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福慧雙修」?

福慧雙修」、「福慧圓滿」,佛門中的這幾個詞讓人耳熟能詳,但其實修「福」不修「慧」的人很多,因為修福容易,修慧卻很困難。

佛門中修「慧」對於解脫有幫助,而修「福」則對享受有幫助;許多人很樂意出錢,但不願來聽經,為什麼呢?這或許和人們在學校教育中所受教育的刻板印象有關,由於教育方式的錯誤,以致於人們害怕接觸書本,接受者本身就先抗拒,再加上教的人不明要義,因此修慧就更難了。另一方面,修福人在享受的同時會不會造業?這又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了!

有些人在外面很忙碌,以為住在道場,業障就能消除,然而這樣靜不下來的人,到道場來比在外受苦受難更痛苦,因為他要貪圖的是享受外在的「鴻福」,這佛門中的「清福」他是無法享受的。一個清心修行的人,享受的是清淨無為之樂,即內心不攀緣,一切都能在此刻放下。真正地去享受坐下來的這份寧靜,慢慢地進入某一種程度,此時連風聲、水滴聲都覺得是很大的聲音,這時候福報就很旺盛了。

當我們內心不夠清淨時,世間福與樂的享受,容易使我們疲乏。這種鴻福的享受很容易膩,經常要變花樣來刺激感官,你有福報時,可以消受得了,一旦沒有福報,就造業了,殺、盜、淫、妄樣樣都來,社會動盪不安就是來自於此。如果是清福的享受,就不是這樣,它能使你在現有的環境下,去享受那種清淨怡然之樂,內心能夠平靜下來,不管條件是好是壞,都能夠知足,那就是智慧,也是善根。

所以能享受清福的人,才是有智慧的人,有這一層認識來引導我們的生活,那絕對是自在的,其中的樂趣,自己可以感受得到。在生活當中,各方面也會顯現出來,這個時候,我們的智慧就開展出來,展開以後,身、口、意等三方面會逐漸趨向於圓滿,達到無過失的身、口、意,包括殊勝、清淨、無染、不害、不可毀、不可壞、不退轉、不可動,通通可以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