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好睡不香?泡一泡,保你一夜好眠!今晚就試試

原創 家庭醫生雜志 2018-03-01 16:22:53

玩手機大腦太興奮了,思慮太多……人總有各種各樣睡不著的理由。想睡無法入睡,輾轉反側的滋味令人難受。

中醫認為,睡眠障礙多為情志所傷,飲食不節,勞倦思慮過度,久病,年邁體虛等因素引起的髒腑功能紊亂,氣血失和,陰陽失調。

治療睡眠,中藥足浴是方法之一。《黃帝內經》有記載“陰經集於足心”——人體五髒六腑在足部都有相應的投影。

中藥足浴,利用內病外治原理,藥物透皮吸收療法,適當溫度的藥液與足部接觸,擴張了局部毛細血管,改善了微循環,加強全身血液循環,具有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肌肉痙攣的良好作用。

此外,選取不同配伍的中藥進行足浴,通過藥物透皮吸收,又同時具有藥物的治療作用。

在這裡為大家提供一個基本沐足藥方:

黨參30克,白術30克,黃芪30克,酸棗仁20克,夜交藤30克,碎磁石30克。

其中黨參、白術、黃芪健脾益氣,配以酸棗仁、夜交藤以滋陰寧心安神,碎磁石平肝潛陽、安神鎮靜。

不過,中醫的魅力在於辨證論治。睡眠障礙在中醫學中分為肝火擾心、痰熱擾心、心脾兩虛、心腎不交及心膽氣虛5種基本證型,具體還需要根據不同證型辯證加減。

沐足的時間:最好是睡前20分鐘,將上述沐足方用布包包裹後加水3000毫升,浸泡10分鐘,煮沸10分鐘後取汁。

沐足前,要檢查藥液溫度,水溫不宜超過45攝氏度,尤其糖尿病患者更要嚴格控制水溫,謹防燙傷。

在進行足浴的同時,若能配合足部按摩,能明顯緩解疲勞,改善症狀。

常用的足部穴位介紹如下——

  • 湧泉穴:在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

  • 太溪穴:在足內側,內踝後方,位於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註:內踝尖為內踝的凸起處)

  • 照海穴:在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

  • 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即我們手部第2~5指並攏時,中指近側指間關節橫紋水平的4指寬度為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 提醒:有腳部疾病以及糖尿病人群,謹慎泡腳。

作者 /陳秀華(中華中醫藥學會外治法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院傳統療法科教授)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