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葉芹(左三)教導黃柏偉(左起)及黃瑄文如何包裹粽子。(圖:星洲日報)

(森美蘭.馬口28日訊)派送粽子傳承文化情!

馬口巴都峇加村委會這2天召集一群婦女包裹逾1500粒粽子,今午在民眾會堂路邊派送給村民及公眾,並送上端午節的祝福心意。

張萬有:傳承裹粽方法

巴都峇加新村村長張萬有說,這項活動獲得馬華巴都峇加支會及巴都峇加睦鄰計劃等單位配合,用意就是要喚醒大家對包裹粽子的情懷。

在大家兒時回憶里,裹粽子是家裡在每逢端午節時期必然出現的情景,當時,小孩的角色就是負責清洗及整理粽葉,為父母分擔家務。當粽子被蒸煮後,混夾著糯米和棕葉清香的味道,就會散發到整間家,接下來,餐桌上的主食必定是粽子。

隨著歲月轉輾,懂得裹粽子的長輩開始變老,然而年輕一代卻對包裹粽子的興趣缺缺,很多人為了省卻麻煩,加上少吃糯米,寧可花錢到市場上購買數粒粽子,輕嘗味道即可。

這種情況若持續下去,可以預見未來日子裡,包裹粽子的技術將會在大家回憶中慢慢褪色,甚至走入歷史。

因此,張萬有說,村委會決定和馬華支會及睦鄰計劃主辦裹粽子,獲得街坊的良好反應。依照計劃,這次活動並非比賽性質,目的純粹是為了準備粽子派送給村民,讓大家永遠記得端午節是華人傳統節日。

張君婈(右三)指導張萬有(右一)及初學者等包裹粽子。(圖:星洲日報)

路人喜領粽子

當張萬有及團隊把蒸煮的粽子扛到路邊,派送給過路者時,許多人在接獲粽子都備感欣喜,笑逐顏開,聲聲道謝。

此外,村委會將會帶粽子到訪老人院派發給老人。

據悉,這是巴都峇加新村村委會第二次派送物資給村民及過路者。在去年天氣炎熱的季節里,村委會也曾煮了涼茶,包裝後派送給過路者,當時引起很大迴響。

婦女到民眾會堂展身手

當巴都峇加新村有包裹粽子交流會的消息傳開,許多擁有一手精湛包粽技巧的婦女自27日晚開始,陸續趕到巴都峇加民眾會堂大展身手,也順便交流包法。

在張萬有及蔡忠文等人主導下,婦女27日連續包裹了近1000粒粽子,然後28日早再包裹逾500粒粽子。

由於活動需要大量粽子,而且大家可互相交流包粽技巧,因此吸引許多婦女主動到場協助,有者負責裹粽,一些人則負責蒸粽,大家分工合作。

精通包粽技巧的婦女領袖張君婈,成為一些初學者的指導者,連張萬有及妻子梁玉蘭也向她學習。

村民排隊領取粽子。

80歲黎進嬌最年長參與者

80歲的巴都峇加村民黎進嬌是現場其中一名最年長的參與者。她說,自己是在30餘歲時,向家婆學裹粽子,隨後每逢佳節,她都會給家人包裹粽子,最高記錄是每日可裹上逾百粒粽子。

一名婦女李葉芹(50歲)帶孩子黃瑄文(17歲)及外甥黃柏偉(15歲)到場參與,並指導2人如何包棕子。

黃瑄文及黃柏偉是首次動手包粽子,因此倍感新鮮,他們起初是不知如何下手,過後在長輩指點下,很快掌握了基本包裹技巧。

李葉芹說,她是在10歲的時候,向母親學包粽子,如今會時常動手包粽給家人吃。雖然市場上有售賣粽子,但是她認為,為家人動手包裹粽子,會有一種媽媽的味道。

另一名村民羅太太及女兒羅潤婷則在活動前一天就到場協助包裹粽子,母女熟練的手法,成為現場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