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嚴肅認真、不容玩笑的話題,如果你正在吃什麼東西,建議你先吐掉。
話不多說直奔主題,上廁所玩手機會有什麼危害嗎?
歐陽修曾說過: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可見這是一件多麼正常的事情,怎麼可能有危害?!
別急,小編娓娓道來~~~
如廁玩手機,少則十幾分鐘,多則半小時,常常是蹲到腿麻站不起來……你也許從沒想過,這個行為正在讓你從頭到腳都「受傷」。
大腦反應遲鈍、頭暈腦漲
人們蹲廁時玩手機,不自覺地就會延長時間,容易使血液向下流,導致腦部供血不足,這就是為什麼久蹲後突然起立會出現頭暈腦漲的原因。
眼睛近視、乾眼症
成人長時間盯著螢幕時,眨眼次數會減少1/3,從而導致眼球表面更多淚液蒸發,使眼球缺乏滋潤。
而淚液蒸發是導致乾眼症的主因之一,乾眼症最終會導致永久性眼損傷。
頸腰椎頸椎間盤突出、頸椎不穩
心腦血管血壓升高、猝死
廁所是猝死率極高的危險地點之一,如廁時間過久,會讓風險驟增。
臨床上,經常見到一些令人惋惜的案例:一些原本病情控制很好的心腦血管病患者,由於在廁所長時間玩手機、看報紙,導致血壓升高、腦供血不足而誘發了急性心梗、腦中風甚至猝死。
一項實驗室數據顯示:排便時,腦動脈壓力可增加20毫米汞柱以上。
對原本就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來說,心肌耗氧量的增加可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及嚴重的心律失常,血壓驟升可導致腦血管破裂出血,兩者都可能造成猝死。
平常體質比較弱的人,還存在血管調節反應差的情況,如廁長時間看手機、久蹲後突然站起,容易發生一過性腦缺血,出現體位性低血壓的暈倒甚至發生腦血管意外。
肛腸痔瘡、便秘
目前臨床已經證實了,如廁時間久與痔瘡的因果關係,即使在沒有便秘的情況下,蹲廁時因為玩手機、看報紙導致時間過久的不良排便習慣,同樣可以促使痔瘡發生。
原因主要有兩種:
肛墊下移
人體肛管的黏膜下有一層環狀的靜脈、平滑肌、彈性組織和結締組織組成的肛墊,肛墊本身有彈性收縮的作用,可以開閉肛管,控制排便。
但較長時間的腹壓升高,會導致肛墊彈性回縮作用減弱,失去原本的支撐,下移形成痔瘡。
靜脈曲張
直腸肛管的位置在人體腹腔的最下部,蹲廁過久,在重力和腹腔臟器作用的雙重壓迫下,直腸靜脈迴流受阻,末端血液迴流障礙,可以導致靜脈血管淤血擴張,形成痔瘡。
此外,排便是肌肉反射的動作之一,人體的中樞神經參與了這個反射活動,玩手機會干擾大腦對排便傳導神經的指揮,延長排便時間,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排便困難,或是習慣性便秘。
膝關節退行性病變
膝關節是人體中負重最大、運動最多的關節,人在下蹲時,膝關節的負重是自身體重的3~6倍。
深蹲垂直向下看,膝關節是超過腳尖的,增大了膝關節角,使後交叉韌帶和髕骨受力增加。
凡關節都由結締組織韌帶所連,韌帶在肌肉的兩端,而且血液循環較薄弱,人在久蹲後,內外側韌帶受力最大,加大了關節和韌帶的負擔。對於已經有退行性病變的人,建議上廁所別久蹲,最好選擇坐便。
下肢靜脈血栓
人體下肢靜脈的血液迴流,需要肌肉的收縮來輔助,當蹲廁所看手機超過15分鐘以上,肌肉長時間不動,收縮會相應變慢,導致靜脈的血液流速減緩,容易出現腿部腫脹、發麻。
如果經常保持這種壞習慣,還會形成下肢靜脈血栓,若是下肢深靜脈血栓,還可能致命。
本身有血管內皮細胞受損、血液有凝固傾向、肥胖、高血脂,或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群尤其注意,在如廁後出現腿部腫脹、下肢沉重走不動路時,應及時到血管外科就診。
心理注意力下降
上廁所玩手機圖的是休閒,卻會讓人陷入一種持續的「多任務處理」狀態,長此以往會出現「注意力障礙」等心理問題。
大量的無效信息進入大腦,削弱了大腦對有用信息的處理能力,最終導致記憶力下降。
此外,離不開手機還會讓人處於應激狀態,外界一切變化隨時可以接收到,讓人難以安定。
專家建議
上廁所最好不要帶手機,專心排便。無論蹲廁、坐便,如廁時間不宜超過5分鐘,有便秘的人不宜超過10分鐘。已經有痔瘡的病人,更應縮短排便時間,建議不超過3分鐘。
還需要注意的是,每日排便後,最好能堅持用溫水坐浴、清潔肛門,這樣可防止肛周細菌的滋生,是有效改善痔瘡的好方法。
其實除了身體難受,有時還會被罵!
一分鐘的時間有多長,取決於你是蹲在廁所里,還是等在廁所外!有一種討人嫌叫不「便」久留,叫占著茅坑不拉屎。
家裡還好,最多是家人跟你嘟囔兩句,如果是戶外呢,你邊上廁所邊玩手機倒是爽了,外面的人可是叫苦連天!門裡門外儼然是冰火兩重天!
如果前面還不能讓你動容,那麼接著看下來!
其實上廁所喜歡玩手機真不能怪我們,衛生間的環境一般相對較狹小,容易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安逸感,然後讓我們暫時放鬆下來。
可是你考慮過嗎?萬一玩手機的時候突然來了個電話手滑了呢?衛生間空間那麼小,萬一……噢,那畫面太美,請自行腦補……
如果你已經形成了上廁所看手機的習慣,怎麼辦?必須告誡自己進廁所時不要帶手機,如果有刷朋友圈強迫症,那就先刷完再進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