,病識感低,以致延緩解決失業問題。可是沒想到,不知不覺的,短期失業變成長期失業,再演變成終身失業,最後成為父母直至老年都無法卸下的重擔。


「我在準備考公務員,雖然考兩年了,可是還有人考了五年十年還在考,我算好的…」


「大學學歷不值錢,我想再回學校念研究所,讓自己更有競爭力。」


「我在準備創業,找創投天使,只要成功了,比給人上班一輩子有前途。」


「我想到日本度假打工,正在學日語。」


「我有在幫網站寫文章,有閱覽就有錢可以分,還是有在賺錢喔!」


聽起來都挺有名堂,好像都不算失業,可是這種從職場抽離,由工作中的「成年人」返回成為學習中的「青年人」,是Yo-Yo族的典型行為,容易演變成慣性,導致兩種結果,其一是時間久了,變成怯於求職,其二是碰到挫折就躲回青年期狀態,變成工作不穩定。


—避免失業的4個原則    


因此,剛踏出校門的社會新鮮人,一定要提高警覺性,避免失業,尤其是避免長期失業。


1. 儘快求職,儘快上班    


不要成為過期的新鮮人,因為一眨眼,隔年又到了,一批新的畢業生要走出校園,自己就會變得既不新鮮又缺乏工作經驗,不上不下,失去優勢。


2. 不要經常換工作    


雖然剛畢業,無法完全掌握興趣與方向,難免離職率高,可是仍然請慎選工作,快速就業,而且每份工作儘量做一年以上,讓履歷表看起來有資歷又無瑕疵。


3. 減少從事非典型工作    


剛畢業,可以找到的工作以時薪、派遣、兼職等居多,但是別忘了一定要認真努力,培養實力,有機會就去找正職工作,儘快脫離這些「高風險性」的職務。


4. 失業不要超過一年    


不管是哪一種正當理由,不工作的日子請設在一年以下,即使是念研究所,最好還是有兼職工作,讓自己和職場保持隨時可以無痕接軌的狀態。


年輕人失業雖然高達13%,在長期失業上還不如中年人嚴重,卻有變多的趨勢,如果失去剛畢業這幾年的就業第一黃金時間,失業青年可能一天一天變成失業中年,難返回就業市場,請不要忽視畢業後馬上就業的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