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病人詢問,醫生,什麼是癌前疾病?

某些疾病(或者病變)雖然本身不是惡性腫瘤(癌),但具有發展為惡性腫瘤的潛能,患者發生相應惡性腫瘤的風險增加。這些疾病稱為癌前疾病(precancerous disease)。

因為癌前疾病轉為癌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所以一旦發現癌前疾病,應該及時就診,動態觀察,千萬不要一拖再拖,因小失大。

第一,卵巢漿液性囊腺瘤。

卵巢漿液性腫瘤其特點可見囊性腫物,直徑為1~20cm;單房性多見,也可多房。囊液多清晰、草黃色、漿液性,偶可混濁,甚至帶有血性。生長方式和形態變化較多,特別是乳頭狀生長較多,且方式多樣化。

雖然卵巢漿液性囊腺瘤屬於癌前疾病,研究發現,它的惡變率在35%左右,但乳頭型惡變率更高。所以一旦確診,應該密切觀察隨訪,必要時可以手術切除。

第二,色素痣。

色素痣是由痣細胞組成的良性新生物,又名痣細胞痣、細胞痣、黑素細胞痣、痣。本病常見,幾乎每人都有,從嬰兒期到年老者都可以發生,隨年齡增長數目增加,往往青春發育期明顯增多。

按照位置不同,色素痣可以分為交界痣、皮內痣和混合痣,其中交界痣經常受摩擦和刺激就有發生惡變的可能,所以根據它生長部位和大小不同,首選雷射或手術切除。如果發現長期存在的黑痣在短時間內突然迅速增長,顏色變深,表面結痂,甚至有出血、潰爛、紅暈等炎症表現,是黑痣發生惡變的重要標誌,需要立即手術切除。

第三,胃息肉。

胃息肉分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的癌變率低,約為1%,而腺瘤性息肉惡變率則較高,特別是絨毛狀腺瘤性息肉,癌變率可高達50%-70%,一般認為,直徑>2cm、多發性、廣基者癌變率更高。

一旦確診為胃息肉,如果是腺瘤性息肉,應該及時胃鏡下切除,如果是增生性息肉,直徑大的話也應該切除,體積較小的可以動態觀察,可每1-2年進行1次胃鏡檢查。

第四,殘胃。

殘胃癌是指良性疾患切除後,在殘胃上發生的癌,一般術後5-10年最容易發生。

所以如果你的胃進行了胃大部分切除術,應該定期到醫院進行胃鏡檢查和幽門螺桿菌檢測。

第五,乳腺囊性增生。

多見於25~45歲女性,其本質上是一種生理增生與復舊不全造成的乳腺正常結構的紊亂,在我國,囊性改變少見,多以腺體增生為主,故多稱「乳腺增生症」,本病惡變的危險性較正常婦女增加2~4倍,臨床症狀和體徵有時與乳腺癌相混。

確診乳腺囊性增生,應該每半年到1年到醫院進行鉬靶或乳腺彩超檢查,必要時需要穿刺活檢,已排除惡變,也可早期採取微創治療。

第六,粘膜白斑。

粘膜白斑是發生在粘膜上的白色斑片,但是作為一種疾病,它主要是指那些以角化過度和上皮增生為特點的粘膜白斑。口唇、舌尖、食管、子宮頸等部位均有可能出現粘膜白斑,部分粘膜白斑隨著時間的延長可能會惡變。

第七,病毒性肝炎。

慢性B肝和慢性C肝是常見的病毒性肝炎,如果不重視,隨著時間的延長,可能會轉變為肝炎後肝硬化,甚至原發性肝癌。

所以慢性肝炎患者,應該定期入院檢查肝臟彩超、甲胎蛋白、肝功能、病毒定量。

第八,膽囊息肉。

是指膽囊壁向囊腔內呈息肉樣隆起的一類病變。又稱膽囊息肉樣病變。膽囊息肉樣病變可分為良性或惡性病變,但以非腫瘤性病變為多,一般認為直徑15mm以上的膽囊息肉樣病變幾乎全是惡性腫瘤性病變,病人絕大多數無臨床症狀,且膽囊功能良好。此類病人應予定期隨訪(3~6個月)。若出現明顯症狀或息肉迅速增大時才考慮手術。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