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經絡的神奇之處:一通百通,一堵百堵!艾灸通經絡,讓氣血暢行~
艾匠 2017-07-11 20:57
經絡有很多的氣節點堵塞,每次疏通的時候,會一點點的將經絡的氣節點化解,疏散,排出體內風、寒、暑、濕、燥、火,從而達到百脈通,除百病的功效。
一、經絡不通的表現
1、肺經不通:怕風易汗咽乾咳嗽;過敏性鼻炎皮膚乾燥容易過敏;動則氣短胸翳面色無華。
2、大腸經不通:牙痛頭痛口乾皮膚過敏;青筋斑點多腸胃功能減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
3、胃經不通:喉嚨痛胃痛怕熱消化不良;倦怠膝關節酸痛便秘;唇乾舌燥身體消瘦。
4、脾經不通:脘腹脹氣吸收不良口淡;容易嘔吐容易倦怠虛胖;頭脹頭腦不清濕重腳腫便溏;關節酸脹糖尿病。
5、心經不通:心煩心驚心悸心悶心痛;短氣上氣有壓力感憂鬱易怒;口腔潰瘍口乾口臭。
6、小腸經不通:小腹繞臍而痛 心翳悶頭頂痛;容易腹瀉手腳寒涼;吸收不良虛肥;肩周炎。
7、膀胱經不通:惡風怕冷頸項不舒腰背肌肉脹痛;腰膝酸軟靜脈曲張尿頻尿多;尿黃前列腺肥大。
8、腎經不通:手足怕冷口乾舌燥腰膝酸痛咽喉炎;月經不調性慾減退;前列腺肥大足跟痛尿頻尿少尿黃。
9、心包經不通:失眠多夢易醒難入睡;心煩健忘胸翳悶口乾;神經衰弱。
10、三焦經不通:偏頭痛頭暈耳鳴上熱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膚容易過敏;肌肉關節酸痛無力食欲不振。
11、膽經不通:口乾口苦偏頭痛容易驚悸;善嘆息便溏便秘皮膚萎黃;消化不良關節痛脂肪瘤;痰濕結節積聚。
12、肝經不通:口乾口苦情志抑鬱胸脅脹痛;眩暈血壓不穩易怒衝動;皮膚萎黃易倦乏力前列腺肥大;月經不調乳房疾病小便黃。
二、通經絡的方法
1、蓮花式坐活動韌帶
坐時屈左腿,將左腳的腳背放在右大腿的腹股溝處,雙手放在左膝蓋上,輕柔地做上下彈性運動數次,使之接觸地面;然後換右腳。堅持運動能有助於活動人體多處韌帶,使腿、腹、胸、頸部等肌肉得到充分伸展,保持經絡暢通。
2、升溫是疏通經絡的有效方法
只要身體內寒濕重,身體內所有的管道就會因冷而收縮,身體內的肌肉、組織也會遇冷而板結。遇到這類情況時,就要學會通過適當的體育鍛煉為身體升溫、達到排寒濕的作用,才能讓身體內全面化凍,各種管道自然暢通。
3、輕揉耳輪通腎氣
雙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推摩1分鐘,直至耳輪充血發熱。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全身精氣有各臟器收集後交腎來保存,腎開竅於耳,耳朵上布滿了全身穴位,所以按摩耳朵不僅能健腎,還能打通全身穴位。
4、梳頭促進血循環
用手指或木梳從額頭前至枕後,從兩側的顳部至頭頂進行“梳頭”,每回50~100次,以晨起梳頭為最佳。人體各條經絡都匯聚於頭部,梳頭時要經過眉沖、通天、百會、印堂、玉枕、風池等近50個穴位,對這些穴位進行刺激如同針灸,可以促進頭部血流,疏通經絡。
5、有氧激活按摩
有氧激活按摩可幫助打通任督二脈和十二正經。古代養生學家認為,疏通經絡可作為攝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經常刺激、按摩、艾灸三個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里穴。
合谷穴可以防治顏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內關穴有助於防治心臟疾患,足三里穴則對預防五臟六腑特別是消化系統的疾病非常有效。
“出汗多”太煩人!中醫養生“止汗”好方法,拿走不謝!
原創 中醫養生鄭芝環 2017-07-11 15:02
先感謝兩個男人:一個叫威利斯開利,他在1876年發明了空調;還有另一個男人在古代中國,叫后羿,他在很多很多年前,射了九個太陽!
給大家留了一個太陽,雖然很熱,但最起碼還受得了!
但對於“出汗多”人來說,夏天絕對是煎熬,所以大家都希望有合適的養生方法,來解決很多這個即健康問題!
汗多
我分享幾個中醫養生小方法,治療“多汗症”絕對有幫助!
1、經常按摩兩個穴位,有很好的止汗的作用。合谷穴:在大拇指和食指根部的中間凹陷處,經常按摩這個穴位能夠使汗腺收縮,有瀉火止汗的作用;外關穴:該穴位於前臂背側,手脖子橫皺紋向上三指寬處,與內關相對;屬於手少陽三焦經,能夠祛除三焦之火,解除人焦慮煩躁的情緒,減少出汗。
2、用黃芪15克、白朮10克、防風六克,煮水當茶喝;這是玉屏風散,經典的補氣固表止汗的方子。適合於經常睏倦乏力、怕風怕冷、氣短懶言、容易出汗的人群。
黃芪
3、可以用西洋參6克、麥冬15克、五味子6克,用開水浸泡半個小時,當茶喝,補氣滋陰斂汗的作用,適合用於口乾舌燥、心煩失眠、氣短乏力的人群。
4、用浮小麥30克,加開水煮15分鐘來當茶喝,有收斂止汗的作用。
5、多食用富含鈣質食品,有補鈣止汗的作用,比如蝦、蝦皮、海鮮、豆類、豆製品、豆腐、牛奶、泥鰍等等。
希望以上的養生中藥小方法,能對汗多的人有幫助!祝各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