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把維生素C泡騰片當作營養補充劑來服用。

但是,你不知道的是:

泡騰片服用不當,可能要人命!

央視紀錄片《見證》之“藥案尋蹤”節目中播出了一個關於嬰兒服用泡騰片的案列,令人扼腕:

一個年僅18個月幼兒,因為家長錯誤方式服用泡騰片,導致孩子窒息並最終因腦部缺氧時間過長,在重症監護室搶救一天後無效最終死亡。

事件回放:

18個月大寶寶因為感冒發燒,在一家省級醫院掛吊針。除了輸液,醫生還配了兩盒藥,一盒是“泡騰片”。

輸完液後,母親從標明“口服”的“泡騰片”盒子裡拿出一粒直徑約6毫米的藥丸,塞進寶寶嘴巴,“嘴巴張開,再喝點水下去。”

沒想到,過了10多秒鐘,孩子的手腳突然抖動起來,緊接著開始劇烈地咳嗽,嘴邊也慢慢變成了青色。“當時就感覺他肯定是噎著了。”

拍背、催吐等方法試過後,症狀還是沒得到解決,孩子的心跳和呼吸已十分微弱,隨後被送進搶救室手術。切開氣管後,醫生取出已化為一攤水的泡騰片殘液。

不幸的是,孩子最終因腦部缺氧時間過長,搶救無效死亡。

必讀君就此事采訪了新世紀健康管理學院健康教育專家、新世紀婦兒醫院藥房主任執業藥師孫玉靜,請她就泡騰片是什麼、如何服用等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

泡騰片是什麼?該怎麼吃?

特邀專家

孫玉靜:新世紀健康管理學院健康教育專家、新世紀婦兒醫院藥房主任、執業藥師、主管藥師,從事藥學相關工作17年,臨床藥學工作近10年。擅長兒科、孕期哺乳期用藥指導及健康教育。

必讀君

泡騰片是什麼?

孫玉靜藥師:為了更好的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一個基本概念——劑型:就是藥物供使用之前製成適合於疾病的診斷、治療或預防需要的給藥形式。

而泡騰片就是多種藥品劑型的一種,與普通片劑不同,泡騰片利用有機酸和鹼式碳酸(氫)鹽反應做泡騰崩解劑,置入水中,即刻發生泡騰反應,生成並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狀如沸騰,所以名為“泡騰片”。

必讀君

為什麼不正確使用泡騰片會導致患兒窒息呢?

孫玉靜藥師:

1.作為臨床藥劑師,我也曾遇到過同樣的問題咨詢,為了更好的體驗口服泡騰片的感受,我也曾親自口服過維生素c的泡騰片(神農嘗百草的即視感!)。當時的反應就是口腔內有大量的氣體產生,人會不由自主地有吞咽的反應,將過多的氣體咽下。口腔受到刺激後又會產生更多的唾液,唾液的增加又加速泡騰片的溶解。

如果大量二氧化碳氣體急劇充斥氣道,數分鐘內有缺氧、引起窒息的風險。

2.一般泡騰片由於制藥工藝的需要,片劑通常會很大,而大藥品本身也會造成幼兒誤服後的卡殼。

3.危機發生時,如果是成人很容易採用催吐,或主動吐出的方式減少進一步的傷害,但是兒童很難配合,甚至兒童因害怕、難受而哭鬧,會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所以,

千萬不能幹吃泡騰片!

不能吞服泡騰片!

必讀君

給我們的家長們講講泡騰片的正確使用方法吧

孫玉靜藥師:

1.不同的泡騰片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國內開發的泡騰片劑類型有外用型(比如陰道泡騰片)和口服型(比如,維生素泡騰片)兩大類。

2.應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醫師或藥師的交代服用或使用泡騰片。

3.任何藥品或保健品及外包裝必須放置於兒童不易接觸的地方。

4.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藥品,包括泡騰片。

5.一般用於口服的泡騰片,基本用法是:將泡騰片取出,按照醫囑要求的藥片劑量(一片、半片)放置於冷水或溫水中,等藥片完全溶解、變為澄清的溶液後,才可以服用,不能直接吞服。

必讀君

嬰幼兒可以吃泡騰片嗎?

孫玉靜藥師:

說“吃”不夠准確,應該用服用會更好。

泡騰片本身是有不少優點的:

①劑型新穎,服用方便、起效迅速;

②口感好,患者依從性好,特別適用於兒童、老年人以及吞服固體制劑困難的患者;

③1~5分鐘內快速崩解;

④生物利用度高,能提高臨床療效;

⑤偏酸性,可增加部分藥物穩定性和溶解性;

⑥由於崩解產生的大量泡沫增加了藥物與病變部位的直接接觸,可以更好地發揮療效,所以泡騰片還用於口腔疾病、陰道疾病等的防治用藥;

⑦便於攜帶、運輸和貯存。

只要嚴格按照醫囑劑量和藥師藥品使用說明服用泡騰片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必讀君

網上有一種說法是:2歲以下嬰幼兒不宜服用泡騰片。是這樣嗎?

孫玉靜藥師:

泡騰片劑型不是幼兒年齡的禁忌,而是與適應症和計量等更相關。除非是藥品說明書上由於制藥工藝等原因註明不適合嬰幼兒使用。所以建議還是一定要遵醫囑。

必讀君

嬰幼兒藥物泡騰片制劑還有哪些?

孫玉靜藥師:

例如阿司匹林泡騰片、乙醯氨基酚泡騰片和乙醯半胱氨酸泡騰片等。雖然藥品名稱上沒有標明嬰幼兒阿司匹林泡騰片等字樣,但是以上藥品只要在適應症范圍內,在醫生的醫囑下,嚴格遵守藥品正確使用說明。嬰幼兒是可以使用泡騰片制劑的。

必讀君還要特別提醒廣大家長:

有的維生素C泡騰片因為顏色鮮豔,口感香甜,很容易吸引小朋友,他們很可能會誤認為這是糖果或飲料,錯誤或大量服用均可能導致嚴重後果,所以家長還要做好防護,將藥放在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

各位爸爸媽媽也要提高安全意識,不要犯“想當然”的常識性錯誤!你們是孩子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