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達達看世界,不慌不忙走天涯。今天要跟大家聊一聊柬埔寨的吳哥窟。它和我國的萬里長城、埃及的金字塔和印度尼西亞的千佛壇一起,被譽為古代東方的四大奇迹。吳哥窟是目前吳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廟宇,它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



               



12世紀時,吳哥王朝國王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興建一座規模宏偉的石窟寺廟,作為吳哥王朝的國都和國寺。



               



於是國王便舉全國之力,並花了大約35年建造,最終建成了吳哥窟。1992年,聯合國將吳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此外,吳哥窟的造型,已經成為柬埔寨國家的標誌,展現在柬埔寨的國旗上。



               



吳哥窟又稱吳哥寺,位於柬埔的西北方。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為「毗濕奴的神殿」。中國古籍稱為「桑香佛舍」。吳哥窟基本上是壘石建築。古時的真臘只有祭祀建築才能用石建造,吳哥窟的建造更是高棉古典建築藝術的高峰,它同時結合了高棉寺廟建築學的兩個基本布局——祭壇和迴廊。



               



吳哥窟的祭壇由三層長方形有迴廊環繞的須彌台組成,而且一層比一層高,象徵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須彌山。在祭壇頂部矗立着按五點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寶塔,象徵須彌山的五座山峰。寺廟外圍環繞一道護城河,象徵環繞須彌山的鹹海。



               



迴廊是吳哥窟另一個突出的建築藝術特色。吳哥窟的迴廊由三個元素組成,內側的牆壁兼朔壁,外向的成排立柱和雙重屋檐的廊頂。這三個元素除去明顯的實用功能之外,對於美感的貢獻,三者缺一不可。



               



長長的畫廊,數十根立柱,一字排開,為吳哥窟的總體外觀,添加橫向空間的節奏感。畫廊的重檐,為吳哥窟的外觀添加縱向節奏感。



               



走在神廟裡,處處可見精美細膩的刻畫,有時是在柱子上,有時是在牆角上。有凸出的,也有凹入的,甚至是兩者交替的作品也都不難發現。就連走廊上的窗子,也是以小石柱作柵欄,當陽光透過窗子灑入長廊,融合出一種人文與自然交錯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