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看似隔行如隔山,但隔行不隔理。比如,鬧革命,打天下,建立政權同經營企業,二者內在的道理卻有著很多相似之處,因為無論是打天下,還是經營企業,都是一個創業的過程,而這個過程都是由領袖帶領追隨者完成的。

我們來看看歷史上的帝王是如何打天下的?一、為何秦始皇能建立豐功偉業

秦國經過商鞅變法的推動,尤其是建立一套能夠充分調動人積極性的激勵制度,如果一個士兵在戰場上斬獲兩個敵人“甲士”首級,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釋放。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隸,也可以轉為平民。殺敵人五個“甲士”可擁有五戶人的僕人。打一次勝仗,小官升一級。大官升三級。在軍中,由於爵位高低不同,每頓吃的飯菜甚至都不一樣。三級爵[簪裊]有精米一斗、醬半升,菜羹一盤。兩級爵位“上造”的只能吃粗米,沒有爵位的普通士兵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軍功爵還是可以傳子的。如果父親戰死疆場,他的功勞可以記在兒子頭上。一人獲得軍功,全家都可以受益。看到這樣的激勵政策,如果換做你穿越到2000多年前的秦國,是不是會摩拳擦掌,立刻想當兵為國殺敵立功嗎?想想看現在買個房子娶個老婆,養育孩子成本多高,正常收入30年不吃不喝也不到一套房子。秦國當兵砍掉一個敵人腦袋,就可以給500平米房產,田地一頃,還有僕人,豈不是爽歪歪了。這對普通士兵們,尤其是還未恢復奴隸身份的士兵,可以通過自己的勇敢換來自由與自身的解放,獲得了極高的獎賞,哪個不奮勇爭先?美的電器為何銷售額超1000億?40年前只是投資5000元一個村辦小廠,而今卻實現了年銷售額超過1000億的偉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美的給旗下的事業部以充分的授權,甚至上千萬的營銷預算分配也交由事業部掌握,老闆就訂一個基礎銷售指標和盈利指標,多賺的錢完全歸銷售團隊,有的銷售標兵年薪上百萬,而對一些高水平技術研發人員,能夠先給年薪100萬,這種先把工資全給完的模式,並拿出750萬重獎有關個人和團隊,這樣大大激勵了研發人員的創造性和熱忱,使美的不斷研發各種新的家電產品,在技術上不斷獲得核心優勢。在這種強有力的激勵制度下,正在向世界500強挺進!那麼企業發展能從秦始皇的軍功制度學到什麼呢?建立好的激勵制度和模式,無往不勝企業的目的是要盈利,但是不僅僅是為了老闆和股東盈利,而是能給更多的員工帶來福祉,為消費者創造價值,這樣才能獲得更大的收益。希望更多的企業建立好自己的激勵制度,不但注重物質獎勵,更要注重精神獎勵,培養員工各方面能力,設立遠大的奮鬥目標,也能夠像秦軍和美的一樣無往不勝!二、劉邦如何建立大漢天下

劉邦在激勵方面,遠遠勝過項羽。劉邦有所謂“四字得天下”,即一獎、二賞、三封、四用,綜合運用這四種手段激勵員工。劉邦是怎麼樣激勵韓信的呢?只要你把對方的三個城池打下來,其中有一個就是你的,給你封侯。而項羽在此方面,就做得很不好,所謂“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獎,拔城而不得其封”就是用來形容項羽不懂得激勵員工的。三、鐵木真如何成為成吉思汗,創建影響世界的超級帝國

鐵木真首先是一個傑出的改革家和管理學家,因為他最天才之處不是指揮了哪一場戰鬥,而是在草原上憑空推動了一場制度改革,並且依靠這場改革,奠定了他的絕對競爭優勢。鐵木真制定了嚴格的分配比例,確保人人都能從戰鬥中獲益,在這個分配方案中,最引人矚目的,一是鐵木真作為可汗,只分配戰利品中的百分之十;百分之九十分給了部下,二是奴隸的子女,也有財產繼承權。

這樣的分配模式,極大的釋放了潛在的生產力,而且由於實際戰鬥參與

者的利益甚至會超過可汗,所以大家從為鐵木真而戰,轉變成“為自己而戰”。此時鐵木真一無所有,他只是憑藉一個全新的遊戲規則,就征服了人心,其他部落的精銳都因此投奔他而來,這是一種相當高級的“槓桿效應”。鐵木真在分配模式方面的改革成果,似乎可以給成長型公司的指明一個方向,那就是員工持股或者類股權激勵方案對於激發團隊主動性和戰鬥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必須讓人們從為公司工作,轉變成“為自己工作”。

四、毛澤東如何用小米加步槍打敗國民黨,建立新中國

中共公司業績:12個人白手起家,現公司人數世界第一,8000多萬員工(黨員);牢牢掌控全世界人口最多,很快經濟規模世界第一的國家,可以說,史無前例!李大釗上台提出: “資產階級來到人間, 每個毛孔里都流著骯髒的血”,百姓聽不懂,敗了!陳獨秀上台提出:“無產階級在革命中失去的只有枷鎖,得到的是整個世界”,百姓還是聽不懂,也敗了!

毛澤東上台說:“打土豪, 分田地”。 贏了!

毛澤東是個天生的戰略家,天才的制度設計和人格魅力是他的制勝法寶,但他會成為一個好的企業家嗎?毛澤東大概沒有想到,多年後,內地如任正非、宗慶後、馬雲、史玉柱、陳天橋等一大批成功企業家都熱衷研讀毛澤東經典,並被稱為“毛派企業家”。

第一篇:《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

作為企業家,也一定要分析一下自己企業能夠生存和發展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是什麼樣的外部環境和自身條件讓企業生存了下來,並且能夠發展下去。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可以幫助企業家站在一個戰略的高度來認識企業的外部環境,來定位企業的發展。

第二篇:《井岡山的鬥爭》

革命是鬥爭,企業是競爭。革命鬥爭很殘酷;企業的競爭不是你死我活,但也絕對是優勝劣汰。因此,企業無論是在生存階段,還是在發展、壯大階段,都要講競爭策略。尤其是企業在“井岡山”時期的初創階段,可以說是在夾縫中生存。如何在競爭中,讓自己活下來確實不容易。所謂競爭策略,就是如何在競爭中取勝的策略。如何形成自己企業的競爭優勢,如何在競爭中取勝是伴隨企業整個發展歷程的問題。

第三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創業可謂千辛萬苦,總是遇見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面對困難,一定要樹立起堅定的信念,相信自己的事業一定能能夠成功,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聯想創始人柳傳志的話講,就是“困難無其數,從來不動搖”。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要有明確的願景,相信企業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願景一旦成為一個組織的信念,就成為組織發展的動力源泉。堅定的信念才是支撐企業家戰勝困難的力量,才是支撐企業發展壯大的力量。

第四篇:《論持久戰》

創業是一個過程,期望快速成功不現實。企業的發展壯大更需要一個過程。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下,發展快不如活得久,所謂剩者為王。所以創業者、一定要樹立起打持久戰的心態,時刻積蓄力量,時刻準備好過冬的棉衣。切不可以跑百米的速度來跑馬拉松。將精神綳得太緊,遲早出問題。

企業家往往戒驕容易,戒躁難。市場的壓力容易讓企業家急躁,渴望快速脫穎而出,快速把握市場競爭的主動權,樹立起絕對領先的行業地位。但是,著急也沒用。著急只能讓自己失去工作的效率和創造力。

做企業有方法,但是沒有捷徑。只有靜下心來,瞄準目標,腳踏實地地干好好每件事,持續積累。企業的各種資源積累到一定的程度,企業就能形成厚積薄發之勢,企業就能發生質的飛躍。所以樹立打“持久戰”的心態,對企業家來說非常重要。

現在企業越來越難做,大多數企業只知道一味的依賴管理制度去約束員工,而員工需要的是一顆“溫暖的心”,老闆需要的是得力的幹將和員工,只有“一家人”才不說兩家話,如何通過一種激勵制度讓員工和老闆一條心,是企業老闆當下要解決的核心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抱怨員工不夠努力和忠誠,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而保持多久不散那才是老闆的真本事。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