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喵老師之前就聽家長們說,孩子才3歲多,就報了舞蹈、英語、鋼琴、畫畫等各種興趣班,其實我也不想給孩子這麼大的壓力,可是孩子的同齡人都會這些,如果我不逼孩子一把,孩子會落後的,我也想做個好家長,但是沒辦法。


就像標題說的那樣,現在不給孩子壓力,不逼孩子,將來落後、沒前途怎麼辦?孩子將來吃苦怎麼辦?


但其實這些都恰恰透露著家長們的焦慮,而這樣的焦慮往往讓我們更注重結果,而忽視了孩子本身的情緒與感受。接下來,小喵老師就分享一個俞敏洪的觀點,希望家長們能有所收穫。


「我覺得孩子的健康成長就像一棵樹一樣,他是有時間段的。你可以給他澆大量的化肥,這個樹長得很快,但到最後他實際上可能是病態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有這麼多小天才長大以後后發力、爆發力差的原因之一。」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在今年兩會期間接受採訪時說。


保持平和心態


面對孩子的成長,一定要永遠保持心平氣和的狀態,保持給孩子正能量的狀態。這件事情說起來容易,但是真的做起來不那麼容易。


現在所有的家長和老師們琢磨一下,自己平時講話多少是正能量的,多少是負能量的?!我發現百分之七八十的家長說話一直都是負能量的,抱怨的口氣。我們在孩子面前不自覺的評價社會不好的東西,習慣於把自己在社會中間的失落,所得到的不公平轉化成怨氣再散發出來,負面態度一定會影響到孩子,孩子看世界也是負面的。


比如說孩子考試回來考了70分,第一個反應就是你怎麼這麼笨,怎麼只考了70分?你的孩子考到了95分,孩子回來說:「媽媽,我今天考了第二名。前面還有第一名。」你有可能說我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考到第一名。你覺得這句話是鼓勵?其實是特別充滿負能量的話,其實孩子從內心希望得到你百分之百的肯定,你的讚揚,希望得到你說考第二名真不容易,你太完美了,不一定非要第一名。


結果你卻說,下次一定要考第一名,這樣孩子就充滿壓力了,你對他傳遞的是對他的失望。到最後,慢慢積累起各種各樣負能量。畏首畏尾的情緒,面對困難不願意去克服,能拖拉儘可能拖拉。


學會緩解孩子的壓力和情緒


現在的家長,不是忙於工作,就是忙於各種人情世故,生怕孩子落後、吃虧,無法容忍孩子的錯誤,遇到事情也只會採取打罵的方法。試問你多久沒有跟孩子好好面對面交流了?家長要抽出時間和孩子面對面地交談,專心地看著孩子,認真地聽他說話。只有父母肯把心交給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給父母。這樣,你才能了解孩子心理壓力的真實情況,才能夠針對問題幫助他們。


其實現在每個孩子的心裡都存在一些壓力。但是近些年,我們開始普遍感覺到壓力和焦慮。普通的老百姓都給他們孩子施加了考北大清華的夢想,大家都互相比。這樣就影響到了孩子們,孩子們倒過來就互相進行比較,比較之後孩子壓力就會很大,不光是比家庭背景,比自己穿的好不好,還要比自己學習成績到底好不好。孩子也有很大的壓力。


這就要看父母什麼反應了,如果父母進一步的反應是:「你就必須成績給我弄好,你不能給我丟面子」,那這個孩子的壓力就更大了。


如果父母能告訴孩子說,不管是家庭背景不如人家,還是成績不如人家,都不能決定你未來終生的命運和終生的幸福,你終生的命運、幸福是建立在什麼什麼東西之上的(這話是我老給我的孩子說的話),至少可以緩解他們的一些壓力。


父母能做到的,是盡最大努力去緩解孩子的壓力和情緒,並且還能保持孩子對於生命和未來的熱情,這件事情其實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也不容易做到。


為孩子制定不可違背的規定

要從小到大為孩子制定永遠不可違背的規矩,你這個規矩是合情合理通人性的,如果不合情合理他們就會反對。


什麼樣的規矩是「規矩」呢?比如,從小到大,我母親都有一個對我要求的「規矩」,就是每天早上去上學以前,要把地給掃乾淨,把床上的被子給疊起來,沒有商量餘地的,不做好就不要去上學,我就只能做。所以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一直到高中畢業的每一天,這件事情就沒有變過,沒變過的結果就是我養成了非常好的習慣。


不要忘了這樣的一個習慣,背後延續了另外一個未來對孩子的成功來說極其重要的能力,就是有條不紊的能力,而有條不紊實際上是一個人能做成事情很重要的能力環節。


再比如,我兒子現在十三、四歲,上網比較多,而且他們學校要求全部用電腦寫作業,這樣一來,我發現如果他上網是有問題的,所以我就給他定一個「規矩」:第一,可以上網;第二,上網的時間要控制,除了上網用電腦做作業以外,剩下來上網看其它信息、查東西等等的時間不準超過一個小時;第三,由於打遊戲很容易上癮,所以原則上嚴禁用計算機打遊戲。


每個禮拜都可以打一次遊戲,我給他買了用電視機接上的動態立體遊戲,他可以把同學帶過來打,但是電腦不能打;第四,他有自己的書房,但任何時候房門都不用關上,我隨時進去都能看到他,而且他的書桌是不能背對門。我不是要窺探他的隱私,而是因為在這個年齡必須監督他,因為有些網上的東西是不能看的。


我兒子知道這個「規矩」是不能違背的,「我要把門鎖上了你能拿我怎麼辦?」我說,那還不簡單嗎,一腳就踹進去了嘛!當發現這個「規矩」,是他完全不能破,破了以後會有嚴重後果的時候,他會一直遵守。


當然規矩定的要合理,我覺得我的規矩定的對十三、四歲的孩子來說是合理的。他在看網上的視頻時,有時候我也會停下來,問幹什麼呢,爸爸跟你一起看看嘛,但是倒過來,如果走過去說,你怎麼又在看視頻了?你的家庭作業還沒有做完呢?還有沒有自覺啊?你還要不要臉啊?你說,孩子後面是什麼反映?那一定是崩潰性反映,但是我們的很多父母就是這樣對孩子說話的。


再一個當定好規矩以後,夫妻兩個一定要一致,不一致的話是很容易被孩子利用的。孩子從一歲開始就知道如何利用父母之間的不同,來為自己獲取最大利益,這是生物性所決定的,更別說小學和初中的孩子,太容易通過察言觀色來怎麼樣,有的孩子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還會挑起父母之間的不和。


給孩子傳遞情商和逆商比什麼都重要


大家稍微想一下,大學畢業以後進了社會,學習能力儘管依然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重要的是抗打擊能力!!這就是逆商,是一個你能夠面對失敗毫不在意,並且面對某種有風險的或者需要突破的事情,你也敢於去嘗試的一種心態。


我這樣的心態,可以從我高考考三年看出來。這個心態我覺得非常好,我能看到自己的進步,這個很了不起。其實我的命挺不好的,第一年因為當時中國整體上英語水平比較差,所以大專錄取分數定在了40分,但是我考了33分,第二年大專錄取分數線提高到60分,但是我考了55分,總是差那麼幾分。


這樣很痛苦,但我還是去考第三年,因為我認為在農村待下去一輩子就完蛋了。其次,我覺得我看到了我的進步,33分、55分,第三年就是77分,77分無論如何就能進大專了。我當時目標就是進大專,把農村戶口轉成城鎮戶口,就這麼一個簡單的小小的理想,但是沒想到第三年英語分數出來,我考了95分,所以我就進入北大了。你有受挫折的能力,一步一步往前走的話,你就會走到你自己都意想不到的高度。


今天為止我站在這兒,我認為儘管我搞不了頂尖的科技創新,因為這個真的需要頂尖的智商,但是在人文社科方面和語文方面我用努力補上來了。補上后,情商和逆商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當你有逆商的時候,你會發現人生當中出現的很多困境、痛苦、失敗,甚至是在為你未來一個更大的目標在做準備,讓我們的孩子們有這樣的胸懷不太容易,但是我們大人是應該有這樣胸懷的,一旦有這樣的胸懷,就不會太在意你孩子的成績是班裡第一名、第二名,上的大學是北大還是南大,還是東大的。


因為孩子的命運是由多層因素組成的,你就會關注到,你的孩子有沒有逆商,能不能承受住打擊,打擊以後還能不能保持對生活的熱情,你的孩子有沒有情商,跟人打交道是不是特別流暢,做人做得非常到位,贏得周圍朋友的信任這種能力就變得非常重要。


我的逆商能力加上情商能力,再加上我的通過自己勤奮彌補的智商的不足,最後做成了我今天的一些事業。在座的父母,你對孩子傳遞情商和逆商,比傳遞任何東西都要重要,先不要要求孩子考一個好大學,要讓他出國,這個東西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把情商和逆商這樣的本領傳遞。

小喵老師說

一句話「讓父母跟孩子一起成長」雖老生常談,但是卻是很有哲理的,想想有多少父母能做到呢?做一個合格的父母,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會影響到孩子,如果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也請你學會成為那樣的人,哪怕努力成為那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