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網路報今天“點評”文章說,民進籍的台南市長賴清德宣稱自己“親中愛台”後,黨內其他政治人物紛紛回應,所謂“知中”、“友中”、“和中”之說,此起彼落,不一而足,目的則都相同,盼與大陸降低敵對、和諧互動,顯然他們已體會到民眾不耐於兩岸關係倒退,以及由此所造成的和平紅利顯著流失。   

但是,民進黨人士均欠了解兩岸關係的要害不在於溫和用語,而在於政治互信。如果抱著民進黨傳統的兩岸“一邊一國”念頭,那麼無論怎麼表達言詞,都無助於他們和大陸的關係。而最基本的,就是如何稱呼大陸。賴清德等人士以中國稱呼大陸,這從大陸的角度來說,就反映了分裂中國的思想,不僅不會感受到是善意,更會認為是在吃大陸的政治豆腐,效果適得其反。   

因為大陸的立場是大陸加台灣才是中國,所以把台灣和中國分開稱呼,即是基於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互為國與國關係的“台獨”主張,那麼兩岸唯有敵對衝突一途,所謂知中、友中、和中、親中等等論調,都不會有親、知、友、和的意義,反而愈加顯現發言者對大陸連一個知字都談不上。   

文章說,在公元兩千年台灣首次政黨輪替之前,官方和民間主流聲音均未曾稱呼大陸為中國,台灣更是以中國自許,或至少把兩岸合稱為中國,唯有民進黨與其他獨派除外。民進黨於1991年制訂的“台獨黨綱”,即以兩岸“一邊一國”為主軸。雖然1999年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接受了“中華民國國號”,但是仍然定位兩岸是“兩個國家”。這些其實都違背“憲法”。  

 民進黨首次執政期間,開始透過行政權而推行把大陸稱為中國,以示台灣不屬於中國;定位“台灣、中國,一邊一國”。雖然2008年馬英九上任“總統”後,要求各界遵循“憲法”而勿稱呼大陸為中國,但是民進黨等獨派均不為所動,唯有當其黨內地方行政首長前往大陸交流時,才使用大陸的稱呼,以示善意。可見僅僅稱呼的問題,就事關緊要。   

蔡英文上任之前,一直按黨內立場及自己的習慣,而對大陸使用中國之稱,至其執政後,則改稱大陸,不能不說是走向正面的的一步。但是仍拒認同“憲法”上的一個中國及接受兩岸九二共識,所以並未取得實際效果。   

如今,一些民進黨人士試圖緩和自己“反中”鼓動兩岸關係緊張的形象,相繼提出自以為非敵意性的新說法,但其中來中去,賴清德更還同時強調主張“台獨”,就沒有可能達到在兩岸關係扮演積極角色的用意。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