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真是個又開心、又辛苦的事情,別以為嬰兒什麼都不懂,經最新研究表明,嬰兒天生就具備思維能力。只要媽媽細心觀察嬰兒的一舉一動,也就難體會寶寶的心理信息。小寶寶無法用語言動作的交流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所以一切盡在哭聲中,表情和肢體動作都能代表一定意義。


如果寶媽能了解寶寶的這種「語言」,帶起孩子來就不會那麼手足無措了,一定要學會聆聽寶寶「說」什麼!



「嬰語」解密


嬰語,即嬰兒的"語言"(baby signs),包括0-1歲寶寶的身體語言,心理語言和行為語言等,是嬰兒與外界交流和表達的方式和途徑。同時也是嬰兒表達需求和生理情況的一種自我保護能力。這個時期的寶寶不會講話,只能通過行為、表情、聲音、大便等來引起父母關注。因此,掌握正確的"嬰語"知識對養育健康寶寶非常重要。


一、不理媽媽


當寶寶不理媽媽時,就代表寶寶想睡覺了。寶寶最信賴,最親近的人就是媽媽了,在媽媽肚子裡的十個月就跟媽媽建立起了不可分割的關係,出生後天天躺在媽媽懷裡吃奶,聞著媽媽的味道,使得寶寶更加依賴了。而如果寶寶和媽媽玩了一會後,突然連媽媽都不理了,那就說明寶寶睏了,要是此時寶寶還打著哈欠,眼神渙散,那就是寶寶想馬上睡覺了。


這時媽媽不要以為寶寶生氣才不理媽媽的,因為此時的寶寶還不懂生氣,不理媽媽就是因為沒精力了,媽媽應該馬上給寶寶一個安靜的睡眠環境。



二、咧嘴笑


表示滿意愉快。一般來說,寶寶的笑來得很快,大人常發現四周並沒什麼變化,寶寶就已經牽動嘴角,笑容驟現了。寶寶笑的時候眼睛有神,兩手會同時活潑的晃動,充分散發童真的魅力。這時父母應報以笑臉,用手輕輕地撫摸嬰兒的面頰,並在他的額部親吻一下,給予鼓勵。



三、癟嘴


當寶寶癟嘴時,就代表寶寶感到受委屈了,再不哄哄馬上就該哭了。寶寶也有自己的小情緒,如果覺得自己的要求沒有被滿足,就會感到委屈,隨之小嘴就癟起來了,意思是「寶寶心裡苦啊,媽媽快來哄哄我吧」



四、表情嚴肅


寶寶的笑臉是了解其營養均蘅狀態的「晴雨表」。從寶寶的發育進程看,一般他在出生後2-3個月便可以在父母的逗引下露出微笑。但有些寶寶笑的很少,小臉嚴肅,表情呆板,這時候你就要小心了,因為這多半是體內缺鐵所造成的。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你最好連續一個星期給寶寶補鐵,很快,他嚴肅的表情會逐步消失代之以燦爛的笑容。



五、四肢鬆弛


當寶寶吃著吃著奶,四肢鬆弛做出一副懶洋洋的樣子,就說明寶寶吃飽了。寶寶在出生的前三個月長的最快,寶媽生怕寶寶吃不飽耽誤了長身體,總想讓寶寶多吃,但寶寶吃多了也不好。所以當寶寶吃著奶時,把奶頭或奶嘴從嘴裡吐出來,並讓四肢鬆弛下來時,就是告訴媽媽「我吃飽了」,這時寶媽就不要再繼續餵寶寶了。



六、抓頭髮


經常抓頭髮,可能是因為頭皮發癢。如果寶寶的頭髮很清潔,那麼媽媽就要檢查寶寶的頭上是不是長了濕疹。寶寶頭部的濕疹開始是一些小紅疹子,慢慢會形成黃色的斑片。媽媽可以用植物油輕輕擦在有頭垢的地方,軟化後幫寶寶洗掉就好了。


寶寶抓頭髮也有可能是生氣的表現。媽媽需要尋找寶寶不高興的原因,滿足他的需求。



七、吃手指


很多寶媽總擔心寶寶吃手指,覺得不衛生。其實寶寶吃手指是人家玩的正高興呢。大部分的寶寶在吃飽後又沒有睡意時,就會自己玩一會,方式就是吃手指。這個時候寶寶完全沉浸在自己快樂的世界裡,媽媽最好不要去打擾,如果覺得寶寶吃手不衛生的話,可以經常給寶寶洗洗手,保證寶寶手是乾淨的,就讓寶寶盡情的吃吧。



八、睡覺時搖頭


如果寶寶睡覺的時候不安穩,小腦袋總是左搖右晃,媽媽一定要摸一摸寶寶的額頭和頸後。如果濕乎乎的有汗,那就說明你給寶寶蓋得或者穿得太多了,寶寶很熱。出了汗頭髮粘在頭皮上很癢,所以寶寶只好搖頭解癢了。

如果房間的溫度很適宜,寶寶的穿戴也不厚,但他還是出汗搖頭,那麼很可能是寶寶缺鈣了。


希望以上介紹能為大家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