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說“眾人之息以喉”,記住哦!普通人的呼吸只到胸部肺部,或者身體不好,只到喉部。“真人之息以踵”,得道的人,有工夫的人,氣一進來,一直灌到腳底心。我老實告訴你一個經驗,像我呼吸,沒有感覺到身體有呼吸,但四肢腳心腳趾頭氣都到了。你氣長命就長嘛,氣短命短了。

真的“息長”,就是莊子說的一句話“眾人之息以喉”,是真的哦!普通人到肺部為止;“真人之息以踵”,到腳底心。就是自己曉得那個境界,氣進來,不是到丹田、肚子,是由小腹這裡,一直通過兩腿到達腳底心,這才是知道“息長”。那麼,你說這個是進來那個“息”嗎?不一定,就是有這個功能,看到了。所以,你們屁股上的環跳穴到兩條大腿,到腳底心,氣都沒有到,如果你說是息長,那不就是妄想境界嗎?

《禪與生命的認知初講》《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

“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

“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就是道家所說的,夜睡無夢,睡了就睡了,醒來就醒來。“其覺無憂”,醒來也不做夢。我們一般人睡覺,睡著仍在思想的時候,眼睛因為閉著,就形成一個境界,我們叫它是夢。現在白天是張著眼睛在做夢,我們以為眼睛張開就是醒,其實也在做夢,是有悲歡喜樂的白日夢;夜裡的夢也有悲歡喜樂。但是真人“其寢不夢”,他不做夢;換句話說,其醒也無夢,白日也不做夢,就是那麼坦然,所以“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吃東西無所謂,什麼都可以,吃一點飽了就算了,沒有什麼叫做咸甜苦辣,好吃不好吃;因為飲食的慾念沒有了,解脫了。這個食的慾念很嚴重喔!食慾還存在的話,氣脈是不會通的。

“其息深深”,一呼一吸的中間,好像停了一樣,叫做息。學佛的人修止觀修到息,不是靠鼻子的呼吸,鼻子一來一往是呼吸,一呼一吸中間那一段是息。普通人息很短,得道有定力的人長一點,好像沒有呼吸,停止呼吸了,那個是真息,是呼吸功能最初的能,所以他的息深深。大家不要搞錯了,不是深到丹田;一般人叫你守小肚下面的丹田,那是裝大小便的腸子,你守它干什麼!搞久了以後,不是大便秘結,就是血崩,道也不是在小肚子上!這個“其息深深”,是深到無底,不是在身體上搞的;當然身體有感覺,就是呼吸自然到達足底心,到達足趾頭。

“真人之息以踵”,得道的人,這個呼吸往來,那股保留元氣的息,每一次都到達了足底心。“眾人之息以喉”,我們普通人呼吸是靠肺部的,只是身體的一半,所以得道的人,工夫到了,呼吸不靠鼻子,自然在呼吸;每次都達到足底心,這就是真人的外表,慢慢的有資格做大宗師了。但是修養到這個境界,還不到大宗師的程度,中國後世道家,稱這個就是神仙。神仙分五等,死後精靈不散,叫做鬼仙,是最低層的仙;其次是人中之仙,有定力的,心境很寬廣的人;進一步地仙;再進一階是天仙;再進一級就是大羅金仙。大羅金仙就是大阿羅漢,佛家講大阿羅漢就是佛。

一個人到達“其息深深”“之息以踵”這個境界,就是地仙之份;這個人也就達到了晝夜長明,夜睡無夢,身輕如葉。所以道書上描寫,中國有些老祖宗們得了道的,到八九十歲時,身體輕靈,行疾奔馬,看他走路快速到與那個奔跑的馬並排,卻好像沒有動過一樣,這個就是所謂地仙之份。

******

“名實不入,而機發於踵。是殆見吾善者機也。”我們要注意!這就是修養三步的工夫,杜德機是地文之學,完全進入陰的境界,定下去什麼都沒有。像莊子那麼明白地講,對我們學佛修禪定的人有很大的幫助;換句話說,我們普通一個人修養很嚮往入定。其實真正的入定,拿中國文化的道理說,是陰境界,正是關閉。所謂修道成功,拿道家觀念來講,是要純陽之體,是純陽的境界;純陽的境界不是關閉,是開發的,等於佛家所講的大圓鏡智,佛光普照的那個道理。

但是,要陽氣真正地發起,必須要經過陰境界才行。因為陰極則陽生,所以靜到極點,才能真正發起那個動;那個動不是大動,是靜中自動,就是升華的境界。莊子寫到這個地方,也等於說,把這些境界的實際情形,都洩露給我們了。他說到了這個境界是“名實不入”,這個名,代表一切外界的現象;實,代表外界一切我們認為真實的環境。換句話說,到了這個境界,所謂“名實不入”,不是內外隔絕,而是外面一切的境界影響,雖然過來,但這個心不動,是自然的不動念,不是有意的控制。

普通要修養到不動心,把念頭完全控制到不動心,已經非常困難;即使做到了,也正是地文的境界,是陰境界。即使到達陰境界的最高點,對於道的修養還沒有影子呢!只是初步摸到而已!等到了“天文”的境界,所謂“天壤”的境界,陰極陽生的時候,就是名實不入。如果再加上兩個字,就是名實不入於中;不是心髒腦子這個中,這個中是抽象的,等於是本體自性。

名實不入於中,“而機發於踵”。這個時候的機,也包括了氣。不過,氣不完全是機,在這一句中的機,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修氣脈。普通我們修道學佛的,現在很流行注重修氣脈;氣是氣,但是要注意,不是修鼻子呼吸的氣;鼻子呼吸的氣是氣的最初步。因為這個氣沒有什麼可修的,大家拚命練氣功的要特別注意,因為這個氣是往來的,是生滅的,一下進來,一下出去。吸進來盡力地把它控制不呼出去,呼出去了又要停住不吸進來,那樣也不過多停留一點點時間而已!你工夫再高,停留時間再久,它仍然是一來一去。

所以,認為呼吸之氣就是生命的氣,完全錯了。因為這個氣,有生有滅,有來有往,所以修息修氣,就是一生一滅。其間那個生滅的本能,那個作用才叫做氣。原理上是如此,也是事實,大家自己去體會。所以機發於踵所指的這個氣,就是我們講氣脈的氣。

至於修脈呢,比氣又更進一步了。脈不是血管,也離不開每一個微血管的神經,那是它的初步。真正的脈還不是微血管神經,而是我們生命同宇宙之間的交流、交通的,看不到,是無形無象的,可是有這麼一個作用;只有拿自己本身做試驗,修養工夫到達的時候,自然會知道。所以修氣修脈,修成功了,就是莊子所講的這個機了,機關這個機,就有把握了。“而機發於踵”,氣脈,都是從腳底心發動的;這一點我們常常強調,非常重要。所以《莊子》內七篇之中,在《齊物論》、《逍遙游》也都說過;普通人的呼吸只到肺部,或在喉嚨,就是我們剛才講的呼吸往來,所以普通人活到若干時間一定會死的。

但是至人,得道的人之息,每一呼吸都到達腳底心,這個就是機發於踵。所以我們這個腳後跟、腳底心非常重要。尤其是腳底心,古人講的至理名言:“精從足底生”這個精,不是指精蟲卵髒那個精,而是精神的精,就是生命的本來。精從足底生,是精神的生命,所以說機發於踵。

列子的老師壺子講,“是殆見吾善者機也”,他說這個人總算看到了一點,也懂一點了,看相嘛!這個人總算會看了;看到我善的好的一面。善是代表陽,我們中國講修養的說,為善最樂,那不是理論,而是實際的事;人真正做了善事,會非常快樂的。快樂不是高興喔!高興還不算快樂。因為善的思想代表陽,陽機就充滿,生機就充滿。做壞事,憂愁苦慮,是代表陰,或者惡事越做越多,就會陰氣越來越重。普通看相的也看得出來。所以他說這個人總算見到我善的一面,看到陽機發動了。

《莊子諵譁》

-------------

一個真到達靜定境界的人,鼻子呼吸沒有了,不是完全停止,其實還在很輕微的進出。要做一個實際的實驗的話,過去中國人用燈草,燈草很輕的,或用頭發、雞毛放在鼻下,沒有被吹動,才是真到這程度。實際上還是有呼吸的,只是非常微細。這個在中國的天台宗,叫“止息”。

“止”的境界,也是“息”的境界。這樣一來,你自然地感覺到有下沉的作用,充滿了。慢慢地,到最充滿以後,就不需要鼻子、也不需要肺部了。這種原來呼吸的進出的感覺,落到下腹,到男人生殖器的頂點,女性則到達陰道口,都在呼吸了。

中國道家的莊子有兩句名言是事實:“眾人之息以喉”,一般人的呼吸只到喉部到肺部,“真人之息以踵”,得道的人的呼吸可以到腳部,氣沉下去。氣這樣一沉下去,並沒有說完全斷了,很久會來一下呼吸。那麼像牙齒、這個骨頭這裡,當然氣都充滿了,這兩邊都繃緊了以後,氣自然沖到頂,使腦下垂體的荷爾蒙下來,口水就愈來愈多。最後一種最好的口水排下來,是甜的,但不是白糖那種甜,這種特別清涼,你讓它自然吞下去,慢慢下去之後,你的皮膚、身體整個都會改變的。

《南懷瑾先生答問集》

******

(迦陵仙音禮敬南懷瑾)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