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念珠文化

今天的社會正普遍存在著一個流行的趨勢,那就是不管有沒有學佛,也不管是不是修行人,更不管是那一種宗教信仰者,幾乎人手一串念珠,究竟為什麼要帶念珠?帶念珠的意義何在?大家是否仔細思考過?

有些人把念珠當流行,有些人以材質的高貴稀有作為財富炫耀的象徵,事實上念珠固然是件極普遍的東西,但也是極麻煩的東西。何以這麼說?因為當一件東西越普遍的時候,就越會形成所謂的「泛化」。而做為一個宗教信仰者,又很容易將念珠加以神化、殊勝化,甚至偶像化;當你一走入這個胡同,就麻煩了。其實念珠不過是一個很普遍的裝飾品,又稱數珠,拿來數數字用的,至於它的本身根本不會發揮任何效用,既無神性、亦無佛性,只有物性,不過是一件東西罷了。很多老先生老太太,當他們的孫子要外出時,都會送一串念珠給他們,以保平安。可是念珠真能保平安嗎?恐怕連自身都很難保吧!要知道念珠是人類創造出來的,而不是生下來專為人類保平安的,可笑的是,許多東西一被創造來來,且賦予了神聖的定義後,人類就反被控制了,這在佛教中是一個相當大的問題。

在其他宗教也有類似的情況,人類創造了神以後,卻又說神依據祂的標準來創造人類及萬物,其實這都是人的意識型態使然,賦予了某種神聖的定義後,結果反而顛倒過來為神所控制,實在是愚痴啊!念珠長久以來不論在佛門中,或是在其他宗教裡都存在的,可是弄到後來卻都成了神聖的裝飾品,曾經看過念珠在某些友教的宗教師身上是佩在腰間的,其間還混雍著他們的宗教信物,就像我們也有我們的宗教信物一樣,可見這只是一個宗教文化,而非宗教真理。而且當它從宗教師身上流入一般信徒的手中時,又更不一樣了,它的數字可以一百零八顆到二百十六顆,甚至到五百多顆不等。現在我們要談的是,念珠在手上到底能否保平安?

若說念珠能保平安,真可謂無稽之談,或許曾經在某些人身上發揮過某些神奇的效果,但也只是概率,而非真正的現象。對佛教徒來說,念珠的真正用途是用來幫助攝心的。無論在念佛或觀想時,都可以念珠為媒介體達到一心不亂的境界。因為對一個初學者來說,在毫無憑藉的情況下,要他們好好的念佛、觀想或數息,都會有障礙。為了幫助修行人能將妄想排開,便想出了「手持念珠,口念佛號」,不要去想其他,這就是所謂的「攝心」。念珠能幫我們達到「攝心」的目的,唯有攝心方能成定,具有定力才能開智慧。所謂「攝心成定,不另他緣,若心他緣,攝之令返」,我們可以藉著念珠,將向外攀緣的心念找回來。

可惜現代人都弄擰了念珠的真正用意,又是保平安,又是發財,甚至還執著在念珠的材質上,什麼瑪瑙、天珠、菩提子、菩提根的,計較何種材質發揮多少效果。其實念珠的材質只是物質的問題,與其所能發揮的效果沒有太大的關連。唯一能肯定的是,所謂效果愈好者,所需花費的金錢一定也愈多愈貴。事實上,除了錢可以達到商人的目的外,對於修行人來說,什麼都是一樣的。

因此,手持念珠時應提高警覺、緊守正念,而不要流於盲目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