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沒有哪一個父母會故意地傷害孩子,但往往在不經意間,在孩子幼小稚嫩的心靈上留下了無法抹去的傷痕。


父母不要以為只有打罵才會給孩子帶來傷害,下面4種做法,對孩子的傷害也是不容小覷,可惜很多父母都忽略了。


       



1、貶低孩子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見到這樣的情形:


兩個家長聚在一起


家長A:你們家孩子學習真努力,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不像我們家的那個,就只會調皮搗蛋,一點兒都不讓我省心。


家長B:我家孩子整天跟個悶葫蘆一樣,見了人也不知道打招呼,好啥?你們家孩子頭腦多靈活,以後肯定有出息!


這兩位家長真的認為別人家的孩子優秀,自己家的孩子差勁嗎?當然不是的,他們只是在徹底地貫徹執行謙虛的傳統美德,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此外,很多父母也很喜歡當著孩子的面,與“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還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好,為了激起他們的鬥志,讓他們長記性。


只是,這樣以貶低孩子為前提的“謙虛”“為孩子好”,真的好嗎?聽到這些話的孩子,心裡會怎麼想呢?他們會感覺尊嚴受到了打擊,無地自容,自我評價變低。如果這樣的情況多了,日積月累,就會養成孩子自卑消極的心態。


家長必讀講堂特聘講師範葳老師說,家長在任何時候都不要輕易貶低孩子,傷害孩子的自尊。讓孩子失去自尊心輕而易舉,但要替孩子重建自尊,卻是一個非常緩慢和困難的過程。




2、向孩子訴苦


睿媽看過太多這樣的父母,他們很喜歡把孩子作為自己一生的心血和一生努力的歸結點。他們總是認為,自己起早貪黑,粗茶淡飯,省吃儉用,都是為了孩子。


為了激勵孩子,讓他們達到自己的期望,便總是頻繁地將生活的辛苦與不易灌輸給孩子,生怕孩子不知道自己為他們吃了多少苦。很多時候,父母只是說說而已,但是在孩子敏感的心裡,可能就種下了種子,影響他一輩子。


父母的訴苦,就像是一塊巨大的石頭,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早早就背上了本不該由他們承擔的重負。他們會愧疚,會自責,總覺得是自己連累了父母,性格也會因此變得內向而自卑。因為總是被生活的艱難包裹著,他們也不敢向父母表達內心的訴求與渴望,心理因此變得壓抑。


孩子的感知能力是很敏銳的,父母含辛茹苦的付出與努力,父母夏日背上的汗,冬日肩上的雪,他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所以,不要隨便向孩子訴苦,因為我們不知道,這些有意或無意的訴苦,會帶給孩子怎樣的壓力,而這些壓力又會怎樣影響孩子的一生,甚至會改變孩子人生的軌跡。



3、父母冷暴力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過下面的經歷:沉浸在自己的事情中,無視孩子的呼喚,有的甚至對孩子不耐煩,裝作聽不到;孩子犯錯後,作為懲罰,冷漠對待他們;表面上在陪孩子玩耍看書,其實是心不在焉地應付他們……


睿媽常說,不可以打罵孩子。冷暴力,同樣不可以。冷暴力最傷人,那種沉默會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折磨。


睿媽的一個朋友,長期遭受家庭冷暴力,現在每次回想起來依然覺得不寒而慄。她說,被父母冷暴力的感覺,就像是一把很鈍的刀在身上不停地劃,不停地劃,不會流血,但疼痛感卻很真實。她寧願接受最難聽的話,寧願父母打她,也不願意一個人面對父母的冷漠。


父母的冷暴力對孩子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可能會讓孩子形成壓抑型和孤僻型人格。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可能會成為“冷暴力”的傳遞者,對他人冷漠,不願意和別人交流,不會處理人際關係。


所以,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要冷暴力,冷暴力在孩子人生中扮演的角色,給孩子帶來的傷害,遠遠大於我們的預計。



4、爸爸媽媽吵架


曾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對3000餘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麼”,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媽媽吵架”。


父母吵架給孩子帶來的傷害,不亞於車禍現場。父母是孩子最親的人,是孩子的整個世界。當最親的爸爸媽媽針鋒相對,吵得面紅耳赤,甚至大打出手時,對年齡小一些的孩子來說,無疑會衝擊他們的內心,摧毀他們的世界。


而對於懂事一些的孩子來說,他們會因為父母吵架而難過,胡思亂想,無心學習,會變得沒有安全感,甚至會否定自己,否定愛。


婚姻就像鐘擺,吵架在所難免。當夫妻之間產生分歧時,盡量加強對自己的情緒管理。即使要爭論,也要避開孩子,要就事論事,絕對不能使用任何諷刺、挖苦甚至羞辱對方的語言。


當爭吵結束後,堅定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只是意見不一致,不管發生什麼事,我們一家人會永遠相愛。讓孩子有恆定的安全感,是父母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