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40歲,人考慮問題變得現實起來。

但內心的焦灼感也與日俱增,事業何時才能達到自己所期望的程度呢?

40.jpg

尤其對一些還在職業經理人崗位呆著的人來說,雖然表面上意氣風發,但內心的誠惶誠恐通過外表的容貌就能反映出來。


記得有位北京媒體朋友來採訪我時,閒聊中談起他單位許多與我同齡的男士面色和狀態都不如我,因為我面色紅潤,整個一副精神抖擻的樣子,要知道,對於40多歲的男人來說,這樣的狀態並不多見,許多人不是被生活的壓力折磨成面色晦暗,就是被工作的挑戰摧殘得面如菜色。你說,這反映在容貌上還能精神嗎?


年過40,對於眾多職業經理人來說,是個不得不處心積慮正視的問題,是繼續打工還是自行創業?如果選擇挂靠大公司繼續以往職業生涯,那就需要你在工作中要有出色的才幹,沉穩的心態,高漲的激情等綜合要素不斷接受所在企業面臨市場風險時的冷靜應對,游刃有餘。事實上,許多職業經理人自身才華不錯,他們因所在單位赫赫有名而享有更多的機會。由於具有較好的發揮價值的平台,他們得到的來自各界的關注和追捧總是要比一些小公司或獨自創業的人更多,自身感覺也更優越。只是,這種工作崗位的穩固與否往往與企業自身的發展命脈緊密聯繫,一旦企業運轉順暢,自身也會舒心,一旦遭遇變數,那倒霉也接踵而至。


在自然界中,我們有時會看到許多有趣的現象。鯊魚的身邊總是遊戈著幾條靈巧的小魚,它們靠揀拾鯊魚獵食的殘餘為生;海鷗喜歡尾隨軍艦,因為後者的排水量可以使海裡的小生物浮上水面,成為它們的食物;在叢林中,很多種藤蘿植物是靠依附在參天大樹上得以享受陽光的。


許多職業經理人由於習慣長期依附於企業平台的發展,久而久之就會失去主觀進取的雄心和麵對挑戰時的堅韌。私底下感覺反正只要認真貫徹執行好上面的策略就行了,其餘的事一律不去操心,也不用關心,日久天長,惰性在心底里某個角暗暗的發芽,等到年過四十,他們會緊張的發現,實際上自己的棱角已經被磨平了。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創始人於斐老師認為,依附於一個顯赫的單位雖說也有一定的樂趣和自在,用不著在壓力的負荷下疲於奔命。但說老實話,一味的依賴他人,自身完全靠所在職位薪水維持生活的人,最容易削弱自己潛在的才能以及今後應對變化所具備的挑戰本能和勇氣。


  那就自行創業吧!


年過四十,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人脈資源,再不搏一把,更待何時。


當然,自己創業並不是瀟灑相隨相反而是痛苦相伴,首先你要具備良好的心態和長遠的目光。面對經營可能出現的困難和低迷時,你要鎮定情緒,千萬不能亂了分寸,面對行業政策變革、市場蕭條、前景莫測時,你必須調整方向規避風險,迎難而上,一旦當生意出現入不敷出、資金匱乏危及公司生存安全時,你則要全力以赴,妥善應對,迅速拿出行動,以度過難關。當然,這其中,你原本擁有和積累的資源和人脈也會在你的經營活動中發揮很大的作用。


既然選擇了創業,會使你“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也許並不會掙到你原先單位給予的豐厚報酬和企業顯赫品牌帶來的榮耀。但在這過程中,你竭盡所能最大限度的發揮了你的才乾和潛力,無論在思想、行為、心態上都得到了提升和高度的統一,自主自在的經營屬於自己的事業,忍受每個過程帶來的煎熬和痛苦,當然也享受結果帶來的歡樂和欣喜,這種感覺也確實美妙無比。


正如幾年前曾經非常流行的一本《富爸爸,窮爸爸》書中講到的那樣,假如你弄懂了生活這門大課,做任何事情你都會游刃有餘。但就算你學不會,生活照樣會推著你轉。所以生活中,人們通常會做兩件事:一些人在生活推著他轉的同時抓住生活賜予的每個機會;而另一些人則聽任生活的擺佈,不去與生活抗爭。


年過四十的職業經理人,在社會中浸潤多年,也應該迅速做出生活給予抉擇,抓住屬於自己的每個機會了。


在有影響的某財經媒體組織的大型商務活動上,作為主講嘉賓的我結識了許多在商界呼風喚雨的人物,這些人的形象和聲音多次出現在主流的傳播工具中。


說老實話,他們以及他們所代表的名聲震天的企業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自然也就不需要我來做更多的闡述了。我更關心的是,他們為什麼會有今日之成就。除了運氣好之類的東西外,還有什麼能支撐他們一路披荊斬棘走到今天並取得輝煌之成就呢?


事實上,在若干年以前,他們也曾經有落魄、無奈之舉,只不過內心的掙扎和痛苦在經歷了徘徊後終於選擇了自己決定自己命運的道路。


前段時間,接觸了好幾位40左右的企業總監級人士,從他們述說中,好像一邊倒的都對現有的職位、待遇或工作環境產生了厭煩,感覺自身的激情正在泯滅,鬥志正在消退,為此他們想請我幫助他們物色新的發展空間,一旦找到合適的平台,他們也希望藉此打造事業第二春。隨著交流的不斷深入,我發現其實他們自身條件都很優秀,為此有些奇怪,當然囉,幫助他們物色新的價值施展舞台這是沒問題的,但問題是,他們為什麼不嘗試自己做老闆呢?


照理,他們完全有這個條件和理由也有這個能力啊!


  看來,他們身上缺少些東西。


  到底缺少什麼呢?


寫到這裡,我不由想起這樣一則故事:


巴拉昂是一位年輕的媒體大亨,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迅速躍身於法國五十大富翁之列。


他死後,遺囑中說到:“我曾經是一位窮人,在以一個富人的身份跨入天堂的門坎之前,我把自己成為富人的秘訣留下,誰若能通過回答'窮人最缺少的是什麼'而猜中我成為富人的秘訣,他將能得到我的祝賀,我留在銀行私人保險箱內的100萬法郎,將作為睿智地揭開貧窮之迷的人的獎金,也是我在天堂給予他的歡呼與掌聲。


  人們紛紛寄來答案。


有人說:“當然是金錢了,有了錢,就不會再是窮人了”; 有的說:“是機會”;有的說:“是技能”;還有的說是:“是幫助和關愛。”……總之,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在這位富翁逝世週年紀念日,他的律師和代理人在公證部門的監督下打開了那隻保險箱——在48561封來信中,唯一與巴拉昂的答案符合的,卻是一位叫蒂勒的小姑娘的回答:


  窮人最缺少的是——野心。


雖說把這個故事拉進來有些牽強附會,但同樣的道理是,我們許多優秀的人士恰恰缺少的是創業的決心和野心,所以他們滿腦子想得也都是去如何打好工和做好工,當然,這是無可厚非,但從我和他們接觸中發現有些人士的心態是需要調整,否則不與時俱進,不以科學的發展觀來規劃自己職業生涯的話,恐怕更多的會自尋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