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統合是指將人體器官各部分感覺信息(如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輸入組合起來,經大腦處理(解釋、比較、增強、抑制、聯系和統一),對身體外的知覺做出反應,並反饋指導行為、語言、思維等的能力。

通俗說人之所以可以認識這個世界,正因為我們的大腦可以接收到這個世界中豐富多彩的信息:通過眼睛,我們看到了多彩的世界;通過耳朵,我們聽到了各種聲音;通過鼻子,我們聞到了讓自己感覺舒服的味道;通過舌頭,我們品嘗到了口齒留香的美食;通過前庭,我們掌握了平衡;通過皮膚,我們掌握了我們的身體。

眼睛、耳朵、鼻子、舌頭、前庭、皮膚,這些都是接受外界信息的一個器官,接收到的信息最終通過這些器官內的神經組織傳導給了我們的大腦,然後各種畫面、聲音、味道、感覺才會在我們腦海中被感知到,接著還會進一步發出對應指令,指揮我們的身體:比如嘗到酸的口水開始分泌;比如走在平衡木上會不自主的張開雙臂。

感覺統合,就是我們對外界信息輸入的接受、處理、輸出的過程,感覺統合是一個正常大腦必需具備的功能。

感覺統合的重要性?

孩子從出生開始一直到學齡前,他們都是直接用感覺來認識自己的身體以及周圍環境。感覺統合功能的失調(感統失調)就很像是孩子大腦的“營養不良”,大腦無法得到各種有效信息的刺激,就得不到營養的滋潤,處理的能力和速度就會越來越慢,甚至會發生“偏差”。

舉個常見的例子,從小長期抱著、過度保護而限制自由活動的孩子,就會容易出現前庭信息輸入不充分,表現出可能經常摔倒,從而形成膽小的性格。

這就是為什麼,感覺統合功能正常的孩子可以更好地在不同的環境下,扮演適當的角色,更快地適應。比如做游戲時,就是一個很好的游戲者;學習時,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生;和別人交往時,就是一個很好的朋友。

感覺統合失調原因

1、獨生子女群體生活不足。

2、都市化生活濃重,戶外活動少、很少玩水、土、泥、沙等游戲。

3、孕期被動吸煙、服用藥物、飲酒、生活無規律等。

4、孕期胎位不正造成固有的平衡感不佳。

5、 活動空間太小,爬行不足所產生前庭平衡失常;

6、父母太忙碌,造成幼兒右腦感覺刺激不足;

7、早產或剖腹生產,造成觸覺學習不足;

8、祖父母採用傳統方式,要求太多或太放縱;

9、潔癖症母親或保姆造成幼兒觸覺刺激缺乏及活動不足;

10、要求太多、管教太嚴、產生拔苗助長的挫折;

11、保護過度或驕縱溺愛,造成身體操作能力欠缺;

12、過早用學步車,造成前庭平衡及頭部支撐力不足;

13、延誤矯正,造成幼兒自信不足和不良習慣的定型化。

感覺統合失調的具體表現?

感統失調可大致分為:前庭感失調、觸覺過分敏感、本體感失調三大部分,表現為生活的方方面面。

前庭覺失調?

前庭覺是影響孩子成長和學習發展重要能力。前庭接收臉部正前方視、聽、味、觸的信息,篩選過再傳入大腦,並選擇正確的信息做回應,被稱為大腦的門檻。前庭覺必須和空間感取得完全協調才能正確辨別空間位置。

前庭平衡感失調的表現:

好動不安,易跌倒,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調皮任性,愛挑剔。

觸覺能力不佳

觸覺也叫皮膚覺。是人認識世界的第一通道,它影響人對環境的第一判斷,也影響人對自身的情緒控制及對他人的情緒識別。對性格與情商影響較大。觸覺能力不佳的表現:

觸覺敏感(防衛過當):對外界的刺激適應性弱,僅對固有經驗有安全感。怕生、膽怯、不喜歡擁擠、排斥新事物、常陷於孤獨、吸手指等。

觸覺遲鈍(反應不足):反應慢,動作不靈活,缺乏自我意識,我行我素,容易打架等。

本體感發育不良的表現

本體感又稱為“深度感覺”,(自信心和創造力的來源)是指來自四肢、肌肉、器官等的位置覺、運動覺、震動覺;簡單來說,就是人體對自身的感覺,是人身體中的地圖。人們能夠不經由視覺進行吃飯、穿衣等活動,就是本體感的直接體現。

本體感不強的表現:缺乏自信,消極退縮,手腳笨拙,動作緩慢拖拉、沒有上進心、缺乏自信心,走路撞桌椅,組織條理差,語言表現能力差。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