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手機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對於一些年輕的90後00後來說,他們認識的手機都是酷炫的新型智能手機,而Moto這個品牌則顯得有些陌生。作為移動電話的締造者,Moto理應受到奔馳於汽車界一般的待遇,但事實上摩托羅拉的發展曆程卻頗為坎坷。

  摩托羅拉發明了人類的第一台手機DynaTAC、推出過全球首款windows mobile手機摩托羅拉Q8,在Android時代,摩托羅拉也是堅定的推動者,其中留下了不少經典機型。下面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Dynatac 8000x(1983)        

  1973年4月3日, 手機之父Martin Cooper在紐約的一條人行道上撥通了人類第一次手機電話,而撥打電話的這台名為DynaTAC的設備,讓摩托羅拉的名字足以載入史冊。

               

  1983年,摩托羅拉正式推出DynaTAC 8000X,雖然距離手機發明已經過去十年,但這仍然是第一台消費者可以買到的手機。DynaTAC 8000X機身重達2磅,通話時間僅半個小時,這樣一款沒有彩色屏幕,拿起來比磚頭還重的手機售價去到了3,995美元,但作為手機的鼻祖,它的誕生讓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樣的價格如今看來也不是非常過分。

  摩托羅拉V70(2002)        

  步入千禧年,手機的設計也從過去傻大粗的磚頭變得越來越精致,摩托羅拉於2002年推出的V70讓當時消費力日漸增長的中國消費者有了新的追求目標,擁有一台摩托羅拉V70也成為了時髦的象征。

               

  摩托羅拉V70由源自時尚之都米蘭的摩托羅拉高級手機設計師Iulius Lucaci的手筆,比起當時直板或者翻蓋的手機外觀,V70的設計堪稱革命:透明鍵盤、黑底白字的圓形屏幕、還有那360度旋轉開啟的機身,即使在當時高達5K的售價也難以抵擋消費者們的熱情。

  摩托羅拉V3(2004)        

  我想80、90後沒人會不知道這台手機,因為當年真的太火了,每個大人手里都有一台V3,讓還是小學生的小編羨慕不已。2004年推出的摩托羅拉RAZR V3雖然不是第一台翻蓋手機,但憑借著“刀鋒”般超薄的機身設計,該機一舉成為當時翻蓋手機的標杆級作品,地位一點也不亞於現在的iPhone。

               

  配備30萬像素CMOS攝像頭和GPRS Class10移動網絡,摩托羅拉V3在當時可是實打實的旗艦機型,可以定製的待機壁紙和手機鈴聲為用戶帶來了十分個性化的體驗,即使V3隻有5MB的儲存空間,也難以抵擋當時人們“玩機”的熱情。

               

  摩托羅拉V3的經典設計在後來安卓時代的MOTO機型中也得到了繼承,摩托羅拉Droid RAZR MAXX就延續了V3的“刀鋒”的名號,不足9mm的機身內塞入了3300mAh的大容量電池,這在2012年的智能手機中有著像當年摩托羅拉V3一樣的驚豔。

  摩托羅拉Droid(2009)        

  在V3獲得輝煌成功之後,MOTO似乎陷入了一段迷失期,要在原有功能機的基礎上再次複製當年的成功已經變成了困難的事情,用戶的口味也變得越來越挑剔。光靠外表的革新已經無法給用戶帶來新的驚喜。

               

  而在2009年,正屬功能機開始漸漸被智能手機代替的時候,與諾基亞的保守相比,摩托羅拉很有前瞻性的投靠了安卓陣營,首款搭載Android 2.0的機型摩托羅拉Droid也應運而生。

  摩托羅拉Droid在國內又稱為Milestone里程碑,采用當時智能手機流行的滑蓋全鍵盤設計,厚度和同時期的iPhone3GS沒有太大的差距。480x854分辨率在同期的智能手機中也顯得十分細膩,OMAP34307處理器配合256MB的運行內存,這就是當時安卓機皇的樣子。

  摩托羅拉Defy (2010)        

  如果說里程碑系列高昂的售價讓當時很多還是學生黨的用戶望而卻步,那麼售價親民且有著酷炫三防的“戴妃”摩托羅拉Defy就顯得更加吸引,在2010年,除了HTC,論街機,就一定有這台Defy的身影。

               

  雖然三防手機的概念早已有之,但將三防概念帶入智能手機市場的經典機型就非Defy莫屬了,小編當年有個用Defy的小夥伴也十分嘚瑟,發現手機有點髒了不像平常人那樣哈一口氣然後小心翼翼地擦拭,而是直接拿到水龍頭底下用水衝,可以見得那時候手機有防水功能是一件多麼值得自豪的事情。

               

  但在Defy之後,摩托羅拉似乎就沒有再出現過成為街機的機型了,也是在2010年,摩托羅拉的市場份額從全球第二跌到了全球第八,當然這不隻是因為摩托被自己部門繁多的龐大身軀所拖累,當時各路廠商憑借著智能手機異軍突起也是摩托衰敗的一大因素之一。

  Moto X (2013)        

  步入老年的摩托羅拉日漸顯出疲態,終於在2011年被穀歌125億美金收購,而在兩年後的2013年,MOTO推出了被收購後的首台機型MOTO X,這台機子雖然沒有和很多媒體猜測那樣成為新一代的Nexus機型,但其中的穀歌元素還是不少的。

               

  MOTO X搭載高通MSM8960 Pro雙核處理器,配備2GB的運行內存,運行原生的Android 4.2.2系統,隨時激活的“Google Now”功能讓語音助手的功能不再隻是雞肋,桃木背殼的設計給當時沉悶的手機造型帶來了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也是因為有了穀歌的支持,MOTO X在當時還能獲得最及時的系統更新推送,待遇和穀歌的“親兒子”比也毫不遜色。不過也是由於原生系統和對穀歌服務的高度依賴,第一代的MOTO X在中國市場注定成為小眾機型,加上穀歌在國內市場沒有合適的渠道,MOTO在中國的身影甚至一度消失。

  MOTO Z系列        

  MOTO機型的卷土歸來就要從其易主聯想後說起了,比起以往沉悶枯燥的設計,在聯想旗下的MOTO似乎恢複了當年V3時代的年輕干勁,個性十足的模塊化MOTO Z系列成為了MOTO機型有別於其他品牌的賣點。

               

  搭載頂級的高通驍龍820處理器和4GB LPDDR4內存,MOTO Z系列在硬件上已經不輸許多同級別的機型。超薄的機身上配備了為自定義模塊設計的獨特觸點,配合摩音-JBL揚聲器模塊、摩眼-哈蘇攝影模塊等功能模塊使用,一款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機就能搖身一變成為專業的設備。

               

  MOTO Z系列的推出讓人們看到了模塊化手機的可能性,雖然和我們理想中的模塊化手機還是有小小的差距,但當年MOTO打造的每款經典機型,都少不了這樣勇於嚐試新靈感的精神。

  結語        

  對於很多從第一台黑白手機就開始使用摩托羅拉的用戶來說,MOTO確實有著一種難以磨滅的情懷,隻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MOTO的前路依然籠罩著迷霧,是堅守個性還是隨波逐流,相信對於愛好者來說,無論怎樣,MOTO都還是那個M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