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源自網路

先給所有的初產孕媽媽一個問題:

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個小時在做什麼?

答案A:睡覺

答案B:找媽媽

你會選擇哪一個呢?

而所有的媽媽看了這個問題一定會心一笑,

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個小時,

還真不是在睡覺!

答案已經揭曉,

你答對了嗎?

圖片源自網路

納尼?!

寶寶耗費掉自己的洪荒之力從媽媽肚子裡出來,

還不趕緊歇一歇,養養神?!

媽媽費盡千辛萬苦把寶寶生出來,

不是也要抓緊時間休息一下,恢復體力嗎?

怎麼寶寶還在找媽媽?

怎麼找?

還沒有見過面,

他能夠分辨出誰是自己的媽媽嗎?

圖片源自網路

【找啊找啊找媽媽,我要找到好媽媽】

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

寶寶被羊水包圍,

溫暖且安全,

因此寶寶的生活很愜意啊。

可是,

忽然被推送(剖宮)到外面的世界,

太不舒服、太不適應了!

所以,

寶寶哪怕還沒有睜開眼睛,

就能夠開始哭著尋找自己熟悉的味道,

那是媽媽獨有的味道,

也是寶寶與生俱來的能力,

哪怕把他放到一群媽媽中間,

他也能夠很快嗅到自己媽媽的味道,

找到屬於自己的安全感和舒適感!

圖片源自網路

【媽媽和寶寶的皮膚接觸,具有偉大的意義】

在寶寶出生後三分鐘之內,

他的小眼睛就可以睜開了。

出生十分鐘左右,

寶寶的小手小腳就能自由活動了。

當寶寶真實地來到媽媽面前,

要給寶寶零距離地聆聽媽媽心跳的機會,

因為寶寶依舊需要延續在媽媽子宮內的日子,

讓他隨時感受到媽媽全身心的包圍。

他依舊依戀著來自媽媽的溫暖,

從而構建他對這個世界的信任。

媽媽充滿愛意地與寶寶親密接觸,

即通過產後立刻進行母乳喂養,

持續的皮膚接觸,

眼神的交互,

這樣持續整個嬰兒期,

會使得孩子在童年早期更加的獨立和自信。

PS:

在我們國家衛生計生委的愛嬰醫院審核條例當中,

要求90%的新生兒在出生後1小時內進行母嬰皮膚接觸並進行早吸吮,

並要求不少於30分鐘。

是皮膚對皮膚的接觸,

它的時間越早越好,

並具有非常重大的生理意義。

圖片源自網路

【如何做親子間的皮膚接觸?】

這是種極為簡單、極其本能的方法,

卻非常有效地緩解了寶寶的出生壓力。

讓寶寶自主地趴在媽媽的胸腹部,

等待他慢慢地睜開眼睛,

抬起頭,

依稀看到媽媽的輪廓,

看到乳房上變深的乳暈顏色,

聞到那裡散發出來的像羊水一樣的熟悉的味道。

寶寶會慢慢地往那裡挪動身體,

然後有力地含住媽媽乳房,

開啟人生中的第一次哺乳。

從此,

寶寶開始慢慢地適應獨立的生活,

媽媽開始慢慢地有了做母親的感覺。

寶寶找到哺乳的節奏,

媽媽找到配合的感覺,

一切,

水到渠成,

恬靜美好!

圖片源自網路

所以,

新手媽媽莫要浪費掉寶寶剛剛出生的第1個小時,

任由他被放置到一個遙遠的嬰兒床、

或者是月嫂的懷抱裡

嚎啕。

寶寶響亮的哭聲,

在出生的一剎那已經足夠,

剩下的時間,

好好的寵他,

忍著自己的痛

(生產痛、剖宮痛)

抱抱寶寶,

親親寶寶,

擁他在懷裡,

讓他快速的

尋找到安全的感覺,

尋找到乳汁的香甜,

尋找到來自這個世界最大的溫暖!

圖片源自網路,如有侵權,告知即刪

PS:

著名的「袋鼠式育兒」法,

重點就是寶寶與母親肌膚接觸。

臨床結果顯示,

早產或出生時體重偏輕的新生兒通過這種護理法,

能夠降低感染率,

降低罹患嚴重疾病幾率,

改善睡眠習慣,

減少體溫過低的風險。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