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是我們日常生活里最重要的事情。


吃飯,不僅僅能填飽我們的肚子,也是家人朋友溝通的好時機,更是愉悅心情、維持機體正常營養代謝的重要保證。


但就是這件再日常不過的小事,也有不少講究。


比如,在吃飯的時候,不建議做以下 10 件事。


對照一下,看看自己有沒有在無意中養成了壞習慣?



一不要:趁熱吃


我們常聽到:快,趁熱吃!


熱乎乎的食物,美味可口,但如果太熱了(超過 65 ℃),對口腔和食道可不友好。對我們的口腔食道來說


  • 合適的進食溫度:10℃~40℃;

  • 能耐受的高溫:50℃~60℃;

  • 足以燙傷粘膜:超過 65℃。



偶爾的燙傷,食道倒還可以自我修復,可如果常吃燙食,食道就處於反覆「損傷-修復」的狀態中。


久而久之,食道上不正常的細胞越來越多,容易引起口腔潰瘍、食道潰瘍甚至癌症等問題。





二不要:狼吞虎咽



很多人都會狼吞虎咽一番後,會摸著肚皮來一句:舒坦!


你舒坦了,胃卻遭罪了。



狼吞虎咽的第一個危害:容易吃多。


因為吃得太快,飽的信號來不及傳給大腦,而等大腦接收到飽的信號時,人往往已經吃撐了。



狼吞虎咽的第二個危害:增加胃腸消化負擔。


食物沒經過充分咀嚼就進入了胃中,原本口腔該乾的活兒全丟給胃了,加重了胃的負擔。



所以,多為自己的胃著想,要細嚼慢咽。


何況,像吃飯這麼幸福的事,要慢慢享受,不要像完成一項任務一樣速戰速決。




三不要:只吃愛吃的


只吃愛吃的,就意味著挑食偏食,營養不均衡。


時間久了,就會引起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各種疾病也會「趁虛而入」。


在「吃下不愛吃的食物」和生病之中,聰明的你一定會選擇前者的吧。




四不要:冷熱混著吃


在很多人眼中,吃著火鍋再來一瓶冰鎮飲料,簡直爽到爆……可胃腸卻不一定受得了這樣的刺激。


年輕人或胃腸狀況不錯的人倒還好,中老年朋友或是一些胃腸敏感的人,一冷一熱的刺激,容易「吃壞肚子」。


吃完熱的馬上來一杯冰鎮飲料,胃腸道血管會因為溫度的忽然變化而收縮,可能造成胃腸道痙攣,出現肚子痛、拉肚子等情況。





五不要:喝飲料



不管你喝的是一杯碳酸飲料還是果汁,其實你喝下去都是——糖!


隨便一大杯,一天 50 克的糖限量,輕輕鬆鬆超標。


口渴時,還是選擇純凈水吧。






六不要:邊吃邊玩手機


很多人習慣吃飯的時候用手機佐餐,注意力被手機吸引,這個時候即使告訴大腦「吃飽了」,大腦也沒空處理,不知不覺就吃太多!


吃飯時別總盯著電視電腦,也是這個道理。



七不要:吃飯姿勢不對


吃飯時,有沒有彎腰塌背、坐得不端正?


這樣的姿勢會壓迫食道和胃部,同樣的,在矮桌前、坐在沙發上及蹲著吃飯,也會讓胃部受壓,可能會不舒服、影響消化。


合適的吃飯姿勢應該是挺直腰背,不要讓胃部受任何壓迫。





八不要:飯後抽煙


飯後一支煙,賽過活神仙?大錯特錯!


飯後抽煙會促進膽汁分泌,可能引發膽汁性胃炎同時還會抑制胰液分泌,妨礙食物消化


實際上,任何時候都不要吸煙!


這已經不是影響消化吸收或營養均衡的問題了,吸煙會大大增加各種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九不要:吃飯時心情不好


胃腸被譽為「第二大腦」,它能感覺到情緒變化,進而影響進食和消化吸收功能。


心情不好的時候,人容易暴飲暴食或食欲不振。這可都不是什麼好事。


記住,如果你不開心了,胃也會跟著你一起難過。




十不要:總是在外就餐或叫外賣


餐廳的飲食或外賣,常常多油多鹽多糖,經常吃,不利於均衡健康地獲取營養。


別總是下館子、點外賣了,有條件的,記得常回家和家人坐在一起吃一餐飯。


即使是再普通不過的家常菜,營養均衡、合你口味和溫馨又放鬆的感覺,也是評價再高的飯店酒樓都做不到的。


以上,就是吃飯時不要做的 10 件事情了,希望上面的內容,能讓大家在今後吃飯時,做到心中有數。



祝大家吃好、喝好、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