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參加一個大人們的飯局。

既然是大人,那麼,自然就會有你懂的的話題。

有一個滿臉通紅,擺著手,掙扎著說:哎呀不能喝了,晚上還要交公糧呢!

眾瞠目。

什麼?你都結了二十多年婚,還有糧交啊?

之後就是更加少兒不宜的哄笑與打趣。

另一個感歎:想當年,我也是一夜七次郎,沒兩年就變成七夜一次郎,現在乾脆成了床上淘汰郎。

在場老男人皆附議。

亞米斯德莫平有一句很刻薄的話,就是講這種現象的。

我媽曾經告訴我,如果一對已婚夫婦,新婚第一年,每做一次愛,就把一美分放進罐子裡,一年後每做一次愛,就從罐子裡拿出一美分,他們永遠也拿不完罐裡的硬幣。

這些話聽起來,很讓女人灰心。

畢竟,女人喜歡了不起的男人,但不喜歡起不了的男人。

坐地吸土的年齡,還要守活寡,未免是人間最痛苦的酷刑。

但可惜,這是無可避免的現象。除非,你換一個物件。

有一個動物實驗是這樣的:

把一隻公老鼠和一隻母老鼠關在籠子內,起初它們交配頻繁,過幾周之後,次數越來越少。

可是移走那只母老鼠,換進另一隻母老鼠,卻見公老鼠又性致勃勃,頻頻求歡了。

02

說到這裡,道德審判愛好者大概已經蠢蠢欲動,想蓋我一支持濫交的大帽子。

我當然不是濫交的支持者。也不鼓勵換妻、3P與群交。

之所以陳述這個事實,是想告訴大家一個名詞:邊際遞減效應。

當消費者消費某一物品,總數量越來越多時,其新增加的消費所獲得的效用(即邊際效用),通常會呈現越來越少的現象(遞減)。這就是邊際效用遞減法則,也叫做戈森第一法則。

如果還看不懂,我再通俗地翻譯一次:就是對同一種東西,消費越多,爽感越弱。

03

延續啪啪啪的例子。

假如有一天,你用約炮軟體,約到一個天仙。

你說:約?

天仙說:好!

你們開了房,洗了澡,開始啪。

第一次啪,假設邊際效用為10,第二次邊際效用減為7,第三次為2 ,第四次為零0,第五次你已經累成狗,沒有性福可言了,效用為負值。

和同一個物件啪,這種效應更明顯。

第一次上床,肯定最深刻,往後的每一次,感覺都會逐漸下滑,直到挺都挺不起,只有通過偷情,來重煥激情。

可是,偷情偷多了,偷情本身也會變乏味,你就會像米蘭·昆德拉一樣,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裡感歎:每個女人之間,至多只有百萬分之一的差別。

發展到這時候,就很糟糕了。

因為,你只剩兩條路可走。

要麼,嚮往純愛。要麼,嚮往出家。

04

當然,邊際遞減現象,不只存在性愛中。

它在每一種體驗裡都存在。

在經典小品《吃面》裡,陳佩斯表演一個吃面的應聘者。

第一次吃,他驚喜不已,哇,好爽,好嗨,好好吃,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我父母!

但到了第二碗,就沒那麼爽了。但快感猶在,依然慢慢地吃了下去。

到了第三碗,快感幾近於無。再吃,已經是勉為其難。

到了第四碗,已經是痛苦得不行了。

也就是說,第一碗邊際效用最大,第二碗邊際效用減一點,第三碗邊際效用更低,但還是正的,第四碗他撐的難受,邊際效用減為為負值。

而在買買買中,同樣如此。

比如,幾年前,我在北京國貿買了人生第一個GUCCI,刷了卡,拎著出門,走在北京的夜色中,感覺自己熠熠生輝,每一根腿毛都在尖叫,每一個路人都在注目,興奮得路都不會走了。

再後來,定居廣州,閑得沒事就逛太古匯。看中了一個LV,刷卡,付帳,雖然仍有滿足感,但遠不及第一次了。

等到陸續買了十來個時,買包的樂趣,已經和吃頓啤酒鴨不相上下了。

這都是典型的邊際遞減。

05

19世紀的心理學家韋伯和費克納,通過實驗,驗證了這一現象。

他們認為:

效用是消費者的心理感受。

消費一種物品,實際上就是提供一種刺激,使人有一種滿足感,或心理上有某種反應。

消費某種物品時,開始時,刺激一定大,從而人的滿足程度就高。

但不斷消費同一種物品,同一種刺激不斷反復時,人的興奮程度必然減少。

即,隨著消費數量的增加,效用不斷累積,新增加的消費所帶來的效用,越來越微不足道。

這聽起來很讓人無助。

因為,物質生活是固定的,可供消費的東西,也就那麼一些,衣食住行吃喝玩樂。

既然存在邊際效用遞減,那麼,我們豈不是會越來越無聊,越來越空虛,越來越寂寞麼?

是的。當然會。

所以有很多人看破紅塵,對人對己都無比淡漠,甚至也有人覺得人生了無樂趣,繼而自殺。

06

那我們該怎麼辦?

薩繆爾森有個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在欲望不變的情況下,效用越高,就越幸福。

即,提高邊際效用。如何提高?

1、實現不能太容易

舉個例子:看一本書,與寫一本書,哪一種更讓人幸福?登上100米高峰,與登上喜馬拉雅山,哪一種的巔峰體驗更強?

當然是後者,因為這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

它需要專業技能,需要大量訓練,需要高強度的付出,與嚴格的自控能力。

而這些,都是增加它的邊際效用的籌碼。

有人說,生命不息,奮鬥不止。話雖俗濫,卻是防止幸福邊際效用遞減的良方。

2、得到不要太快捷

舉個例子:一個男生喜歡一姑娘 ,千辛萬苦,歷時十年,追求追到手。

那麼,因投入的成本大,時間長,精力多,產生的爽感自然強,邊際效用自然大,幸福感自然強。

再舉個例子:你說你想開一個公司。你的富豪爸爸二話不說,就給你開了一個。這讓你很爽。

但是,比之於你打拼十年,終於一點點地,儲備金錢、能力、資源與人脈,終於開了自己的公司,這個結果所產生的滿足感,完全是不一樣的。

假如前者的效用是6,後者就能達到10

因為,你投入的所有時間,所有困苦,都會增加體驗時的幸福感。

3、目標不能太單一

人生目標只有一樣,比如只想爬喜馬拉雅山,也是不行的。

萬一爬了上去,剩下來的,又是空虛。

所以,過程要艱難,要漫長,而且,目標不可單一化,同類化。而要多樣化,複雜化。

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為例。

他是賭徒,是酒鬼,是色鬼,是作家。

在賭場一擲千金,獲得一種極致體驗。

賭光了身家,輸得一敗塗地後,又回頭寫作,這又是另一種生命巔峰快感。

同時,他又關心哲學,關心宗教,關心女人,同樣為之沉醉。

這些賭博的經歷,酗酒的經歷,追妹子的經歷,都會回饋回來,增加他的生命體驗。

於是,整個人生就是立體的。

你可以說,陀氏看上去頹廢、落魄、但是,你不會覺得他無聊,不是一個皮囊,不是一個空洞的人。

而是結結實實,站在大地上。

當然,這不是鼓勵大家,像陀氏一樣濫賭,而是告訴大家:當目標愈多,投入越深,努力越久,我們的人生,可能就會越稀缺,享用到的邊際效用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