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在廟里看見一位奶奶帶著小孫女上香,我聽見稍微駝背的奶奶在祈求全家平安,而小孫女卻玩弄著一個巧虎布偶祈求巧虎平安。刹時,我是多麼感動!如果每個人都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心愛的人著想,我們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呢?所以我相信,神明會賜給她們更多的幸福和平安,因為他們善良,或者說,這個幸福和平安是他們自己給自己的,神隻是幫他們做了見證和力量的反照。所以,選對了正廟拜拜是否有神祕力量保佑姑且不論,但有心理的正向力量是肯定有的!

很多人喜歡拜拜,卻不知怎麼拜?其實,隻要基本禮儀顧好(譬如遵守動線,以免亂成一團),其餘心誠則靈,很多人類製定的繁文縟節在現代社會也不用太拘泥,否則反而因為顧忌東、顧忌西而失去原本的誠心。基本的祭拜禮儀簡說如下。

一、進出的禮節
由我們面對廟門的右邊進去(猶如走路靠右邊一樣),這邊是神明的左邊,也就是所謂的“龍邊”,因為標準的座北朝南模式之下,龍邊是東邊,是太陽升起之地,所以是陽方及吉方,出來就由另一邊“虎邊”,這就是“入龍喉,出虎口”,象征入吉出凶。
門下方會有一個門檻(台語稱“戶碇”),門檻原始用意在防水,但後來劃分內外的意義更大,因為進入門檻就是我家了,所以是主權的宣示!因此古代禮儀進出門檻時要彎腰、跨過去,表示鞠躬禮貌的拜訪,相反的,如果是來挑釁的,便會踹踏門檻,表示來“侵門踏戶(戶碇)”。同樣的,進出廟門也要彎腰跨過去,不要踩門檻,進時抬左腳(左為貴),出時抬右腳,也是象征入吉出凶。

廟的正中央也有一個門,但隻供神明和皇帝(現在的總統)進出,一般人自然不好從這邊進出。

二、祭拜的順序

道教廟宇的正門口一定有個大香爐,稱作“天公爐”,也就是拜天公(玉皇大帝)的。道教寺廟不管拜哪尊主神,一律先在廟外的香爐後面站好,面朝天空拜天公,然後再進主殿拜主神。

主殿先拜中間的主神,如果主神兩旁還有陪祀的神明,因龍邊為大,所以要先拜,拜完再拜虎邊。

主殿之外,有的寺廟還有東西殿,那就龍邊殿房的神明先拜。

主殿之外,有的還有前後殿,那就在前面的先拜。

有的東西殿、前後殿還有樓層,那就從高樓層拜下來,因為高樓層的神明位階通常較高。

有些大廟殿堂眾多,所以會掛有參拜路線圖,這時就以廟方公布的路線圖為準。

佛寺因為不拜玉皇大帝,所以沒有天公爐,門外那個爐就是要直接拜完插香的。

主神如果為保生大帝、財神爺、張天師、城隍爺、土地公,則須注意神桌底下是否還有虎爺,虎爺是上面神明的座騎,非常威猛,而且會咬鬼去、叼錢來、驅邪、治病。虎爺大多置於桌底,小孩喜歡在桌下爬來爬去,所以虎爺還是兒童保護神,不要忘了拜唷!


       


       

三、甚麼時間可以拜拜

甚麼時間去拜拜較恰當呢?晚上可以拜拜嗎?隻要廟門還開著,當然就可以進去拜!一般人不喜歡晚上去拜拜,是因為認為這樣容易被附近徘回撿食香火的“阿飄”給“卡到”,事實上,黎明、黃昏陰陽交替時,反而是阿飄出沒最多的時間,猶如上下班是人潮最多的時間一樣,而且這兩個時候也是人的正副交感神經轉換之時,精神最差,所以很多病人、精神官能症者,都是在這個時候發病,因此晚上拜拜並不會特別容易“卡到陰”。

另外有一說,“四正時”:子(晚上11點到淩晨1點)、卯(上午5點至7點)拜拜最靈、午(中午11點至下午1點)、酉(傍晚5點到7點)拜祖先或陰神,因為陰陽五行理論里,十二天干里的八天干,都是由這四天干所生,所以靈氣最旺。ps;卯(上午5點至7點)為人鬼神交接時間,貢品神明一定收的到        


綜合以上結論,怕黎明(卯)、黃昏(酉)、子夜(子)卡到陰,那麼午時是四正時唯一適合拜拜的時間了。不過“多慮反而多失”,所以找個自己最方便的時間最重要了。

四、稟告事項
拜拜要說甚麼?怎麼說?順暢即可,要點包括如下:

1.請安:OO(神明聖號)聖安
2.報名:弟子00(姓名)
3.資料:農(國)曆0年0月0日0時生(不知生時則說“吉時”)現住(地址)
4.請求:今因00(說明事由)懇請00(神明聖號)保佑
5.答謝:弟子00感謝00(神明聖號)保佑
6.注意事項:事成之後是否要回來答謝或“酬神”不要隨便允諾

五、特殊時期
民間認為女性在生理期來臨時不要入寺廟拜拜,此說在現代社會還行得通嗎?聖嚴法師曾對此說明過,一般低級的陰靈就如同動物一樣,容易見血發嗔,引發獸性,所以確實不宜在生理期靠近,而且此時女性氣場虛弱,近之不宜,但佛寺里都是有修養的菩薩,自然不會對這種生兒育女的自然功能加以排斥。同樣的,正廟陽神也是不會在意的。另有一說,生理期時入廟拜拜不要持香即可,供參考。

另外,在道教上,孕婦、未滿月產婦、喪期未滿百日都不要進廟,這在道教理論確實是的,因為廟宇的氣場強,如果人在氣場衰弱的時候接近,自然不利,有如運動雖然有利健康,但生病的人暫時還是先休養不要急著運動一樣,這時托親人代拜,效果也是一樣的。但佛教則不受這些限製。

至於新婚和情侶還是可以偕往拜拜的,但民間傳說情侶不要拜呂洞賓(孚佑大帝、純陽道祖),因為民間戲曲把呂仙祖說成一個追女仔,最後都沒成功,所以由愛生恨。這是民間傳說,聽之與否,就見仁見智了。


結論:信而不迷 敬而不拘
信仰並非迷信,一代科學巨人愛因斯坦就曾說,宇宙的創造和法則是上帝的思想。信仰能讓我們產生正面和向善的力量,更會讓我們在面對自然和萬物時謙卑,但如果太拘泥形式、宿命、凡事交托給神明、疑神疑鬼,喪失做人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就變成迷信,所以尊敬但不拘泥,才是面對神明的最佳態度,而且神明會支持一個善良但勇於開創生命的人,而不是一個凡事依賴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