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已經徹底離我們遠去了,我們身上的衣服也漸漸的從短衫變成了長袖。秋季的來臨,意味著濕冷也來了。這個時候的濕氣最容易入侵我們的身體,從而就很容易導致我們腹內脹痛和食欲不振、拉肚子的現象,尤其是我們現在的飲食不節制,經常亂吃,還有長期的熬夜,就更加的導致濕氣侵入人體,形成了濕邪,非常影響我們的健康。
對於女性來說,濕氣能引起婦科病。《傅青主女科》云:“夫帶下者俱是濕症。”
因為濕氣趨下,也就是會對人體的下陰部位造成危害,濕氣重會導致女性陰部潮濕異味、白帶增多,甚至是月經不調,內分泌紊亂等。
有些女孩子怎麼減肥,都不見小肚子下去,肥大的肚子特別鬧心,你知道這也是濕氣重么?
濕氣重——小肚子大
特點:減不下去
中醫認為:脾臟能運化水濕。脾喜燥而惡濕,若脾陽振奮,脾臟健運,運滑水濕功能正常,濕邪則不易致病。濕氣重導致水濕留在人的身體內,脾胃受損,水濕也就無法順利排出來,然後慢慢的就會造成小腹的水腫,這種情況其實嚴格來說還不是肥胖,因為只有小肚子那裡會顯得比較大。
懂行的老中醫,不用看就知道,你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髮昏,打不起精神來,小腿肚子是不是發酸、發沉,感覺全身很浮腫。貪睡、心中空虛……
這些都是濕氣重,再看看自己有沒有以下特徵:
1、頭髮愛出油
2、面部油亮
3、睡覺留口水(濕氣飽和自行流出)
4、排便粘稠(不易衝掉)且多便
5、小肚子大
6、耳內濕(耳禪濕 )
7、陰部潮濕
8、小腿腫脹。
9、前胸後背起痘痘,還有腦門也是。
全中,趕緊祛濕,你的體內濕氣很重了。
加重濕氣的幾個壞習慣:
1、熬夜
十一剛過,很多人習慣晚睡。熬夜傷陰,容易引起陰虛、氣虛,不僅傷害脾胃,五臟都很受傷。要想養生,必須睡好“子午覺”,即晚上睡覺不能晚於11點,中午再睡半個小時。
2、口味重
腸胃功能好壞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油膩、過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症反應。
3、愛吃涼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激凌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給外邪創造入侵機會。因此不易過量食用,烹調時最好加入蔥、姜來減弱蔬菜的寒涼性質。
4、喝大酒
這是加重“濕毒”的關鍵因素,從中醫上來講,酒助濕邪,因此酒精盡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澆愁。
5、老坐著
久坐會使人的腦供血不足,導致腦供氧和營養物質減少,加重乏力、失眠、記憶力下降等,還會引發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頭疼、頭暈。
6、穿得少
天氣轉涼了,很多人還穿著露腳脖的褲子,趕時髦的代價是脾胃受傷。裸露腰腹會讓神闕穴和命門穴這兩個重要穴位受到寒邪侵襲,不僅傷脾胃,還會傷腎、傷骨頭。
秋季的體內濕氣重,我們應該怎樣給我們的身體除濕?除了要改掉以上的“壞習慣”,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用飲食調理自己。
1.午睡勞逸結合
過度勞累容易耗傷氣血,氣血不足會進一步加重水濕內停。因此,夜間睡眠時間往往不足,午睡也就更加重要,需要特別注意勞逸結合。
2.刮痧散熱祛濕
容易受風的部位通常是人體背部的上1/3,也就是肩背區域。背部刮痧可以使毛細血管的活性增加,更利於身體散熱祛濕。
具體操作方法是:使用刮痧板或瓷勺蘸少量精油或橄欖油以起到潤滑作用,從背部沿脊柱從上往下單向地刮,再沿著距離脊柱1.5寸寬的地方從上往下刮,然後再選擇距離脊柱3寸的地方,以同樣的方法由上往下刮。大概每個區域刮5-8下即可。
3.自製蒲公英薏苡仁茶
配方:蒲公英根、薏苡仁、赤小豆、五行草、芡實、綠茶、淡竹葉、槐花。
取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仁0.7g、淡竹葉0.2g、馬齒莧0.1g、槐米0.1g、芡實0.3g、綠茶0.2g,全部碾碎,做成茶包,每天一包熱水沖泡代茶飲,可健脾祛濕。
功效:健脾又祛濕,適合體內濕氣重者。
做法:以上材料全部洗乾淨,然後分別進行炒制,炒制後全部碾碎,做成茶包!每日取一包,熱水沖泡即可飲用,一包可多次沖泡!
此方由經典祛濕方紅豆薏仁改良而成,加入其它幾味中草藥,既健脾,又祛濕,效果升級加倍!
蒲公英有清熱解毒利尿,可瀉火除濕,可以改善濕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濕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淡竹葉能清心、利尿、祛煩躁,解渴消暑,解毒利尿,對於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口腔炎等有良好的療效。
赤小豆有健脾利濕、消腫解毒功效。薏苡仁,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芡實歸脾、腎經,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槐米具有較強的涼血止血功效。馬齒莧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腸經。清熱解毒,利水去濕,散血消腫之效。
4、少吃鹽,多健脾
吃東西比較重口味”的朋友往往都比較容易惹來濕氣,因為重口味”會加重對脾胃的負擔,大家在飲食上少吃多鹽食物,並且多吃一些流質和五穀類食物。
身體有2個“祛濕口”
1、肘窩——曲池穴
曲池穴位於肘橫紋的外側端,屈肘取穴,在手肘關節的彎曲凹陷處。
中醫認為,大腸經的濕濁之氣都聚集在曲池穴。按摩曲池穴可以治療上肢癱瘓、肩肘關節疼痛、高血壓、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急性胃腸炎、感冒發熱等。
2、膝窩——委中穴
委中穴位於腿窩的中心點上,走的是膀胱經。
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祛濕排毒“通道”,而委中穴就是這個通道上的出口,如果這裡被堵住,濕氣就很難從身體排出,關節炎、腰酸背痛等疾病就會發生。
平時可以按揉委中穴,每次敲打36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