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黃金有價,奇石無價”,有位農民大伯在自己地裡挖到奇怪石頭,竟然跟五花肉很像,大家都沒見過這樣的石頭,稱它為奇石,後來被人以400萬買走。

“黃金有價,奇石無價”,喜歡收藏石頭的藏家們常說這句順口溜。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始有人收藏千奇百怪、形狀和花紋各異的石頭,隨著收藏文化的興起,奇石和玉石的收藏交易在首府漸漸火熱起來。近幾年,奇石一度成為收藏家的新寵,也成為了一個很有前景的投資項目。

近日,有一位農村大伯從地下挖出一塊“肉”,然後村裡就炸開了鍋。這塊石頭是不是跟我們常見的五花肉很像啊。後來消息傳出之後,以為成立的土豪老闆出四百萬新臺幣的價格要買這塊石頭,大伯經不住誘惑就賣了。後來在新聞上看到這塊石頭被拍賣,竟然出價數千萬,知道真相後懊悔不已,大伯腸子都悔青了。

之前,也有位奇石愛好者梁先生手中也持有一塊肉形石,但他認為,在大量被稱為“東坡肉”的奇石中,形似與酷似之間,經濟價值相差甚遠。花地灣、順德陳村花鳥語蟲市場以及一些奇石交易市場,都不難找到“東坡肉”,價格並不高昂,幾百元,幾千元成交的居多,體積龐大、外形酷似“東坡肉”的奇石也不過賣四千元一件。收藏奇石的愛好者也曾在一些偏僻的旅遊景點看過類似的“五花肉”肉形石,價格不高,在幾百元之間便可拿下一塊。

奇石店的老闆羅先生分析了肉形石價格如此低廉的原因:“肉形石的存世量大,供應量也大,並不是什麼稀缺的物品,而且主體成分均多方解石和大理石,最多雜有玉髓或瑪瑙石。方解石和大理石剛挖出來的新貨非常美觀,但放多幾年就會發黃變色。所以肉形石的價格一直都比較低,而且沒有遇到過暴漲的市場行情。”

有黃蠟、白蠟、紅蠟。“肉皮”也就是黃蠟,“肥肉”就是白蠟,“精肉”就是紅蠟。這種肉石常見於浙江中部等地區,在北方陝西也常被發現。玉器研究專家蔣老師說,鑒定是否有價值,參照玉石標準,幾看:手感光不光、品相好不好、是不是天然造型等假如層與層不滲透、層次清晰,就是“精是精,肥是肥”,就可能比較有價值。有些石頭硬度高、色澤溫潤細膩,是由沉積岩、矽質岩、變質岩在地質運動中與其他礦物融觸色化而成的天然石種,屬象形石類。地質專家稱,“肉石”地質年代為侏羅紀,距今一億多年,那樣的話價格就說不準啦。

“奇石,就是具有自然美感的石頭。也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藝術,說古老是因為它經過幾千年的變化,在大自然長期的物理、化學變化中形成,具有獨特的形態、色澤、質地和紋理。奇石具有‘唯一性’,世界上任何一塊奇石都是獨一無二的,因而值得人們珍藏。” 奇石和玉石的價格一樣,也是只增不減,據瞭解,近年來藏石界較為關注的石種主要有:內蒙古葡萄瑪瑙石,南京雨花石,新疆石,青海黃河源石,廣東的英石、蠟石和孔雀石等,它們都有較大的升值空間。 

業內人士介紹:越是稀奇的石頭,天然形成的圖案就愈清晰奇特,獨一無二的石頭,價位就越高,有些商戶兩三年前收來的石頭,現在賣出的價格是以前的3到4倍。石頭的收藏同玉器的收藏一樣需要辨別清楚,不太懂奇石的藏家們往往被一些人工雕琢的石頭而誤導,花幾十萬元的高價買回來的石頭,經過專家鑒定後,居然是人工雕琢而成的。

奇石價格昂貴的原因就是,講究一個“天然”。很多仿造者刻意模仿天然奇石的特徵,他們往往在平淡無奇的或有缺陷的石塊上,用現代加工工具,採用各種手段,對其進行人工處理。主要通過改變石頭的形狀和顏色來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使其身價倍增。

在收藏奇石的時候,一要看石頭的外表,首先奇石形成需要一個千百年的過程,它會產生一個風化層,行話叫“皮”。如果所謂的“皮”受到了損壞,甚至完全沒有了,那可以毫無疑問地說明這塊石頭上有人工的痕跡。二要看顏色,有些人會用有色染料浸泡、高溫增色和酸洗退色,鑒別的方法也簡單,用沸水沖刷、浸泡就可發現其色澤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