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月13位醫生猝死,為什麼多為麻醉、外科大夫?
7月26日晚,德陽市第二人民醫院一位年僅30歲麻醉醫生值班時猝死。近來醫生猝死有加速趨勢,據醫學雜誌《中國循環雜誌》統計,僅今年1-7月全國共報告醫生猝死案例13起。有學者檢索了1996年-2015年全國醫生猝死情況,共發現猝死案例29起,集中出現在2008年之後。該研究發現,猝死的醫生多在三甲醫院工作,僅有4人在縣醫院工作。而所屬科室多為麻醉、外科,這類科室與醫院手術工作關聯較大,工作強度高。在猝死醫生中,約83%是男性,平均年齡不到40歲。僅有的3位猝死女醫生都為麻醉科醫生,平均僅32歲。
醫生猝死,這個沉重的話題上個月曾經回答過,那麼,為什麼猝死的多為麻醉、外科醫生?
醫生猝死,早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2017年,幾乎每個月醫生猝死都有發生,以下是今年的不完全統計數據,
1月9日,石河子市人民醫院一名麻醉科醫生,在值班過程中猝死。
2月10日,河北省某縣醫院年一名僅39歲的醫生“連續24小時上班”發生猝死;
4月16日,南寧市中醫院一名不到30歲的年輕醫生猝死;
6月10日,上虞市人民醫院骨科羅斌主任值完夜班後猝死;
6月28日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麻醉規陪醫生猝死;
7月26日晚,德陽市第二人民醫院一位年僅30歲麻醉醫生值班時猝死。
其中,猝死的麻醉醫生佔了一半。
目前,我國麻醉醫師有8.5萬人,如果按照歐美國家每萬人配備2.4個麻醉醫生的標準,中國應該配備30—50萬名麻醉醫生。數量的嚴重缺乏,導致麻醉醫生連續加班,體力嚴重透支。有資料表明,約三分之一麻醉醫生每天需完成多台手術,一半以上工作時間大於10小時,一半以上經常失眠,三分之一患有高血壓,胃潰瘍。高風險,大強度,長時間的工作,導致麻醉醫生在所有科室醫生猝死率,最高的職業之一。
麻醉醫生不僅僅要完成整個醫院的手術麻醉,還有值班、教學、ICU,以及每天手術室外的無痛纖支鏡檢查的麻醉,無痛胃鏡檢查的麻醉,加上疼痛門診、各個病房的搶救等等。
繁重的工作量,加上麻醉本身的性質,加重了麻醉醫生的精神負擔。
麻醉狀態下的患者與正常患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狀態,使用了麻醉藥的患者,生理機能總體上處於抑制狀態,幾乎所有的麻醉藥對人體正常的生理機能都有抑制作用,比如,全麻藥使患者意識消失,血壓下降,心率減慢,呼吸抑制,等等,麻醉狀態下的患者生命體征比正常情況下變化更快,機體的應激反應減弱,所有這一切,都要求麻醉醫生在整個手術過程,必須一刻不停的觀察病人的生命特徵,合理使用不同的麻醉藥,控制好麻醉深度(既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淺),配合外科醫生在台上的操作,一旦監測指標有任何異常(比如心率慢血壓低血氧低等等,這些指標任何一個異常都可能導致患者致殘甚至死亡),必須第一時間發現並處理。正是因為有麻醉醫生對手術患者時時刻刻的守護,呵護,外科醫生才能夠心無旁騖,一心一意,專心致志的完成手術,而麻醉醫生長期在這種緊張的工作狀態下,精神壓力倍增,體力、腦力、精神多方面的壓力,這些都是導致麻醉醫生猝死率高的重要原因。
下面這張圖,形象說明了麻醉醫生的工作狀態。
外科醫生的猝死發生率也相對較高,也與人員少,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精神壓力大有關。
一名外科醫生平均每天都要做1—3台手術,有的大手術做十幾小時甚至二十多小時,下面這位醫生,他為了做一台器官捐獻手術,從早到晚幹了十幾個小時,累的趴在地上,僅僅喝了兩瓶葡萄糖。
這位外科醫生連續手術23小時,從手術台下來累的直接躺在地上。
就算不做任何事情連續站23個小時,你試試看?何況醫生還要精神高度集中的做手術?
其實,手術連續幾個、十幾個小時,對於很多外科醫生來講是家常便飯,經常都會遇到。
長期的長時間的高強度的體力、腦力勞動,必然會導致醫生們體力透支,健康透支,身心疲憊,一旦超過了極限,猝死的悲劇就會發生。
嗚呼,什麼時候,這樣的悲劇將不再發生!
首先,猝死這個問題,應該來說,在各行各業都有,不僅僅是醫護行業,其他處在一線工作的人群中,也是不少見的。
今天我們主要聊一聊,為什麼在醫生行業中,猝死者的新聞近些年比較多。
臨床一線工作很累,麻醉科,外科,都是屬於經常要處理急診醫療事件的科室,比如突然就有車禍外傷的患者,突然就有燒傷的患者,突然就有闌尾炎、胃穿孔的患者,當遇到這樣子的急診手術的時候,外科醫生要馬上判斷需不需要做手術,該如何做手術,手術的利弊,然後安排好工作,跟家屬進行詳細溝通,簽署相關醫學文書,組織人手進行手術,這種腦力、體力的勞動,是非常消耗心力的,同樣地,麻醉科醫生在接到需要手術的通知單後,立刻根據患者的年齡、體重,疾病特點來決定麻醉方式,然後整個手術過程中要嚴密監視患者的生命體征,術後還要監測一段時間,對於麻醉科醫生來說,同樣是腦力勞動、體力勞動的雙重考驗。
你見過凌晨2點的城市嗎?
不好意思,作為麻醉科醫生、外科醫生,我們經常看著這座城市,從黑暗中,蘇醒,因為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一直在做手術,從天黑,做到天亮。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我們在做一台闌尾炎手術,大概是十二點接診的患者,然後從準備工作到做完手術大概2-3點,這個時候又接到電話,說急診給我們安排了第二台手術,胃穿孔手術。。。這個時候,作為一線醫生,你的職責所在,不可能推辭,但是你的心裡跟身體都是崩潰的。
上面,僅僅說的是臨床工作壓力。
下面,再稍微聊聊臨床溝通壓力。
現在的醫患關係緊張,比如術前談話,99.99%的人群會認為,醫生跟我聊這麼多,要麼是在嚇唬我,要麼是在騙我,要麼是在推卸責任。手術做好了應該的,不成功,就要砍要殺。
這種壓力,真的讓臨床醫生很難工作。就這麼說吧,有哪位醫生不希望自己的病人儘快回復健康呢?但是生病、手術的事情,有誰能給您100%保證呢?這種溝通上的壓力,現在都壓在臨床一線上,實在是心裡的一大負荷。
其他的,關於科研、進修、家庭等方面的壓力,就不一一說了,相信上面提到的兩大種壓力,就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了。
但願我們更多人從醫,更多人了解醫學,更多人來緩解臨床工作壓力,或許,這樣子會讓醫療變得更加美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