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很喜歡用嘴巴來探索世界,因此妳會看到他吃手指、咬玩具,但也因為這樣,寶寶很容易吃進病毒,導致腸病毒或是其他腸胃疾病。如果孩子得了腸病毒,提供冰涼的食物可以舒緩他嘴巴的痛楚,避免脫水。

一、引起腸病毒的原因及症狀        

1、什麼是腸病毒        

大部分的病毒喜好乾、冷的環境,所以冬天是病毒活動最旺盛的季節,舉凡像是流行性感冒病毒、腺病毒、諾羅病毒、輪狀病毒等,都常在冬天爆發大規模的疫情。春天氣溫回暖,除了腺病毒外,其他病毒的活性逐漸減弱。到了夏天,氣候炎熱,絕大多數的病毒歸於沉寂,原本是孩子最不容易生病的季節,但卻有一種對兒童傳染力極強的病毒喜歡在溫暖、潮濕的環境活動,常在夏天造成可怕的疫情,有時還會入侵兒童的腦部危及生命,它就是「腸病毒」。

2、引起患病原因        

腸病毒顧名思義是喜好在人體腸道內繁殖的病毒,但它和「腸胃炎病毒」的臨床表現有極大的不同,主要的症狀是發燒和喉嚨痛,可以在口腔、手、腳、或臀部發現小水泡,少有嘔吐或腹瀉等腸胃炎症狀。它的傳染力極強,不管是呼吸道(飛沫、咳嗽、打噴嚏)、腸胃道(糞口、水、食物汙染)、或接觸病人分泌物,都可以成為傳染的途徑,成人免疫系統成熟,不易被腸病毒感染,年紀小抵抗力弱的幼童是腸病毒最喜歡攻擊的對象。每年腸病毒流行的最高峰約為 5~6 月,7 月開始暑假疫情會漸漸緩和,但 9 月開學後又會出現第二波流行高峰直至 10 月。

       

3、腸病毒的症狀        

通常腸病毒會出現身體不適、咽喉痛、發燒、食慾不振、紅色疹子、手掌腳掌臀部出現水泡、牙齦舌頭內臉頰出現水泡等症狀。

       

4、疾病治療方法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腸病毒是不需要服藥的,它自然會消失。但可以採取一些方式來管理及加快恢復,像是止痛藥、退燒藥。

二、腸病毒可能引起的併發症        

1、最常見的脫水        

腸病毒最常見的併發症是脫水,這是因為患者的口腔中通常會有水泡,導致吞嚥痛苦和困難,因而食慾不振,引起脫水。

2、出現腦性疾病        

如果沒有及時治療,腸病毒有可能發展成一種罕見的嚴重感染,影響寶寶的大腦。有可能會出現病毒性腦膜炎和腦炎等疾病。

三、如何處理及預防腸病毒        

1、供應冰冷食物        

對於因為嘴巴內有水泡而食慾不振的幼兒來說,提供一些冰冷的食物可以避免刺激他的痛楚,讓他較容易吞嚥。

       

2、創造舒服氛圍        

由於寶寶可能會因為身體上的不舒服而變得暴躁易怒,因此,創造一個舒服的氛圍,可以減少寶寶哭鬧的情況。

3、經常清洗雙手        

腸病毒是利用口腔飲食傳染的,因此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勤洗手。充分洗淨寶寶以及妳的雙手,避免病毒傳播。

       

4、保持居家清潔        

由於寶寶都很喜歡咬東西,不論是玩具或是手指頭,所以除了洗淨雙手之外,也要保持家裡的環境整潔,才不至於讓寶寶吃進細菌。

5、患病必須隔離        

如果寶寶不小心得了腸病毒,務必要將他和其他幼兒隔離,避免病毒因為接觸而傳播出去,導致其他幼兒染病。

       

臨床症狀        

潛伏期為一到十天,平均約三到五天。        

腸病毒感染是全身性、多器官系統性的;有五至八成的患者是沒有臨床症狀或臨床症狀極為輕微,而大部分病例過了幾天之後會自然痊癒,這些不顯性感染以成人較為常見。        

99.9% 的孩子得到腸病毒會在一周內自行痊癒,隻有不到千分之一的病童可能在發病後 3~7 天內演變成腸病毒重症,若是出現以下任一「腸病毒重症前驅症狀」,請家長趕緊帶孩子到就近的醫學中心治療:

1. 持續昏睡:睡覺的時間很長又很難叫醒,醒來後出現意識狀態改變、活力不佳、肢體動作障礙等症狀。一般神經併發症是在發疹二至四天後出現。

2. 嘔吐:通常是連續嘔吐,即使沒有吃東西也一直乾嘔。

3. 肌躍型抽搐:睡覺時出現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一個小時內發生五次以上就要小心。

4. 退燒時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

5.患者應避免與孕婦、新生兒及小孩接觸。

勤洗手是預防腸病毒的不二法門,腸病毒結構上沒有脂溶性套膜,幾乎所有的乾式洗手液都無法有效殺死腸病毒,隻有用清水和清潔液洗手才可以真正預防腸病毒傳染。家中若有年齡較大的兒童罹患腸病毒,請儘量和其他年齡較小的幼童至少隔離 7 天,尤其是小於一歲的嬰兒,特別是新生兒,一旦幼童被傳染腸病毒,演變成重症的機率遠比大孩子高很多。

停課問題        

一般而言,在感染腸病毒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高,而且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也較容易發生傳染,所以幼稚園、小學或其他托兒處所發現有二個以上同時或接連感染腸病毒兒童時,可視情況停課,用隔離病童的方式來阻斷疾病的流行。衛生機關對此有明確的規定,可依規定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