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中國江蘇的壹名孕婦朱正芳,在分娩前幾天,突然聽見了腹中孿生兒壹強,壹弱的啼哭聲,每當朱正芳饑餓時,胎兒的哭聲就特別響亮。經有關部門證實,胎兒的啼哭聲就像收音機.裏的聲音那樣清晰。對於此類事件有人說是真,有人認為是假的。那麽,胎兒究竟會不會啼哭呢?他們能否感受到母腹外面喧鬧世界的聲音和暗示?這類問題壹直被認為是個謎。

今天,新興的胎兒心理學己經問世。大量事實和研究表明,人類必須重新認識自己的胎兒。例如,以前人們普遍認為,人的各種感覺是後天發展起來的。而事實卻不然,胎兒不是聾子,他能聽到母親吞食和消化食物的聲音,也能感受到外界大自然的喧鬧聲。英國劍橋動物生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把壹個助聽器植入壹個正在妊娠的母羊膜中。他們發現,子宮並不是壹道密不透風的聲音屏障:人們的普通談話聲都可能傳到子宮中·去。

據研究,胎兒已具有聽力、視力。胎兒從第6個月開始就能對外界做出壹定的反應。例如母親在曬太陽時,他會感知到。當陽光射到母親腹部時,胎兒會做出轉頭或踢腳的反應。

胎兒雖然尚未出世,卻能通過晃動腦袋、手臂、身體以及踢腳等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據稱,胎兒也會動腦筋,從7個月起,胎兒的人腦就開始活動了,出生前不久的胎兒腦電圖所顯示的腦電波,與新生兒的腦電波驚人地相似。

過去人們都習慣於把胎兒期和胎兒後期截然分割開。現在看來,這兩個階段之間,並不存在十分明顯的鴻溝,只不過是環境發生了明顯變化而己。通過研究,人們己能初步揭示胎兒生活的奧秘。可是仍有壹些疑團,例如胎兒為什麽會啼哭等仍有待於進壹步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