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這句順口溜可謂人盡皆知了,經常用黃芪煎湯,或用黃芪泡水代茶飲,能起到非常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黃芪味甘微溫,具有補氣升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等的功效,現代藥理學證明黃芪具有促進蛋白質合成、保肝、改善腎功能、抗衰老、抗病毒和抗腫瘤的作用。
黃芪臨床常用於氣虛所引起的各種病症,那麼什麼是氣虛呢?要搞清楚什麼是氣虛,我們首先要了解什麼是氣。氣有先天的腎氣和水谷之氣與吸入的自然界清氣組成的後天之氣的區分。先天之氣與後天之氣結合就形成了人體的真氣。那麼氣有那些分類呢?除了上面所說的腎氣(也可以說是元氣)之外,後天之氣又分為宗氣(溫煦營養心脈、肺、呼吸道等)、營氣(化生血液、營養全身)、衛氣(溫煦機體、防禦外邪)。
那麼氣有什麼作用呢?氣有推動的作用,如推動血液運行,津液的輸布、排洩的作用;氣有固澀的作用,防止血、津液異常流失;還有營養、溫煦全身以及防禦外邪的作用。那麼氣虛,也就是氣的這些功能上會有缺失,氣虛主要表現出身體乏力、少氣懶言、自汗,勞累時上述情況加重,此外還有面色淡白、頭暈目眩,舌淡苔白。
那麼氣虛又會發生在哪些髒腑呢?其實,心、肺、腎、脾皆可氣虛,哪個髒腑氣虛了,就會兼有哪個髒腑功能缺少所帶來的病狀,如:脾胃氣虛、引起的脾虛氣短、食少便溏以及中氣下陷的諸證;肺氣虛引起的咳喘無力、聲音低怯;心氣虛就會心悸、失眠健忘;氣虛水運失常引起的浮腫、小便不利;腎氣虛就會腰酸腿軟,遺尿、早洩、帶下清稀等。
搞清了這些情況那麼在日常保健就可以根據個人體質辯證加減,單味黃芪微溫,最適合氣虛有寒之人。脾胃氣虛之人可以搭配補脾益氣之人參泡水喝;脾肺氣虛之人可以搭配西洋參泡水喝;氣血不足之人可以搭配龍眼肉、紅棗泡水喝;氣虛血滯之人可以搭配玫瑰花泡水喝;氣虛津虧者應搭配麥冬泡水喝;腎氣虛之人可以搭配枸杞、紅參等
所以,善於利用黃芪的補氣之功不僅能使自己的疾病痊癒的更快,還能夠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但是表實邪盛、內有積滯、陰虛陽亢等忌用,此外,過量服用黃芪會引起頭暈、胸悶、失眠、劇烈肢體疼痛,或引起皮疹、瘙癢等過敏反應。所以大量長期服用時應該多加註意,日常保健以5-10g/天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