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害怕上班的收入不確定,上班族急於尋找雙薪,下班之後還要辛勤工作,以為這樣就可以遠離貧窮。其實,無論兼做幾份工作,單靠增加工時獲得的收入永遠無法讓你擺脫貧窮。

想致富,大家應記住幾個原則:

第一,凡是不可持續的,就不值得羨慕。        

擁有金山跟銀礦,其實不值得羨慕。與其選擇萬貫家財,倒不如選擇一個會持續冒出錢的杯子。「持續冒出錢的杯子」,這就是持續收入的概念。

「賺多少錢不重要,能賺多久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窮盡一生之力,幾乎淪為工作的機器,卻一輩子無法致富。

第二,徹底改變收入結構。        

收入結構才是決定這個家庭是富有還是貧窮的關鍵因素。

調查發現 大部分的家庭通過工作獲得的收入是占絕大部分的比例,約95%的收入都是來自上班所獲得的薪水這個部分。在不工作時獲得的收入,如利息收入、房租收入、退休金、版稅等,一般家庭在這個方面的收入比例就低一些,大約只有5%,甚至沒有這樣的收入。

因此要改變收入結構,我們就必須增加「不工作時的收入」。若能將原本只占約5%的不工作時的收入提升到95%以上,我們就可以擁有真正的財富,並且打造一個永不缺錢的計劃!

第三,全家至少有一人要創造持續收入。        

每輛車都有第5個輪胎,就是備胎,你有為家人準備「持續收入」的備胎嗎?

聰明的家庭知道未雨綢繆,甚至可以讓家中賺錢的人不那麼辛苦。徹底改變收入結構,追求持續收入是唯一的選擇。因此,要遠離貧窮,全家至少要有一個人創造持續收入。

想致富,更要學做人~

大家更應要記住幾個原則:

人的一生都在學做人,學習做人是一輩子的事,沒有辦法畢業的。

人生不管是士農工商,各種人等,只要學習就有進步。

       

泰國的傳奇人物白龍王告誡:

人只要脾氣好,凡事就會好。

很多人來到這裡都問我︰我的事業好不好?家庭好不好?孩子好不好?姻緣好不好?……

我只是回答一句︰你的脾氣好不好?

人生不管是士農工商,各種人等,只要學習就有進步。

第一、「學習認錯」

人常常不肯認錯,凡事都說是別人的錯,認為自己才是對的,其實不認錯就是一個錯。

認錯的對象可以是父母,朋友,社會大眾、上帝,甚至向兒女或是對我不好的人認錯,自己不但不會少了什麼,反而顯得你有度量。

學習認錯是美好的,是一個大修行。

第二、「學習柔和」

人的牙齒是硬的,舌頭是軟的,到了人生的最後,牙齒都掉光了,舌頭卻不會掉,所以要柔軟,人生才能長久,硬反而吃虧。

心地柔軟了,是修行最大的進步。

一般形容執著的人說,你的心、你的性格很冷、很硬,像鋼鐵一樣。如果我們像禪門說的調息、調身、調心,慢慢調伏像野馬、像猴子的這顆心,令它柔軟,人生才能活得更快樂、更長久。

第三、「學習生忍」

這世間就是忍一口氣,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忍,萬事都能消除。

忍就是會處理、會化解,用智慧、能力讓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要生活、要生存、要生命,有了忍,可以認清世間的好壞,善惡,是非.甚至接受它。

第四、「學習溝通」

缺乏溝通,會產生是非、爭執與誤會。

最重要的就是溝通,相互了解、相互體諒、相互幫助,大家都是龍兄虎弟,互相爭執、不溝通怎麼能和平呢?

第五、「學習放下」

人生像一隻皮箱,需要用的時候提起,不用的時就把它放下,應放下的時候,卻不放下,就像拖著沉重的行李,無法自在。

人生的歲月有限,認錯、尊重、包容才能讓人接受,放下才自在啊!

第六、「學習感動」

看到人家的好處,要歡喜;看到好人好事,要能感動。

感動是一個愛心、菩薩心、菩提心,在幾十年的歲月里,有許多事情、語言感動了我們,所以我們也很努力的想辦法讓別人感動。

第七、「學習生存」

為了生存,要維護身體健康,身體健康不但對自己有利,也讓朋友、家人放心,所以也是孝親的行為。

我們從自己做起,不要總是指責別人的脾氣不好

       

做事先做人 做人先立德

人 的一生,歲月悠悠,千頭萬緒中最重要的,一是做人,二是做事,人生一輩子,要實實在在地做成幾件事情並不容易,而要堂堂正正地做好一個人就更難。一個人如 果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掌握了做人的原則和做事的藝術,善於把「會做人」和「能做事」有機地統一起來,就能夠成就人生,發展事業。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說過,各種學問,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解決「人怎樣活著」的問題,這個哲學上的「蘇格拉底命題」,主要是對人生中的做人與做事進行探討。如何處理好做人與做事之間的關係,是一個人獲得人生成功的根本性問題。

從 辯證的方法來看,做人與做事密不可分:做人是做事的根本,一個人只有精通做人的道理,經受做人的歷練,做事才不會誤入歧途,才能為做事贏得良好的人際支 持;做事是做人的基礎,一個人生活資料的獲得,能力和價值的體現等等,都需要通過做事來實現,不做事,做人就沒有內涵。做人與做事,共同構成了每個人的人 生。

明 代有位諫官楊漣,他為人光明磊落,從不巴結權貴。有一次,楊漣與友人伍袁萃談起做人為官之道,伍袁萃說:「做人須把人看得重些,做官須把官看得輕些。該重 的看輕了,必定失去道義;該輕的看重了,必定變得貪鄙。」 楊漣頗感有理,接著補充說了一句:「為一己之私謀富貴,應當把官看得輕;為國家百姓執法制,應當把官看得重。」 楊漣任常熟縣知縣時,常常青衫布履,深入田間民舍,微服察訪,了解到不少鄉里百姓的疾苦,深受當地群眾的擁戴。後來,楊漣任左副都御史,因彈劾魏忠賢二十 四條罪狀,遭受誣陷,身陷獄中。臨刑前,楊漣咬破手指,寫下血書一封,稱「欲以性命歸之朝廷,不圖妻子一環泣耳!」《明史紀事本末》中評價他「為人磊落, 具有非凡的氣節」。

做 人,有做人的原則;做事,有做事的藝術。一個人在品格上的高與低,決定了其做事空間的大與小。「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 因此,要想做好事情,還須先做好人。一個人無論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應努力做到「心志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動要謹」,都要上不負蒼天, 下不負厚土,中間不負自己的良心。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孟子曾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之說,他認為,一個人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志顯 達之時就要造福天下百姓。先賢的這條做人原則,我們應該一以貫之,付諸終生。

古 今中外的志士仁人,特別重視做人就應「修身」,修身必須養「德」,德是文明人生的標誌,成人比成才更重要。生活中,人們常常指責那些「缺德」之輩「不是 人」。而「德」又常常與「仁」、「義」、「道」相提並論,合稱為「仁義道德」。春秋時期的思想家孔子認為,做人應做到四點,一是「志於道」,即有高遠的理 想;二是「據於德」,即以高尚的德行為根據;三是「依於仁」,即加強內在的修養;四是「游於藝」,即有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的廣博知識。《禮記·大 學》中的「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是把修身立德,擺在人生的第一位。一個人如果以德為先,加強知識才能的修煉,德才兼備,也就具備了做人與 做事的基本素質。

美 國哲學家馬登關於做人與做事,曾有一段深刻的闡述:「無論你從事何種職業,你不但要在自己的職業中做出成績來,還要在自己的做事過程中,建立自己高尚的品 格。在你做一個律師、一名醫生、一個商人、一個職員、一個農夫、一個議員,或者一個政治家時,你都不要忘記:你是在做一個『人』,要做一個具有正直品格的 人。這樣,你的職業生涯和生活才能有重大的意義。」

唐 代醫藥學家孫思邈,7歲時讀書就能「日誦千言」,到了20歲,能侃侃而談老子、莊子的學說,並對佛家的經典著作十分精通。但他淡泊名利,認為走仕途,做高 官太過世故,做人還是應以德養性,務實成事。隋文帝讓他做國子博士,他稱病不就。唐太宗召他入京,授予爵位,他固辭不受。唐高宗繼位後,又邀他做諫議大 夫,也未被允。孫思邈潛心學習醫術,編成我國古代的醫學百科全書——《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並崇尚醫德,強調「人命至重,貴於千金,一方濟之,德逾 於此」。他在「大醫習業」與「大醫精誠」兩篇文章中,專門論述了醫生高尚的醫德是做人的根本,高超的醫技是做事的條件:「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 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 孫思邈平時行醫,對病人不問其貴賤貧富,老幼親疏,一視同仁,如待家人,人們感其為人,尊稱他為「藥王」。

人 生在世,充任著一定的社會角色,對內要勤於修身自勉,以己受益;對外要謙虛禮讓,以示敬畏。其一言一行,體現出來的都是一種做人的總體態度和具體方式。而 做人離不開做事,做事印證著做人。「君子直言直行,不宛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 做人就應像這句名言所示,說話坦率,做事公允,不以花言巧語去謀取財富,不屈節做事而謀取地位。.一個人如果做人踏實本分,問心無愧,做事豈會三心二意, 急功近利?

「做 人是做事的開始,做事是做人的結果。」 天下萬事之難,最難的是做人,不會做人的人,是不可能在人生中有所作為的。俗話說得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個人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做什麼樣的事。有的 人,即使有那麼一點點才能與本領,但因為不會做人,結果「立身一敗,萬事瓦裂。」 最後還是做不好事情,現實就是如此的公平與公正。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在於其做人的成功;失敗者之所以失敗,在於其做人的失敗。

據 史料記載,宋代奸臣蔡京雖然在書法、詩詞、散文等方面頗有才氣,常常舞文弄墨,但由於作惡多端而聲名狼藉,極少有作品得以流傳。宋欽宗即位後,蔡京被逐出 京城,發配他鄉。臨行之前,他的金銀珠寶裝了滿滿一大船,但在三千里的流放途中,老百姓對其恨之入骨,市場上的商販沒人肯把食物賣給他,所到之處,常常招 來罵聲一片。到了長沙,蔡京因無處願供安歇,只得住進一座破廟,不由地在饑寒交迫中喟嘆:「我失去了人心,以至落到這種地步。」 最後他終於「腹與背貼」,餓極而死。

據 科學考察,世界上共出現過一億二千萬種生物,人是所謂「萬物之靈」,我們能作為「人」,已是夠幸運的了。因此,「無論作何等人,總不可有勢利氣;無論習何 等業,總不可有粗浮心。」人的一生,做人是一項終身任務,做事是一個階段課題。一個人如果能夠「守恬淡以養道,處卑下以養德,去嗔怒以養性,薄滋味以養 氣。」 那麼,其做人與做事的理想不分大小,只要努力得以實現,就是一種成功,人生就會:輝煌,美得轟轟烈烈;平凡,美得實實在在。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