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賭錢的看法各執己見,因為賭錢帶來一種偏財運,如果能夠在生活中常去賭一些小財的話,那麼積累財富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屬蛇的兄弟,他們天然生成愛財,喜愛去賭錢,他們在小的賭場上他們的身心放鬆,有時候會百猜百中,掙得不少的財富。可是假如他們走到大賭場上心態改動帶來一些壓力,而且假如他們不正確的用自個的金錢才能去衡量自個的水平才能的話,他們很可能就會破財。他們儘管很聰明,可是有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這麼他們會盲目自傲,失去良機,在大賭場上反而失誤。


屬馬的兄弟,他們天然生成是直性子急功近利的人,他們再小賭場上十分有決心去制勝,可是他們會形成盲目自傲,到大賭場上他們這種心態,會使他們失去許多好時機,在不恰當的時機出牌,這麼會讓他們丟掉一大筆財富。他們有時候過度,信任自個,把自個所有的家產都壓在一場不靠譜的賭場上那這麼的話,他們一定會輸得血本無歸。所以主張屬馬的兄弟仍是不要去去一些大賭場,仍是在生活中介意些小賭場文娛自個吧。

=======================

文章分享

=======================


爸爸生病了。 他腰痠背痛了一整年,本來以為是在辦公室坐太久、工作太忙碌的文明病。直到某天上午,上班突然腹部劇痛得誇張,趕緊送醫後,醫生告訴我們,爸爸患上末期直腸癌,且癌細胞已經擴散到骨頭,最樂觀也只剩下三個月。 如果人生是一場棋局,我們的對手是生命。你大概很難下得贏祂,祂手裡握有幾把絕招常殺個你措手不及,通常招數很陳腔濫調卻總是奏效,棋盤上一陣兵荒馬亂。 一個月後,爸爸的身體敵不過癌細胞的侵襲,交代不了太多事就走了。之後是一連串的喪禮行事,在蓋棺前的最後一面,我們都還反應不過來。因為世界依然如常運轉,沒有什麼改變,也不像要有什麼改變。媽媽、姊姊、我,在喪禮上發著愣,對於爸爸的離去毫無真實感。 當一切結束,回家後的第二天深夜,我才從媽媽房裡聽到她壓抑的哭聲。那時,我才覺得家裡的大半個角落崩塌了。 此後,家裡常常有親戚來往,帶著善意想陪伴、安慰我們,「人總是會走,節哀順變。」「可以難過,但要趕快往前看喔~」「爸爸留下來的東西趕快收一收、丟一丟,免得看到又難過。」說實話,他們給出的建議令我和媽媽更加無所適從,覺得被打擾、更煩躁。 尤其是媽媽,半年過去了,雖然還是照常上班,但看起來更加消沉。她自己也很難受,每天躺上床就會想起爸爸,和他那時被癌症折磨的樣子。她想丟了床,卻又捨不得,很掙扎而因此失眠。我同樣拿不定主意,問了一個擔任心理輔導員的朋友,他說了兩個故事。 遺物不只是裝載著對亡者的回憶,還保存著亡者的聲音 第一個故事,一位婦女聽長輩說丈夫去世後,一定要把衣服燒給他,免得他上路辛苦。所以在丈夫去世的那一天,她連忙把衣櫃的衣服全搬出來,通通燒掉。後來,她對家人說她失眠。她的哥哥便請人來把家中所有和丈夫有關的物品全都搬走,包括他們的雙人床、魚缸、沙發等等。 當她的兒子看到她經常摸著丈夫的照片,和他說話時,兒子也把爸媽所有的合照藏起來,希望媽媽能早點走出悲傷。家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她好,可是,這一切的善意反而加深了她的難過。每一件物品都承載者某個生命階段的回憶,當拿走她和丈夫共有過的回憶與物件時,就像是把她的生命逐漸丟了。最後,當她找不到任何物品來哀悼丈夫時,內心的焦慮和哀傷,便需要靠安眠藥和鎮定劑來壓制。 第二個故事,另一位婦女也失去了丈夫。她和先生擁有的東西不多,拮据的經濟不允許她丟掉家裡所有的物品。她說:「老公留下來的東西,我分成兩大類:有用的和沒用的;有用的,我當然不會丟掉。沒用的,我也分成兩大類:會讓我想起他的和不會想起他的。那些不會想起他又沒用的,我全都丟掉。」 像是一張丈夫隨身攜帶的健保卡,他以前就是常埋怨她一直沒幫他收好。其實,遺物不只是裝載著對亡者的回憶,還保存著亡者的聲音。 告訴我們故事的朋友說:「我們如何處理遺物,就間接顯示我們如何處理自己的悲傷,這是一種態度。我覺得第一位婦女對遺物的處理沒有原則,任由她的家人決定。所以,當她想要哀悼丈夫卻沒有任何可以用來悼念的遺物時,她就失去了支撐點。 第二位則很清楚自己的經濟和身心狀況,她自行決定如何處理遺物,所以多了一份自主性。如果事後她對丟棄任何一件遺物有什麼遺憾,她不會怪罪他人,也不會自責。」 當他失去了摯愛的人,你應該要知道的 5 件事 當你身邊有人遭遇親友過世時,如何應對、幫忙他們度過衝擊和哀傷是一項很重要的生命功課,但我們常常會用自己覺得好的方式,安慰對方,卻不知道不僅沒有幫助,還加深他們的痛苦,你應該要知道的事:


  1. 請別告訴他「每個人都會死,請節哀順變。」 很多時候,不多說話反而是更好的陪伴。如果他願意多聊,就多聽。和他共同分享對亡者的回憶、以及你們和亡者間的點點滴滴。要是他不願意多說,請還給他獨處的空間。

  2. 別鼓勵喪親者連忙移除亡者房間的遺物,或做出重大的生活改變(像是離職、轉校或是搬家) 這只會讓喪親者花上更大的努力去調整自己的生活步伐,讓他用自己的節奏決定他何時願意割捨亡者的遺物,去決定哪些是一定要留下來的紀念品。這是當事者的功課,而不是你的。

  3. 別把彼此的哀傷做比較 千萬不要建議剛失去孩子的父母考慮再生個小孩。常常有人為了安慰,會說「孩子再生就有,別難過了」,或提醒他們還幸運地擁有其他的孩子。雖然你出自善意,但這類的建議只會讓對方厭惡你,或自責為何無法如你所期待的那樣釋懷、開朗,都會讓哀傷的療癒過程更加困難。

  4. 請允許他擁有獨處的空間 你不需要時時刻刻對喪親者表達關懷,悲傷也是需要獨處的。你能夠告訴他:「當你需要我陪你的時候,可以打電話給我。」「下週六晚上,我們吃頓飯吧!」然後,你就必須要等待。 如果他希望找人分憂,我們的邀請或許就可以讓他疏理憂傷;要是他想要獨處,就讓他自己待著,別強迫他用你「覺得比較好」的方式處理他的難過。

  5. 死亡結束的只是生命,而非關係 別勸告喪親者忘掉亡者,過一個嶄新的新生活。我們可以協助他在情感上,為過世的人找到一個得以尊重和肯定的心理位置,並鼓勵他在往前進的同時,隨時依照自己的意願,回頭悼念亡者。因為哀傷並非以直線的方式消逝,喪親者心中都有兩股力量:一是想要復原的力量,另外是想要哀悼的力量。每一個人都要在這兩股力量中多次搖擺、來回掙扎,逐漸調適自己,才能找到一個和外界連結的相處之道。主動面對哀傷,復原的可能性是更大的。 如果這是一場怎麼樣都贏不了的棋局,我們也要好好的下完它,不負每一顆棋子給我們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