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煙台上了四年大學,山東成了第二故鄉。
每每處於人生低谷,就想去趟山東,無論你在外面混得多狼狽,
只要你在山東還有個朋友,只要你到了山東,一場大酒,
立馬就能讓你滿血復活,讓你充分體會到做人的尊嚴。
山東重禮,世人皆知。
大多數的山東飯局,都是一場組織有序,分工明確,
紀律嚴明的典型人物,優秀事蹟宣講會。坐在山東飯局的主賓位上,你能體會到不同的人生。
組織飯局的主陪會提前確定好時間、地點、人物。
會邀請與主賓相識的人來作陪,實在找不到認識主賓的人,也會邀請一些有頭有臉的人來捧場。
如圖所示,山東飯局的座位有著嚴格的次序和規則。
第一排位依據是行政級別,沒級別就按年齡來。
如果有人坐錯了位子,整個飯局的和諧氛圍就會被打破。
有次回煙台,在一場有老師,師兄參加的飯局上,
有人別出心裁,提出按照遠近來排座,離煙台遠的請上座。
我不敢肯定這種排序方式是否能行得通,就看了看老師。
老師一臉真誠地說:又沒外人,怎麼坐都行。
於是,我就坐在了二客的位子上。然後,整個飯局,成了眾矢之的。
師兄們把我“誇”得渾身冒汗。
飯局結束,我問最要好的兄弟:今天這氛圍不大對呀!
他說:傻逼,你坐錯位子啦。
此後,我找到了應對山東飯局的訣竅:
甭管來得是誰,找離門近的地方坐,總不會犯大錯。
飯局一般由主陪開場,講話提酒。
講話內容大多是交代飯局主旨,陳述主賓前史,
提酒一般是主陪提四個,副陪提三個,其他人提一個。
主陪講完話提完酒,就輪到副陪(也稱二陪)出場了。
通常情況下,主陪的講話是領導發言,副陪的講話是娛樂表演。
主陪好找,副陪難求。一個優秀的副陪,能將飯局氛圍推向高潮。
副陪不僅要熟記主賓的人生履歷,還要準確領會飯局主旨,
適時地調整氛圍,將主陪不便表達,疏於表達的話,
經過藝術加工,自然而準確地表達出來。
在我看來,副陪是最具犧牲精神的人,酒不能少喝,話不能亂說。
只有那些情商極高,酒量極大的人,才敢坐在副陪的位子上。
副陪敬酒結束,打醬油的三陪四陪就可以登場了。
通常,主陪對三陪四陪都不做太高要求,
他們只需要把剛才主陪、二陪誇主賓的話換成第三人稱,再復述一遍即可。
三陪四陪的發言節奏是這樣的:
常聽某某提起您,說你如何如何英武,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然後,根據主賓的職業特點,尋找共同語言,快速帶入。
如果主賓是當官的,三陪四陪會說:
我家三代都在體制內,可惜都不成氣候,像您這麼年輕做到這個級別,
我們想都不敢想,然後是高山仰止,日月可鑑雲雲;
如果你是做生意的,三陪四陪會說,我家誰誰誰也是乾這行的,
只是點小買賣,跟您那大生意沒法比,我們幾代人也做不到您哪個份上;
當然了,如果你是碼字的,三陪四陪的發揮就會更自然一些。
通常會說,我從小就敬佩會寫文章的人,你看曹雪芹,孔孟莊,
死了幾百年,他們的文章還能百世流芳,你寫的書在哪裡能買到?
回頭我一定要買幾本,仔細拜讀……
山東飯局上,主陪一般不會問你喝不喝酒,而是問你喝點白的還是紅的?
你如果說不喝,主陪會對服務員說,那就紅的白的都打開吧。
這一點和陝西區別較大。我回陝西,同學請吃飯,問我喝酒不?我說不喝。
話音未落,同學一扭頭就對服務員說:不喝,上菜!
比起東北人在酒桌上的逗貧,內蒙人的豪爽,
山東人在酒桌上顯得既團結又緊張,既嚴肅又活潑。
山東同學勸酒會先站起來,然後端起酒杯走到你面前,調整好情緒,
深情脈脈地說:兄弟,還記得咱們當年一起幹嘛幹嘛嗎?
然後吧啦吧啦說一通;聽說你現在如何如何,我非常開心,
然後又吧啦吧啦一通;最後感嘆一下歲月如梭,白駒過隙,再吧啦吧啦一通。
末尾句通常是這樣的:不說了,都在酒裡。我乾了你隨意。
這一通吧啦,你完全忘記了是在勸酒,你會被對方的深情表白帶入到死了也要喝的情境中。
回陝西吃飯,同學勸酒是這樣的:提起酒杯,瞪你一眼,然後說:
來,整一個,誰日他媽不喝就是瓷鎚!
如果說山東人勸酒是情感綁架,那麼,陝西人勸酒就是人格誹謗。
如果說山東人勸酒是劉備攻心,那麼,陝西人勸酒就是張飛賣肉。
山東飯局的最後一道菜不是果盤,而是走出酒店之後的贈禮。
這是整個飯局的點睛之筆。
如果飯局的主旨是辦事。主陪走出酒店後,會拿出贈禮走向主賓。
這個時候,其他人應該快速撤離,
留下一個黑暗的角落讓主陪和主賓進行短暫而有效的實質性交流。
如果飯局的主旨是談情,那麼大家就可以站在酒店門口,再自由交流一番。
為了辦事的贈禮往往會價值不菲。
送禮者會對主賓的個人喜好,生活習慣做充分調研,力爭做到投其所好。
如果只是簡單的聯絡感情,贈禮一般是當地土特產。
不管是價值不菲的金枝玉葉,還是平平常常的家鄉特產。
山東人在送禮時,都會對禮物的來源,功效再做一番闡述。
這一番闡述傳達的核心內容是:專門為君採,此物最相思。
吧啦了一通,其實我想說的是,山東飯局充滿儀式感。
這種儀式感有時會讓你感得尊貴,有時又讓你感到卑微;
在有些人眼裡,它是一種文化傳承,在另一些人眼裡,卻是耗時費力的繁文縟節。