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英國電視台channel5的一檔視頻節目引發網路熱議,因為節目的主題和我們所處的時代節奏背道而馳——“反社交”。
在節目中,5名志願者將展開為期5天的挑戰,他們將被各自關進一個集裝箱改造的小房間,除了基本的起居物品和飲食所需之外別無他物。
沒有網路通信、沒有電子產品、更沒有外人接觸——甚至連被白天和黑夜都無從知曉。
先認識五名挑戰者吧:
01:George Lamb,38歲,作為該節目的主持人,他必須身先士卒。
02:Lloyd Wilkinson,28歲,職業段子手,網路就是這位網癮少年的生命,他想試試沒網路的生活
03:Charmayne,實習護士,28歲,家庭美滿,工作順心,她從未離開老公兒子獨立生活
04:Lucie Kerly,ins網紅,28歲,剛和相戀7年的前夫分手,想靜靜
05:Sarah Doherty,單親媽媽,38歲,因為花了太多時間在兒子身上,她想花時間“關注自己”
實驗開始前,所有人都不以為意,不就是5天不玩手機嘛,忍忍不就過去了,何況有吃有喝有床睡,還不用工作。
但該節目的顧問,心理學家 Pauline博士卻提醒這幫傢伙不要掉以輕心:“你們根本沒有意識到你們要面對的是什麼。”
這位心理學家將全程在攝像頭後面監控實驗者的心理變化。而如果參與者們難以為繼,他們可以摁下牆上的按鈕,放棄測試。
隨著主持人的一聲號令,挑戰開始......
實習護士Charmayne是最先放棄的那一個,僅僅4個小時,她就忍不住按下了放棄按鈕。
你也知道,人的情緒變化有時毫無預兆。剛開始,Charmayne像眾人一樣,平靜的呆在房間裡,她把玩著自己攜帶的橡皮泥,享受著難得不工作的閒暇時光。
但玩著玩著,她的情緒就產生了波動,整個人迅速陷入了悲傷。
她本人意識到這這一點,希望自己能夠冷靜下來。然而橡皮泥、食物、以及洗臉池的冷水都沒能驅散陰霾。
心理學家將這一切看在眼裡,她表示,這種情緒崩潰就是習慣社會生活的人突然陷入一人世界之後表現出的無助。
在實驗開始後的三個半小時,Charmayne拿出了丈夫給她寫的一封信,並前往沒有攝像頭的衛生間。
隨後,我們只能在背景中聽到她嗚嗚的哭聲。大約半小時後,她回到屋子裡,並對著攝像頭讀完了這封信。信中內容是丈夫給她的鼓勵。夫妻倆原本都以為,他們要在實驗的第2/3天才會開啟它。
Charmayne徹底奔潰,毫不猶豫地起身摁下放棄的按鈕。
第二個崩掉的,是主持人George Lamb。
他戴了一副撲克,進入屋子不久就自顧自玩起來了,從畫面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在玩很多人上班開小差時都玩過的經典小遊戲——蜘蛛紙牌。
但愉快的時光並沒有持續太久,主持人也很快陷入崩潰。一開始,他把情緒波動歸結於屋子裡的冷氣太足並套上外套,但那隻是掩飾,他的紙牌遊戲變得難以為繼了。
此外,他還一直抱怨房間裡的燈太亮,並來回在床上打滾,不停用雙手揉搓面部。
心理學家表示,這其實就是幽閉恐懼一種表現形式,狹小封閉的空間會增加壓迫感,而孤獨則會帶來情感放大。除非放他出來,否則主持人的情緒很難再好起來。
George終於憋不住了,他開始不住地嚎叫:“在這里呆5天我會死的!在這呆5天我會死的......”
僅僅23小時,主持人也因為“無聊”而放棄了。
出門時,他難掩欣喜
現在,屋子裡只剩下三名挑戰者了。事實上,這三位都挺到了最後,但是他們所經歷的,你一定不想體驗......
先看看段子手Lloyd,剛進去的時候,他的情緒也不錯,段子手逗比本質暴露,他首先把特地帶進去的女友照片向攝像頭展示了一番,塞了觀眾一嘴狗糧。
但講了兩天段子,他也厭倦了,到了第三天,他明顯變得暴躁起來,在房間裡來回走動,把襪子團成球四處亂踢。與其說是踢球,不如說是發洩。
但發洩是短暫的,無聊是長久的,很快,他就只靠在牆上和床上一動不動地發呆了。
人一孤獨就容易想起至親之人,他在床上回憶起了自己離異的父母,想起因跟著老媽長大,從未沒主動看望過的那個混蛋老爸,下定決心出去後首先直奔爸爸家。
Lloyd就這麼熬到了實驗結束,作為24小時泡在社交網路的人來說,挺不容易的,而且,他起碼意識還清醒。
單親媽媽Sarah在第一晚就出現了無法入眠的焦慮症狀,她裹著被子在床上和地下來回蠕動。
接下來的幾天裡,她的情緒持續出現不穩定,時常哭泣、嘔吐、手舞足蹈、以及做奇怪的表情。
更可怕的是,她甚至出現了幻覺。
在一次嘔吐之後,她給攝像機展示她在水槽裡看見的幻象,
她在裡面看到了一條狗,還煞有介事地拿著攝像頭介紹:這是尾巴、這是眼睛......
心理學家判定,這並非真的心智出現擾動產生了幻象,而是她孤獨的表現。
除此之外,她大部分的時候都在房間內渡步,但也會突然安靜下來,眼睛驚恐的盯著前方,似乎有人突然進入了艙室一般。
但即使產生了這樣那樣的情緒波動,這位單身母親最終還是成功平穩了情緒。這在所有選手中是獨一無二的,心理學家分析,這可能和她單身母親需要面對家庭一切困難的堅強背景有關。
網紅Lucie是最晚進入煩躁期的一個,因為她一開始就制定了生活計劃,比如每天健身、花大量時間畫畫。
一直到了第四天——那是她曾經的結婚紀念日,想到和前夫的種種過往,才讓她傷心起來。不過她也算是情緒波動最小的那個了。
這就是“反社交”實驗,在社交網路發達的當代,我們已經忘了孤獨是什麼感覺了。它永遠令我們難以忍受。
即使是在專門負責關人的監獄裡,單獨監禁也是比肉體懲罰還要殘忍的措施(類似的還有軍隊關禁閉)。美國聯邦法院就曾裁定,威斯康辛州對少年犯的單獨監禁對這幫孩子造成了“嚴重、直接和持久”的傷害。
赫芬頓郵報也曾刊載了一篇囚犯的稿件,這份輾轉而來的稿子血淚控訴了這名銀行搶劫犯被監獄單獨關押的痛苦。
大多數囚犯都有交流機會,此舉可以減低囚犯情緒波動概率,降低監獄不穩定概率
BBC在2016年來到一所高中,這所學校裡有1000名學生願意參與他們的反社交實驗,內容很簡單——在一周的時間內,不要上任何的社交網站,如果你要聯繫朋友,只能打電話或者去敲他家的門。
一周過去了,有1/4的人表示他們沒能忍住(沒承認的估計更多),很多學生表示很不適應,他們很想聯繫朋友但不能碰手機,更蛋疼的是,網路聊天太方便了,他們彼此沒留過電話號碼......
整個實驗中唯一開心的就是圖書館館員,他表示,從沒有這麼多人來借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