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時下的車路士來説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在1-2兵敗奧脫福之後,車路士已經落到了第五的位置,而且一旦被曼城擊敗,和前四的距離很可能會被拉開到5分。兵敗般尼茅夫、屈福特的苦果,如今必須要承擔。而且另一方面,球隊並沒有像2012年一樣捨棄聯賽、主注歐聯的資本。首回合主場對巴塞隆拿,雖然憑藉韋利安的出色發揮,換取了場面的優勢和一度的比數領先,但基斯甸臣的失誤最終讓巴塞成功地拿到了寶貴的作客入球,也拿到了第二回合的優勢。而且,干地使用的無鋒陣缺乏中鋒的衝擊、保護,並沒有最大化韋利安的能力、轉化為更多地入球。同時換人過晚,也是球隊後場壓力過重、繼而失誤導致失球的主因。雖然1-1比數乍看不差,但車路士晉級的機會已然小了很多。干地在啟用基斯甸臣之後,強強對戰連續七場不勝,上限不足、下限不穩,僅僅通過抱怨管理層支持不夠、資金不足,還遠遠不夠。對曼城,相比阿仙奴來説車路士的確有一些底牌。後場的層次更為豐富,雖然同為低位防守,但後衞之間彼此的補位也更為熟練和縝密。這也的確是干地更加看重的細節。

同時,由於車路士擁有韋利安、夏薩特和莫拉達,縱向能力在英超依然屬於頂尖一檔,同時具備更出色的持球能力,也具備更多的套路組合。雖然支點作用同樣缺乏(更多地依靠韋利安在邊路穩定控球),莫拉達當下背身的腳步與核心力量都比較缺失,但是車路士可以將進攻重心放在費蘭甸奴(今場比賽或許因傷無法出戰)或者根度簡所在的區域。這也是車路士陣地戰進攻為數不多可以利用的區域。但是,車路士當下這個體系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大衛雷斯淡出正選陣容,基斯甸臣上位,意味著整個後場的運動能力嚴重下滑。細心的球迷朋友可以注意到,在歐聯分組賽對馬體會的比賽中,大衛雷斯是能經常支援覆蓋到中場的,甚至與巴卡約高進行換位,並且成為成功凍結基沙文的關鍵。但是如今,球隊後場必須依賴中場的反哺回撤。對巴塞的比賽中,法比加斯經常回撤到後防線上(尤其是基斯甸臣和艾斯派列古達之間的區域),這一方面是因為法比加斯單防能力存在缺陷,但另一方面也是後場所需。

後場三人組合上搶能力,魯迪加、艾斯派列達、基斯甸臣依次遞減,但是魯迪加上頂後太容易失去重心,很容易在防守過程中把身體甩出去(如對巴塞時防守美斯和保連奴的動作);艾斯派列達在上搶後無法橫移保護,在法比加斯回撤之後意味著他無法保護中場;基斯甸臣一旦上搶,就很容易成為對方前鋒單爆的對象(如上週末的盧卡古)。三個人哪怕是跑動能力最強的魯迪格,距離大衛雷斯的身體素質都相差甚遠。這就導致了更為嚴重的問題,球隊很難以匹配高位逼搶的戰術。雖然意大利足球並不以高位逼搶為主,但球場上同樣需要足夠的侵略性佔據空間。目前的情況是,即便是球隊希望通過高位壓迫戰術應對對手,後場的球員也無法匹配。

後場三人和阿朗素的速度,都無法保證對身後球的保護,也無法讓隊形整體壓上提前,更無暇保證高位之後的空間封堵與覆蓋。這些僅僅依靠簡迪是遠遠不夠的。車路士如果想限制住曼城,重要的在於簡迪、摩西斯、艾斯派列達這一區域。三人防守小組,能否儘可能地限制住大衞-施華和辛尼。可以預見的,辛尼會不斷地衝擊艾斯派列古達的身後,曼城也會從這一側從容地進入到車路士禁區底線。但簡迪會抵消掉一部分施華的威脅的。這樣的討論前提還是捷西斯無法出場,一旦捷西斯可以出場,巴西新星又能在基斯甸臣防區開闢出一片天地。而另一側,迪布尼和史達寧,甚至包括橫走遊弋的貝拿度施華,都是利用空間的好手。

曼城是英超當下唯一一支,具備多個打開空間的球員(最強的是捷西斯和施華,辛尼能拉開縱深),同時還有多個利用空間的球員(迪布尼、史達寧)的球隊。這也是其他球隊難以防守、也難以打出反擊勢頭的原因。而且當曼城的對手打不出進攻勢頭的時候,利用曼城後場防守球員的弱點,也無從談起了。所以對曼城,車路士需要消耗對手的手段,這也意味着莫拉達的正選、而不是無鋒陣。而且為了配合莫拉達,韋利安和法比加斯都是必須要正選出場的。同時甚麼時間換上基奧特,也將是決定比賽結果的換人。不過考慮到干地一貫換人慢的弱點,尤其在強強對戰中就愈發凸顯,或許車路士恰好在體能衰竭的時候被射入一球、或者被擴大比數。而且如果像是上一場對曼聯這樣使用442,基奧特後備入替的目的同樣難以達到。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