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在中醫中公認屬於消渴的范疇,中醫所講的消渴也不一定是糖尿病。消渴是中醫的一種疾病,以多飲為主,在《黃帝內經》中就有描述。

中醫講消渴分為三種類型,分別為上消、中消和下消。上消關乎肺,以口乾多飲為主;中消責在為,以消谷善飢為特徵;下消因於腎,以小便量多為主。但是臨床上所見典型的糖尿病以多飲,多尿,多食,消瘦,上中下消並見。而臨床上不典型的糖尿病消渴的症狀多不明顯,往往在體檢的時候發現。這種病人症狀不多,口渴也不明顯因此在辨證論治中,不能算作消渴的范疇,應當根據脈象,舌象,已經患者口述的不適症狀,統一為一個證,再進行選方用藥。

在《中醫內科學》中,上消可以選用消渴丸治療。可以運用麥冬、百合、白蜜滋養肺陰,補充肺陰的不足,用黃連苦降,清肺中虛熱,並且有苦味的藥物大多都有降糖的作用。中消可以選用白虎加人參湯進行治療,白虎湯清胃火,除煩躁,人參養陰生津,並且能夠益氣,是治療熱象明顯並且導致人體氣陰兩虛的好方劑。下消腎陰不足者可以滋陰養腎,選用六味地黃丸。陰陽皆不足的可以選用金匱腎氣丸。在《金匱要略》中記載:“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腎氣丸主之”,這是對於消渴病應用腎氣丸最早的記錄,可見在古代就已經認識到陰陽不足導致的消渴,要用腎氣丸治療。

至於具體選方加減應該到正規醫院,切不可盲目試藥,切切。

由於當今社會生活習慣的改變,糖尿病這種疾病越來越多了。而我國的糖尿病流行情況呈現出快速上升和年輕化趨勢。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約1.14億人已經確診為糖尿病患者,其中18歲及以上成人佔11.6%。而五年前中國糖尿病患者是9200萬,四年間多出2200萬人,平均以每年550萬例的速度增長。這個數據還真不是危言聳聽。

現代醫學來講,臨床上講糖尿病分為兩種,一個是1型糖尿病(發病年齡輕,大多<30歲,起病突然,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症狀明顯,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為首發症狀)還有一個是2型糖尿病(常見於中老年人,肥胖者發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壓、血脂異常等疾病。起病隱襲,早期無任何症狀,或僅有輕度乏力、口渴)。

而針對祖國的傳統醫學,講究的辯證論治。雖然在中醫概念中沒有“糖尿病”這種說法,但早在《內經》中就已經提到一個“消渴”的概念。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是“三多一少”: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減少。中醫將糖尿病的“三多”稱謂為“三消”,即“多飲為上消,多食為中消、多尿為下消”。其病機與“虛”(氣虛、陰虛)、“燥”(燥熱)、“血”(淤血)有關。

常見的幾種分型:(1)陰虛熱盛型:症以口渴喜冷飲,易飢多食,急躁易怒,怕熱心煩,溲赤便秘,舌紅苔黃。 (2)氣陰兩虛型:證以倦怠乏力、自汗盜汗,氣短懶言,口渴喜飲,五心煩熱,心悸失眠,溲赤便秘,舌紅少津,舌體胖大,脈弦細。證以形寒怕冷,面色蒼白無華,耳鳴腰酸,時有潮熱盜汗,四肢欠溫,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舌質淡紅,舌體胖嫩,邊有齒痕,苔薄白或白膩,脈沉細或細數無力者。

小編小大夫一枚,多謝點贊和關注,右上角

糖尿病在中醫學中稱消渴。是因稟賦不足,情志失調,飲食不節,勞欲過度,導致陰津虧報,燥熱偏盛,出現多飲、多食、多尿、形體消瘦乏力,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疾病。

本病的基本病機為陰虛燥熱,陰虛為本,燥熱為標,故以清熱潤燥、養陰生津為本病治療。

根據病情中醫分證論治分為以下幾型。

1.肺熱津傷

證候:煩渴多飲,口乾舌燥,尿頻量多,煩熱多汗。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洪數。本證主要病機為肺熱熾盛,津淑失布。以口渴多飲,口乾舌燥,尿頻量多為審證要點。

治法:清熱潤肺,生津止渴。

方藥:二冬湯或玉泉丸

2.胃熱熾盛

證侯:多食易飢,形體消瘦,大便乾燥,口渴,尿多。苔黃燥,舌干質紅,脈細數。

治法:清胃瀉火,養陰增液

方藥:玉女煎丸或選用白虎湯加人參湯。

氣陰虧虛

證侯:口渴引飲,能食與便溏並見,或腹脹,飲食減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形體消瘦。舌質淡紅,苔白而干,脈弱。

治法:益氣健脾,生津止渴。

方藥:七味白術散。

證侯:尿頻量多,渾濁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軟,乏力,頭暈,耳嗚,口乾唇燥,皮膚乾燥,或五心煩熱,骨蒸潮熱,盜汗,遺精等。舌質紅,苔少,脈細數。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