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及中秋節長假開始啦!
長假期間正是人們出門旅遊的高峰期,在外遊玩時,開心至上,但是安全第一。骨事匯針對旅遊途中容易出現的一些意外狀況做了一份安全手冊,希望能給您的旅途帶來一份安全保障。
擦傷
如擦傷部位較淺,只需碘伏消毒,保持乾燥即可;如擦傷創面較髒或有滲血時,應用生理鹽水清創後再用碘伏消毒,然後保持傷口的清潔乾燥。
肌肉拉傷
指肌纖維撕裂而致的損傷。主要由於運動過度或熱身不足造成,一旦出現痛感應立即停止運動,並在痛點敷上冰塊或冷毛巾,保持30分鐘,以使小血管收縮,減少局部充血、水腫。切忌搓揉及熱敷。
扭傷
由於關節部位突然過猛扭轉,擰扭了附在關節外面的韌帶及肌腱所致。多發生在踝關節、膝關節、 腕關節及腰部,不同部位的扭傷,其治療方法也不同。
1、踝關節扭傷
在扭傷的急性期,不可以讓受傷部位隨意活動,用冰塊或冷毛巾對受傷的部位進行冷敷,可以使血管收縮,減輕腫脹。切忌熱敷、按摩、揉搓,這樣會加重傷情。48小時後可改用熱敷。
2、腰部扭傷
如傷勢較輕,可仰臥在墊厚的木板床上,腰下點一個枕頭。先對患處冷敷處理,1-2天後改用熱敷。如果症狀不減輕或持續加重,應立即送往醫院治療。
脫臼
一旦發生脫臼,應保持安靜、不要活動,更不可揉搓脫臼部位。
肘關節脫位:
可把患肢肘部彎成直角,再用三角巾把前臂和肘部托起掛在頸上。
肩關節脫臼:
用三角巾托起前臂,掛在頸上,再用一條寬頻連上臂纏過胸部,在對策胸前打結,將脫臼關節固定住。
髖關節脫位:
應立即讓病人躺在軟臥上送往醫院。
骨折
需要注意的是,骨折部位不同,救助方式也不同。
常見骨折分為兩種:
一種是皮膚不破,沒有傷口,斷骨不與外界相通,稱為閉合性骨折;
另一種是骨頭的尖端穿過皮膚,有傷口與外界相通,稱為開放性骨折。
對開放性骨折,不要嘗試將骨折端放回遠處,應繼續保持外露,以免將細菌帶入深部引起感染。用消毒紗布對傷口作初步包紮、止血、固定後送醫院處理。
固定方法:骨折後肢體不穩定,容易移動,會加重損傷和劇烈疼痛,可找木板、塑料板等將肢體骨折部位的上下兩個關節固定起來。如一時找不到外固定的材料,上肢骨折就用健康的另一側托住受傷手臂進行固定,也可屈曲肘關節固定於軀幹上;下肢骨折,可將受傷一側的下肢與健康的另一側下肢綁在一起,起到固定作用。固定好之後再將患者送醫,同時避免骨折處骨頭刺破血管、神經,引起更嚴重的二次傷害。
如果是脊柱骨折患者,原則上非專業救護人員不要搬動,以免引起傷者脊髓損傷或發生截癱。
胃腸疾病
出遊期間作息不規律、暴飲暴食、飲酒都有可能引起胃腸疾病。一旦出現,肚子疼痛、大便次數過多、大便性狀較平時稀,甚至上吐下瀉、發燒、全身無力等症狀時,要提高警惕。
1、急性胃炎:
多出現在進食大量冷飲、辛辣食物、暴飲暴食後,會有水樣便、黏液便、噁心嘔吐、食慾低下等症狀,若病情輕、無發熱、腹瀉次數每天少於5次、嘔吐不嚴重、不影響進食,可在賓館休息,自行服藥治療,藥物可選擇性服用黃連素、蒙脫石散、藿香正氣丸等,適當喝些糖鹽水。
2、急性胰腺炎:
多出現在暴飲暴食,尤其是大量進食高脂高蛋白食物後,會有劇烈腹痛、噁心、嘔吐等,容易與胃病混淆,若吃胃藥後沒有效果,應高度懷疑胰腺出問題,馬上到醫院處理。
心腦血管疾病
帶老人出遊時,一定要警惕心腦血管疾病。出行旅遊途中容易導致勞累、暴飲暴食,甚至忘記吃藥,這些行為都容易引發心血管事件。另外,感冒初愈或未愈的年輕人,也可能在勞累、暴食等情況下暴發心肌炎。
若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礎病,一定要帶齊常用藥物和必要的急救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