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儘早發揮孩子的能力,怎樣對孩子進行教育呢?

很簡單,如果孩子已感到了你的關心和愛撫,這就說明你已經在教育他了。這種教育訓練是細小而煩瑣的。不要忽略孩子言行的細節。所謂言必有原,行必有因。要抓住各種良機,學會在小事中理解孩子。

如果父母在教育過程中去關注孩子更多的細節,懂得如何在細節中教育孩子,善於抓住和利用每一次教育契機,那麼成功的教育將不再是一句空話,這樣的教育會化成一陣陣沁人心脾的春雨,滋潤著孩子的心靈!

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意義,父母要懂得從細節上去感知孩子的需要。“不積細流,無以至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細節就相當於這裡所說的“細流”、“跬步”。

父母應感知孩子的需要,這會使你收穫更大,因為孩子的進步和你的收穫是一點一滴堆積起來的,沒有小的成功,哪來大的收穫?

蒸汽機發明者詹姆斯·瓦特出生於貧寒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窮苦的木匠,母親負擔家務,童年的瓦特體弱多病,無法接受學校的正規教育。街上的孩子們見他不上學,常常叫他“懶孩子”和“病包子”。

其實,小瓦特自尊心很強。他也渴望讀書,父母拗不過他,只好答應抽空教他讀書、寫字和算術。

童年的瓦特學的知識雖不多,但他卻記得很牢固。

他六七歲時,一位客人來看望他父親。客人看見瓦特正拿著一支粉筆在地板上、火爐上畫些圓圈和直線,便關切地對他父親說:“你為什麼不送孩子進學校學些有用的功課呢?在家裡亂畫,豈不是白白浪費時光嗎?”

瓦特的父親笑著回答說:“先生,您仔細看看,我的孩子在畫什麼?”

客人好奇地走過去看了一會兒,恍然大悟:“啊,原來是這樣!這孩子畫的是圓形和方形的平面圖哇!這不是浪費,是在演算一個幾何學上的問題。”客人說完後,讚許地拍了拍小瓦特的肩膀。

瓦特8歲時,到外婆家做客,外婆讓小瓦特去廚房燒水。一會兒,水燒開了,壺蓋便不斷地一開一合,啪啪地響。瓦特好奇地看著,他覺得那壺裡好像有個白鬍子老頭兒,在亂跳亂叫。

這是怎麼回事呢?瓦特目不轉睛地盯著上下不停跳動的壺蓋,想弄清其中緣故,不知不覺竟在爐子旁邊待了一個多小時。

這時外婆進來了,發現小瓦特盯著“譁譁”作響的水壺發呆,忙問:“孩子,你在做什麼呢?”

“外婆,這壺蓋為什麼會動呀?”瓦特回答著,但頭也沒抬一下,仍然看著那跳動的壺蓋。

“傻孩子,那不是因為水開了麼!”

“水開了,為什麼壺蓋就動呢?”瓦特繼續追問。

外婆笑了笑說:“水開了,壺裡就有水蒸氣了,是水蒸氣掀動了壺蓋呀!”

“噢!原來那'白鬍子老頭'是水蒸氣呀。那麼,水蒸氣又是怎麼來的呢?”

“是水燒開後變成的。”外婆一邊忙著拿走水壺一邊回答著。

“那麼,我坐在壺蓋上水蒸氣能掀動我嗎?”瓦特還是窮追不捨地問。

外婆終於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瓦特的問題了,搖搖頭,笑著走了。

可瓦特卻沒放棄這個問題,他一直在想,要是把壺裡的水增加幾千倍甚至幾萬倍,其力量就一定會變得很大了,那又會怎麼樣呢?是不是能掀動很重的東西呢?

瓦特就是這樣善於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他的這個想法,促使他長大以後在這一方面不斷探索。

20歲那年,瓦特成為格拉斯哥大學裡的儀器修理工,一有機會他便去閱讀科學書籍。正是這些書籍,為他打開了科學知識寶庫的大門。

1764年,格拉斯哥大學裡的一座紐科門大氣式蒸汽機模型壞了,讓瓦特修理。修理完畢,瓦特在汽鍋裡放了水,機器便發動起來。可是,幾分鐘後便停了:什麼緣故呢?他頭腦中閃出了一個問號。

經過仔細琢磨,瓦特發現這種機器有嚴重的缺陷,那就是汽筒裸露在外邊,四周的冷空氣使它溫度逐漸下降,蒸汽放進去還沒等到汽筒熱透,就有一部分變成水了。要使汽筒再變熱,又要消耗很多蒸汽。這樣一冷一熱,又一熱一冷反復循環,只能有1/4的蒸汽做功,其餘的都被浪費掉了。

瓦特想,解決問題的途徑,必須從保持汽筒的溫度開始考慮。可是怎麼保持汽筒的溫度呢?他查閱過書籍,諮詢過教授,也沒有找到更好的辦法。很長時間,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他。

有一天,瓦特在格拉斯哥大學草坪上散步時,忽地想到在汽筒的外邊安裝上一個“分離凝結器”,蒸汽就可以在“凝結器”內化成水,汽筒便不會冷卻而浪費熱量了。瓦特豁然開朗,立即回到了修理房間,他廢寢忘食地研究,夜以繼日地實驗,排除了重重困難,終於製成了“分離凝結器”。

1765年,瓦特發明了設有與汽缸壁分開的凝結器的蒸汽機。並於1769年取得了英國的專利。

1769年,瓦特把紐科門大氣式蒸汽機改成發動力較大的單動式蒸汽機。1781年,他將單動式蒸汽機改為複動式蒸汽機。

1782年,他又把單動式改為旋轉運動式。這樣,完善的蒸汽機終於發明成功了。

蒸汽機的發明,促成了世界上第一艘以蒸汽機為動力的輪船的誕生,促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實用蒸汽機車的問世,也促成了許多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機械裝置的發明成功,使世界工業生產進入了“蒸汽時代”,人類社會因此產生了劃時代的變革。

如果把教育比作樹,那麼孩子就是長在樹上的果實,而細節就是樹的枝葉。沒有枝葉的大樹,不能稱為真正的大樹,因為它缺少生命的活力,無法挺拔高大,更無法結出美麗而豐碩的果實;但枝葉倘若無法輸送、供給果實優質的、充足的養料,那麼也就不可能長出光鮮亮麗的果實。

所以說,細節在一定程度上是決定孩子成長的關鍵。

人們總以為教育孩子就是教他們讀書、識字、學習知識。其實,這些僅僅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個孩子從初生的嬰兒漸漸長大成人,這個過程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納入教育的範疇。

實際上,家庭教育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只要我們用心體會,細心發掘,就會發現,在我們和孩子相處的日常點滴生活中,有許多的細節值得捕捉、值得利用。

一、正確指導孩子的選擇

有人說,今天的孩子都是家庭的“小皇帝”。而事實上,他們在思想、活動上,是受到父母嚴格禁錮的“小奴隸”!

很多父母希望把孩子培養成為他們想像中的人才,並過早地替孩子選定專業方向,憑自己的喜好去培養孩子,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極為有害。

有些父母,由於自己喜愛藝術,就逼著孩子也去學習繪畫、音樂,根本沒考慮過孩子的感受,也不會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引導孩子。這樣的做法只能適得其反,很可能將孩子本身的愛好抹殺掉。

那些被父母逼迫坐到鋼琴前的孩子,根本就不是在受教育,而是在受折磨。從小就在被強迫的痛苦之中學習的孩子,怎麼能夠熱愛學習呢?在父母的皮鞭下塗抹顏色的孩子怎能成為畫家?

教育的宗旨是培養一個合格的全面人才。

對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要特別強調多方面發展。只要孩子想學的,父母都要竭盡全力來滿足孩子。只要是對孩子成長有利的事,父母都不要反對,也不要加以限制。

這樣,孩子在早期教育中就能學到大量的知識,同時,也養成了許多非常有意義的愛好。因為這些都是孩子的主動選擇,所以會充滿強烈的興趣。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找到了樂趣,在愛好之中享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對於孩子,父母不要要求他們把所有的知識都掌握得登峰造極。因為這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培養全面的人才,並不等於造就無所不能的超人。人都有缺點,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不可能面面俱到。

當孩子迷上了某種與他先天條件不相適應的事物時,父母有責任幫助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

因為多方面培養並非要求面面俱到,或平均使用力量,還必須視環境、條件是否允許而定,尤其是要根據孩子的身心特點、興趣愛好、發展前景而因材施教。

年幼的孩子天生都很自信,即使面對無法逾越的困難和無數次失敗後,這種自信絲毫不減弱。某些事情,有經驗的人早看出是不可能成功的;小孩子卻天真地相信只要堅持下去,最終會成功的。

孩子有這樣堅忍的毅力是令人讚嘆的,這種從不氣餒的精神是非常可嘉的。但是,為了讓孩子少走彎路,在孩子不能對自己做出正確判斷的時候,父母應該承擔起這一重任。

小卡爾八九歲的時候,有一天他突然告訴卡爾他不想學習語言、數學等知識了,他想成為一個英勇的武士,想成為一個威武的將軍。

為了讓他真正明白做人的道理,卡爾並沒有像一些父母那樣,簡單地否定他,而是先給他講當武士必需的條件後,再慢慢開導他。

“孩子,還記得我給你講過的那些故事嗎?那些東方的武士是多麼的英勇啊!”

“是啊,我就是想成為那種英勇的武士,行俠仗義,殺富濟貧,救助窮人。”小卡爾充滿憧憬地說。

“但是,你想過他們是怎樣成為武士的嗎?”卡爾問道。

“他們從小苦練武功,訪遍名山,拜師求藝,最終成為大英雄。”

“你想當武士很好,但我又不會武藝,我們這裡又沒有那些身懷絕技的老師,你怎麼學呢?”卡爾問道。

“我就去東方,去中國,去日本”

“那當然好,可是到了東方,你就一定能找到那樣的老師嗎?找到後他就一定會教你嗎?還有更重要的,我給你講的那些故事畢竟是故事,而且都是古代的故事,但在現實中不一定是真實的。你想想,一個人真能夠一下跳幾十米高嗎?我認為那是不可能的,那是人類的極限無法達到的。那些故事是為了給人以娛樂,給人以想像力,是人為創造的。我給你講那些故事的目的,是為了讓你學習那些武士的勇敢精神,並不是一定要讓你成為武士。”小卡爾聽到這些時,顯得特別失望,於是父親就繼續開導他。

“再說,現在的時代已經與古代完全不同了。古代的英雄和將軍,必須親自赤膊上陣,必須自己拿著刀劍上戰場拼殺,因為那時的科學比較落後、原始;而現在的將軍必須具備過人的智慧,必須掌握各種各樣的知識,而不再是僅僅憑自己的武藝去拼殺。”

“孩子,你要記住,人都各有所長,也各有自己的缺點。你要清醒而正確地把握住自己的長處。你看,你的數學、語言、文學都是非常優秀的,幹嗎要放棄它們呢?在每一個領域裡都能成為英雄,而不單單只是在戰場上。如果你成為文學家,會為人類帶來極大的精神財富,那你也就成了文學界的英雄。如果你成為發明家,為人們創造出許多有用的東西,這時你也成了英雄。你會在不同的領域中成為不同的英雄。一些你不適合做的事,你應該果斷地放棄。能夠真正面對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大英雄。”

小卡爾聽父親這樣說,頓時恍然大悟。他這時對英雄的含義才有了真正的認識,同時也明白了做人必須會爭取、也要會放棄的道理。這對他以後的人生道路起到了極大的積極作用。在他以後的人生道路上,無論面臨怎樣的境況時,他都能夠憑自己的理智做出正確的選擇。

父母有責任不讓孩子在沒有成功可能性的路上,白白耗費寶貴的生命。一旦遇到這種情況,父母應該抓住機會教他學習現實地思考問題。這樣就能引導孩子漸漸走向成熟。

能夠爭取的就盡量爭取,應該放棄的就果斷地放棄,因為這是一種理智,也是對自己的挑戰,更是對人生的一種考驗。

選擇,對一個孩子來講是十分重要的。盲目比淘氣要可怕得多,一個孩子如果只知道聽話,讓他幹什麼他就乾什麼,庸庸碌碌,肯定不會有什麼發展。而那些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知道怎麼去做的孩子,才會有出息。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正確指導顯得特別重要。否則,孩子會在不成熟的心理活動下做出錯誤的選擇,浪費寶貴的時光,甚至會誤入歧途。

二、讓孩子多嘗試

孩子可能經常從一個興趣轉移到另一個興趣,對遇到的所有新鮮事,都想試試。這時父母一定要耐心觀察,孩子興趣多樣化,表明孩子有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學習的最強動力。但是這些興趣,並不一定全部轉化為獨特的才能。剛開始的幾次嘗試,可能只是孩子的試探。

父母要領孩子到圖書館去,向他介紹各類圖書;要帶他參加音樂會,看體育比賽,聽學術演說,去專業展覽會,還要對孩子講解這些領域的特色和利弊等。或許有的父母要問,哪一個父母能有這麼多的時間和專業知識呢?你如果真的為孩子好,就要擠出時間來才行。是的,沒有多少父母能知道這麼多的專業知識,但你可以找到朋友來幫助你。經常請他們來與孩子談話做事,同時幫助別人的孩子。

孩子有了嘗試之後,一定有偏好流露出來。孩子光說喜歡哪一項,並不能說明他有那一項的特長。關鍵是孩子能不能在那一項上吃苦。如果沒有受父母的逼迫,肯在哪一方面吃苦的孩子,一定對那一方面感興趣。

小蔡6歲的時候,他告訴爸爸,要像姐姐一樣去學鋼琴。因為他當時還是一個坐不住的孩子,爸爸說不行,但他還是堅持要去,並說:“爸爸可以教我學會坐得住,我會聽爸爸的話。”

後來爸爸決定,孩子可以用練琴的時間玩玩具或做其他的事,但他還是選擇學鋼琴,父母就決定給他一個嘗試的機會。

兒子學了不久,他們就發現他的確坐不住,不想練琴。爸爸不斷地提醒幫助他,他不但不聽,還和爸爸爭吵,搞得家庭氣氛很差。爸爸和媽媽決定讓兒子退學。兒子不同意,他說:“對不起,請給我一個機會,求求爸爸。我真的很喜歡學鋼琴。”爸爸堅持停了他的鋼琴課,也並沒有責怪他。

結果,兒子後來經常自己主動到琴上去彈。看到孩子能犧牲玩耍的時間而去彈琴,爸爸這才被說服,又重新讓他上鋼琴課了。爸爸再沒有為兒子練琴的事而煩惱。

孩子的童年,不是只需要芭比娃娃和玩具汽車的陪伴,也不是只需要小夥伴們一起玩耍;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直接參與,這樣不僅能夠使他們的智商得到及早開發,培養想像力和思維能力,而且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從而正常地發展情商。

無論你有多少文件要處理,多少業務要談判,多少朋友要應酬,請不要忽略你的孩子,他(她)也需要你的時間。

耐心地觀察孩子的興趣,講個有趣的童話故事,是不需要花費你多少時間和精力的,即使你沒有托爾斯泰那樣的文學才華,也不會畫什麼插圖,你的孩子也一樣會用崇敬的眼神看著你,會感到你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父母!

所以,父母要多觀察,耐心找到孩子的興趣並培養他的興趣,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我們就應該鼓勵他去嘗試,遊戲、玩具、旅遊、參觀、讀書等都是有效的手段。

因為現在獲取知識的途徑很多,教給孩子獲取知識的方法比直接教給孩子知識更重要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