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爸爸是怎麼把精子放你肚子裡的?」
這個問題讓我猝不及防。
作為一個早期教育工作者,我自然知道從小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有多麼重要——從某種意思上說,兒童性教育其實就是身體安全教育。
所以,在他第一次問「我是從哪裡來的」時,我就開始順其自然地給他做性教育了。然而,性教育啟蒙的繪本讀了,身體安全的視頻也看了,基本上該做的科普都做過了,唯獨這個細節沒有提及。
我只好「曲線救國」,說:「我們看過很多身體健康的科普書,上面有答案的。」
「沒有啊,書上只說了爸爸體內的精子和媽媽體內的卵子組合在一起,成了受精卵,然後變成胎寶寶,最後生出了我。」 他搖搖腦袋說,「可我想不明白的是,爸爸到底是怎麼把精子放到媽媽肚子裡去的。」
看來,小傢伙是要打破砂鍋問到底了,怎麼辦?
我迅速在大腦裡搜索答案。
Part 1
「這個問題,你可以問爸爸,你和爸爸都是男人,溝通這個問題會更方便一些。」
哈哈,把這個尷尬的問題拋給孩子爸?
不好!這樣躲閃、迴避,只會讓一件本來非常普通的事情變得神秘起來,孩子反而會對這個問題更加感興趣。
記得性教育專家胡萍說過:孩子在青春期以前,問爸爸或媽媽任何和性教育相關的問題,問到誰,誰就有義務和責任及時回答;孩子只有到了青春期,才需要跟同性別的爸爸或媽媽去溝通性方面的東西。
所以,這個回答排除掉。
Part 2
「爸爸和媽媽一起睡覺,然後精子就跑到媽媽肚子裡去了。」
這個想法剛冒出來,就立刻被我打消了。這話跟3歲娃娃說,可能還有用,而對於一個已經積累了不少科普知識的六七歲孩子來說,只會引出更多的「為什麼」:
如果在一起睡覺,就可以懷孕,那麼我小時候和媽媽一起睡覺,媽媽為什麼沒有生出我的寶寶?
我們幼兒園的小朋友也是床挨著床睡在一起,那女孩子會不會也懷孕?
顯然,這個回答不僅不能解決他的問題,反而會讓他產生更多的疑惑。
Part 3
「等你長大了,自然就知道了。」
這句話似乎是萬精油,對於孩子提出的問題,很多父母就是用這句話敷衍過去的。然而,這樣回答真的好嗎?
我想起心理專家給父母的警告:如果孩子不能從父母嘴裡知道答案,就可能通過其它途徑去了解,比如網路色情。然而,孩子從中了解到的性和性關係往往是扭曲變形的,他們甚至還可能因此偷吃「禁果」。
對於一個六七歲的孩子來說,他也許還不會去尋找網路色情,但他可能會四處去問,或者以別的方式自己去找答案,比如去掀小女孩的裙子,看看身體構造跟自己有什麼不一樣。
看來,這個問題並不是長大了自然就知道的事,為了避免孩子以後少走彎路,我們必須認真而科學地告訴孩子答案。
Part 4
可是,什麼樣的答案才算科學呢?
一個心理諮詢師曾經建議父母,最好的回答,就是對孩子實話實說,告訴孩子性交的過程,因為答案如果太含糊,孩子會弄不明白他需要的答案,於是會持續困惑,並處於一種不踏實的、不安的狀態裡。
可是,我不知道,對於這件事情,一個6歲的孩子能夠接受什麼程度的敘述語言——什麼樣的語句才能既把這件事情說清楚,又不會引起孩子早熟。
而且,我不確定,到底怎樣的描述才能讓我自己在表達時淡定自若,不至於害羞。
於是,我跟孩子說,「對於這個問題,媽媽想要告訴你一個最科學的答案,所以還需要再查查資料,我們明天再來討論這個問題,好嗎?」
孩子很爽快地答應了。
Part 5
最後,我是這麼告訴孩子的:
「當男人和女人彼此相愛的時候,會互相親吻、擁抱,或者以其它讓彼此愉快的方式去接觸對方的身體。
當他們結婚,並想要生一個寶寶的時候,男人會把陰莖放進女人的陰道裡,再像水槍噴水一樣把精子射進女人的陰道裡。後面的故事你是知道的,跑得最快的那個小精子就會最早遇到卵子,並結合在一起……」
我一邊說,一邊觀察孩子的表情。他聽得很認真,和聽其它科普知識的狀態沒有什麼兩樣。
聽完,他很高興地跟我說:「我其實想了兩種可能:一種是爸爸把精子射出來,做成丸子,讓媽媽吃到肚子裡去(最近看神話故事看多了);還有一種就和媽媽說的這個答案差不多。我喜歡這個答案,如果做成丸子,也許會跟尿尿一樣臊……」
原來,小孩子腦海裡的性,跟成年人完全不一樣。成年人提到性,總會跟情慾聯繫到一起;可在孩子眼裡,學習和了解性知識,跟認識蘿蔔、青菜並沒有什麼區別。
孩子只不過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和了解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係罷了。
所以,我想提醒跟我一樣有所顧慮的父母們,我們完全可以直白地跟孩子闡述精子和卵子結合的過程——這個性科普知識絕不會「催熟孩子」,因為語言從來沒有催熟孩子的能力。
正如一個心理專家說的那樣:孩子的成長是需要遵循生長規律的,孩子「早熟」,有了情慾,一定是孩子到了發育期;在孩子還沒發育的時候,不可能用幾句話就讓他發育了,讓他身體有了情慾的感覺。
相反,孩子因為知道了這個生命形成的最終答案,反而會消除心中的顧慮,增加內心的安全感。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因此知道了,性的話題是可以和父母討論的。這樣,等他們到了青春期,真的碰到了性的問題,也會願意跟父母分享,願意向父母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