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生素在殺死有害細菌的同時也會殺死人體內的常住有益菌群。兒童是濫用抗生素的最大受害者。我國藥物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的記錄顯示,我們國家的藥物不良反應1/3是由抗生素引起的。

2.導致兒童身體裡面細菌耐葯率增高,直接影響治療效果。

  “沒有安全的藥物,只有安全的醫生”

  兒童疾病治療中抗生素是用還是不用?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許多年輕媽媽,甚至連醫務人員也無所適從。事實上,“沒有安全的藥物,只有安全的醫生”。現就廣大家長十分關注的幾個熱門話題給予解答。

  Q1:哪些病應該使用抗生素? 

  A:抗生素臨床應用適應症有下面這些:

  1.急性化膿性中耳炎,表現為外耳道流膿;

  2. 鼻竇炎,表現為流膿性鼻涕;

  3.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

  4.細菌性感冒合并高燒(量體溫超過39.5℃)持續增長1~2天不退或有高熱驚厥者;

  5. 細菌性肺炎;

  6.驗血報告白細胞超過12000個/立方毫米,嗜中性粒細胞超過80%。

  專家提醒:

  孩子生病後,家長應帶孩子去看醫生,由醫生決定是否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時,一定要從最小劑量開始,盡量用窄譜抗生素而不用廣譜抗生素,一般是5天左右比較恰當。一種抗生素能治好的病就沒必要用兩種。

  Q2:多大的嬰兒才能使用抗生素?

  A:半歲內嬰兒慎用抗菌素。前不久,英國醫學界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給6個月以內的嬰兒使用廣譜抗菌素的話,其在7歲之前發生過敏性鼻炎、濕疹和支氣管哮喘等過敏反應的危險明顯高於6個月內未使用過抗菌素的嬰兒。

  有鑒於此,如果沒有適應症,對6個月內的嬰兒要絕對禁忌使用抗生素。即使有適應症,使用廣譜抗菌素也要特別小心謹慎,盡量選用抗菌譜較窄的抗菌素。

  專家提醒:

  半歲~2歲的嬰幼兒可以使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紅霉素類的藥物,禁用四環素、磺胺和氯黴素,還有喹諾酮類藥物,比如環丙沙星、氧氟沙星等。

  Q3:寶寶能用慶大嗎?

  A:氨基糖甙類藥物包括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妥布黴素、丁胺卡那黴素和新黴素。

  近年來調查結果表明,我國每年有三萬兒童不恰當使用耳毒性藥物(95%以上為氨基糖甙類藥物)而造成耳聾。

  耳毒性副作用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前庭功能受損,表現眩暈、噁心、嘔吐、眼球震顫和平衡障礙;另一類為耳蝸神經損害,表現為耳鳴、聽力減退、嚴重者致耳聾。耳聾常發生在耳鳴之後,可在用藥期間出現,也可在用藥後數月乃至半年後才出現。

  專家提醒:

  6歲以下兒童避免使用氨基糖甙類藥物。年長兒患病時應慎重使用氨基糖甙類藥物,在用藥期間孩子若出現高音調耳鳴、耳脹、眩暈及步態不穩等癥狀應立即停葯。

  Q4:青霉素過敏者可以選用頭孢菌素嗎?

  A:青霉素過敏者不宜選用頭孢菌素。臨床藥理學研究顯示,頭孢菌素過敏者,幾乎都對青霉素過敏;而對青霉素過敏者,約有10%對頭孢菌素過敏。因此,凡以往發生青霉素過敏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嚴重不良反應者、近期內剛發生過青霉素過敏反應者、原有頭孢菌素過敏史者,以及過敏體質的患者,均應禁用或慎用頭孢菌素,最好改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紅霉素、阿奇黴素等,以免發生不測。

  Q5:哪些疾病無需使用抗生素?

  A:三種疾病無需使用抗生素:

  (1)感冒。感冒是3歲以下小兒最常見的疾病,占各級醫院兒科門診就醫人數的首位。治感冒不宜使用抗生素的主要理由有:1. 感冒的病原體90%以上是病毒,其中鼻病毒、冠狀病毒佔60%,抗生素對病毒無效;2. 研究表明,抗生素既不能改變感冒病程和轉歸,也不能有效地預防普通感冒的併發症;3.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抗生素都有程度不同的毒副作用,如大劑量青霉素除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外,還可導致大腦興奮性增高——驚厥,即“青霉素腦病”,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導致細菌耐葯的主要原因之一。

  (2)嬰幼兒秋冬季腹瀉秋冬季腹瀉,顧名思義是指發生在每年10~12月份這個季節發生的腹瀉,發病年齡以6個月~3歲最多見。本病的病原體是輪狀病毒。在臨床上有3大特徵,即感冒、嘔吐、腹瀉。國內調查結果顯示,治療秋冬季腹瀉抗生素使用率高達50%~70%,可見濫用抗生藥物現象較為普遍。

  因此凡遇到病兒腹瀉,要仔細觀察糞便性狀,秋冬季腹瀉是蛋花樣便,認真分析導致腹瀉的原因,恰當用藥,不能千篇一律服用抗生素。中國腹瀉治療方案中指出,70%的急性水樣便腹瀉的病因多為輪狀病毒引起,可不用抗生素,只要做好液體療法,選用微生態調節劑(如麗珠腸樂或培菲康等)和黏膜保護劑(如思密達等),患兒就可以治癒。

  (3)嬰幼兒哮喘支氣管哮喘是小兒常見病,細菌感染並非是引發哮喘的主要原因。由於哮喘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過敏性氣道炎症,與細菌性炎症截然不同,應用抗生素收效甚微或無效。因此,哮喘治療中必須避免濫用抗菌素。

  Q6:孩子發燒,怎樣判斷該不該用抗生素?

  A:發高燒的孩子須驗血,再由醫生判斷該不該使用抗生素。急性發熱是5歲以下小兒最常見的癥狀,感冒、扁桃體炎和肺炎是引起發熱的主要疾病。

  臨床上,小兒生病後表現發熱或高熱(測量體溫≥39℃)持續不退來醫院就診時,兒科醫生在疾病診斷中常要求檢查血象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小孩發燒一般都有流涕、咳嗽等癥狀,大部分屬於病毒感染,約有15%屬於細菌感染。簡便快速的血象檢查對鑒別是病毒或細菌感染有較大的實用價值,尤其對細菌血症提供及早的診斷指標,為病兒選用抗感染藥物提供可靠的指示。

  Q7:感冒後有些咳,要不要用抗生素?

  A:感冒後咳嗽多數不需使用抗生素。

  當感冒急性期癥狀(如發燒、流涕、頭痛等)消失後,咳嗽仍遷延不愈,臨床上稱之感冒後咳嗽,多見3~7歲兒童,主要表現為剌激性乾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呈陣發性,早晚厲害些,可以持續3~6周,甚至更長時間。X線胸片檢查無異常。

  醫學研究證實,引起患者感冒後咳嗽持久不愈的病原體90%以上為病毒,這種咳嗽通常會隨著時間推移而緩解。目前尚無特異治療方法。由於大多數患兒表現為輕度剌激性乾咳,如其精神和食慾正常,玩耍自如,晚上睡著後不咳,可以不用止咳藥,更不要使用抗生素,2~3周後咳嗽會自行消失;若少數患兒頻繁咳嗽,影響睡眠,則需要繼續服用一段時間的強效鎮咳藥物,咳嗽癥狀就能緩解,乃至消失。

  專家提醒:

  必須指出,抗生素治療感冒後咳嗽大多是無效的,切不可濫用;但對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所致慢性咳嗽,使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紅霉素)治療卻有明顯療效。

  Q8:用了抗生素後,可不可以補充些益生素?

  A:用過抗生素,需補益生素。

  無論是口服抗生素還是注射抗生素在殺滅或抑制體內致病菌的同時,也必然會殺滅對該葯敏感的而對人體有保護作用的益生菌,打亂腸道內微生物的正常平衡,造成腸道菌群紊亂,降低人體對維生素A、B族、鋅及鎂的吸收。

  益生素是參與腸內微生態平衡的微生物或物質。國際上常用的活菌製劑:(1)乳桿菌:活乳酸桿菌加入牛奶中成為酸奶。(2)雙歧桿菌:主要用於調整菌群失調,治療腸道功能紊亂症。

  專家提醒:

  在此有必要提醒年輕媽媽,如用過抗生素後應及時使用足量的益生素來補充損失的有益菌,最好在使用抗生素兩小時後食用益生素,或停用抗生素後及時食用益生素。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